的感觉。” 这第一节 课时间格外的长,沈梧云在系统空间里已经完成了落地受身、翻滚、落地翻滚、懒人跳和金刚跳这几个基本动作的学习。 一个动作不是学会了,就掌握了,这还需要不断地重复地练习,加强身体的记忆。 训练过程中女教练一直很注意沈梧云动作的正确性,不正确的动作容易造成伤害。 所以说很多人觉得跑酷很危险,这完全是一种可得性偏见*。 跑酷并不危险,只要是在正规科学的练习,反而更安全。 一名医生就曾经做过调查,每暴露在跑酷中1000小时,平均的受伤次数为4.1次,而足球甚至都有5.26。 这也是跑酷在国内受众不多的原因。 女教练给沈梧云规划了一条跑酷线路,沈梧云需要用今天所学习的动作来翻过不同的建筑。 “这是个课后的作业。”女教练笑着说。 沈梧云进行了5-10分钟的热身,他感受到充沛的力量顺着血液冲刷,抵达身体的每一处关节,每一块肌肉。 他的关节通过拉伸到达它们活动范围的极限,他会变得更加强健,他的柔韧度也会更高。 “这是一项获得健康身体的运动。” 沈梧云抬头向上看各种矮楼建筑场所,这是绝佳的冒险时刻。 他从天台向下跳,将双腿带至空中。 脱离了地面给双腿的支撑力,沈梧云感觉自己在飞。 作者有话要说: 国庆统一中午十二点 *可得性偏见:对于容易获取的信息,我们的印象会更深,然后误以为更容易发生 第61章 跑酷奔向 沈玉跟编曲老师对接下来一首歌产生了争议,所以练歌的时间推到上午九点。 沈梧云七点就起床了,虽然昨天在系统空间内训练了很久,但他早起时却并不觉得头疼,反而一身清爽。 这大概就是女教练所说的奖励,在系统空间内感受不到疼痛,所以这份酸涩难耐的痛感现实中也不会有。 沈梧云试着甩动手脚,他感受到一股难言的力量感充斥全身,明明没有真实锻炼过,却仿佛自己的肌肉装备有足够的能量。 女教练清脆有力的声音在他离开系统空间时依稀响起,“第二个奖励,你在训练场中学习获得的成果可以带到现实中。” 沈梧云抬眼看着阳台外的摩天楼层,一幢幢被瓦蓝玻璃覆盖的大楼,上面刻印着蓝天与白云,也留下了飞鸟的踪迹。 沈梧云心里突然起了阵莫名的痒感,好像有个渴望的绿芽在萌发,刺刺挠挠地在心脏上生长。 他走上阳台,瞥见旁边的救生阶梯与隔壁一户人家的阳台,脑海中开始不自觉谋划出跑酷的路线,如何从所站在的阳台直下到楼底。 隔壁一户只住着一名六旬老人,她爱听戏曲,也爱唱戏,整早上就咿咿呀呀地唱着,从五点起来就开始开嗓。 原主作息与老人不一样,至今都很少碰面过,更别说交谈了,可以说他除了了解老人的一些人尽皆知的习惯外,其余什么都不清楚。 沈梧云对戏曲了解并不深,只粗略知道中国戏曲有哪些剧种,这些剧种的唱腔、语言除了京剧还尚能辨别,别的都一概不知。 老人这天的吊嗓子已经完毕了,她开始哼唱每日必唱的一首曲目。 不受年龄影响依旧婉转清脆的声音响彻于楼侧两旁,“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沈梧云不自觉侧目听着,脑海中冒出一句“昆曲《桃花扇》”,这大概又是原主的记忆。 老人咿咿呀呀哼了《桃花扇》的一折,再切换了别的曲目,“恨杀他野水平川,生隔断银河水,断送我春老蹄鹃。” 她哼唱着,从客厅内走至阳台上,中指倒下搭住拇指,食指挺直,无名指和小指微屈,双手捻作兰花指,往前一送,脚步轻点紧密向前小走几步,面态温柔。 原本低下的头向上如出水芙蓉般昂起,与沈梧云的眼神对视,老人嘴角扬起温婉可人的笑容,沈梧云回神举手一作揖算问好。 这一段是昆曲《玉簪记》的千古名段,沈梧云听到熟悉的音调,脑海中自动涌出出处。 沈梧云本以为原主只是在流行歌曲的技巧上下了很大功夫,但现在看戏曲他也能略知一二。 在有了疑问的种子后,这颗种子不知什么时候就开始悄悄萌发。 沈梧云翻了原主的所有歌单,原主涉猎广泛,戏曲、美声、古典样样都有,就凭原主对戏曲的了解,他会美声与古典的可能大大增加。 沈梧云以前对流行歌曲更感兴趣,原主也不像是那种只喜好阳春白雪的人,他专门做了分类,在标注流行的歌单里,与沈梧云的喜好完全一致。 这样一个人,却在唱歌方面表现平平,一定是有什么原因。 沈梧云思索着,挂在白壁上的钟表时针指向八点。 九点就要练歌,按照公司的尿性,起码要提前半个小时到达录音棚。 由于之前没戴口罩被路人抓拍这事上了热搜,沈玉就明令沈梧云出门必须戴口罩。 沈梧云戴上口罩,遮住自己线条完美的下半张脸,只余一双弧度上翘、眼神透亮的眼睛。 他跑下楼,这幢小区环境清幽,价格比起其他路段的房价就要便宜许多,小区里老年人偏多,是著名的养老小区。 唯一的咋呼声来自由着老人代养的小孩以及每到七点必响的广场舞的歌声。 好在小区旁有空去的废弃广场,老人们在广场上舞动,倒没有制造出很大的动静。 哦对,隔壁温婉的老人非常厌恶广场舞,至于原因,沈梧云猜测是广场舞的音乐声打扰了她听戏,毕竟晚上七点也是老人听戏的时间。 这个时间段,上班潮还没有退却,车辆来来往往不断绝。 乘车去公司要上立交桥,沈梧云打开导航,看到立交桥上已堵了有一阵子了,从住处到公司也就三公里的路程,倒不算远。 普通人要走二三十分钟的路程,跑酷十分钟就够了。 沈梧云没花多少时间就想清楚,走了这么好几天,他已经记住这条路周围的建筑,默默在心里规划完线路。 现在已经八点十五,时间刚刚好。 在店铺与店铺之间,右边有一条小巷子,这条小巷子直通一户人家的自建小屋,小屋旁紧挨着就是一幢幢房屋,这一条房屋下的路便是下了立交桥后的那条大路。 公司在这大路左前方,但地理位置尴尬,通向公司的那条直路是单行道,不能调弯,想要坐车到公司大门,就要绕一圈。 但走路就没这烦恼,只需要走另一边的人行道穿过马路就行了,不过比起跑酷还是多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