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雪山。 现场十分的安静,只能听见工作人员准备与小声交谈的声音。 比赛开始的信号一响,一道亮丽的身影从U型雪道上一跃出一条完美的弧线。 沈梧云只看背影就能认出,是好久不见的帕特里克。 他如他所承诺的那样,如约踏上了冬奥会的赛场。 作者有话要说: *来自张树鹏 *来自刘安 抱歉,更新晚了呜呜 第96章 内转四周偏转转体1980 沈梧云的视野完全被那道在雪坡上驰骋的身影所占据。 帕特里克身上穿着在新疆野雪公园的那件暗红色滑雪服,本不艳丽的颜色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有活力。 挪威国旗样式的小型图标被缝制在暗红色的滑雪服上,随着帕特里克的动作一闪而过。 滑雪板像是有了生命,多了自主意识,在他的双脚下自如地旋转、滑动,留下飘逸流转的长条雪痕。 帕特里克身体微侧,双腿弯曲,随着坡度的陡增,他猛然一跃入空中,双手抱着膝盖用以维持平衡。 从落差超过十米的U型助滑雪坡上滑下,在顺滑的雪道上快速地移动划出一道道曲线,整个人犹如一条在水里自由摆尾的鱼。 他的身姿自由地向前伸展,独属于他的极致流畅的身体美在这一刻展现的淋漓尽致。 他在滑雪这项运动舞台上,有种与生俱来的表现力,不需要多做什么动作,只是向下滑行便能轻松吸引住所有人的目光。 沈梧云没有去系统学习过单板滑雪,但学习滑板的经验,让他很容易看出帕特里克的重心很明显的向后移。 这大概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豚跳,维持空中姿势的稳定摆平。 单板滑雪与滑板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双脚是完全固定在长条形的滑雪板上,无法踩尾,所以需要借助向后的重心。 这是单板滑雪中的大跳台比赛。 帕特里克的速度愈来愈快,在助滑阶段不停地加压用于滑行。 助滑区前面紧接着的便是大跳台。 冬奥会的跟拍摄像很稳,即便是在高速运动下仍然画质清晰,没有丝毫抖动。 摄像跟帕特里克跟得很紧,镜头前的人能很清楚地看到帕特里克的动作变化。 他的面部都被遮挡在雪镜与护帽下,只能看到他微抿的唇角。 很快,他的身影在向上——他已经滑上大跳台。 不过须臾,他便顺着一路向下助滑的惯性从大跳台上腾飞到半空中。 动作丝滑迅速,几乎让人产生他要冲破空气的错觉。 他在半空中快速地翻转、挪腾着他的身体,做出不同的空中动作,或是空翻或是抓板。 不受阻碍般的、流利的滑雪动作,几乎看不出帕特里克曾经膝盖严重骨折。 虽然如此,但是沈梧云知道两三个月的时间根本无法让帕特里克的膝盖完全恢复,更别提他还要进行单板滑雪的训练,这对膝盖又是持久的损伤。 沈梧云明白运动训练带来身体上的是怎样的痛处,明白心中的不甘,所以他也更加理解帕特里克的选择。 帕特里克像是一团复活而生的烈火,哪怕是将生命在这个舞台上燃烧殆尽,也要在所有人的心中留下灰烬,也要证明他来过、他做到过。 记忆中躺在病床上只能默默等待着死亡到来的时光让沈梧云不甘,四肢渐渐麻木,好像不属于那具残破的身体,就像是生不如死。 好在一切都重新来过,他的肌肉微微颤栗,似乎在提醒他这都是过去的事。 将近一年的极限训练生成的力量带给他安全感,让他从难言的记忆中脱离。 沈梧云看着在半空中翻转动作的帕特里克,真心实意地为他庆喜。 至少,此时此刻在雪道上跳跃的他,是活着的。 帕特里克的腾空高度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0米,他就像是个癫狂的杂技演员,手抓着单板,在空中双腿带动单板持续不断地翻滚、旋转。 落地时带起一片稀散的雪花,助滑跳跃产生的动力惯性让帕特里克在广阔的雪地上滑出悠扬的雪线。 电视机里传来解说员与同事小声交谈探讨的声音,“是吗?是不是?” “如果我没有数错的话,那估计就是。” 即便收音并不清楚,但还是能感觉到两人语气中的兴奋。 随后响起解说员难以自控般激动的声音,“我的天!在帕特里克膝盖重伤后,他竟然做出了内转四周偏转转体1980!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他在空中整整转体五周!哪怕是在Winter Games上也只有选手做出了四周转体1800,这是第一次有选手在冬奥会的赛场上做出了四周1980,这简直就是参赛史上的奇迹!” 解说员话音一落,周边混乱嘈杂的讨论声在原本安静旷大的雪场上就显得格外清晰。 讨论声中“冠军”两字出现的越为频繁,现场所有人都知道帕特里克的这一跳就逆转了他与前一名的差距。 电视中画面很快跳转到比赛结束后的颁奖现场。 帕特里克摘下滑雪帽,浅棕色的散乱的发丝吹在风中,阳光渗入雪地里折射出彩光。 他一手高举象征着滑雪大跳台比赛最高荣誉的金色奖杯,另一只手拿着奖牌抵在唇边。 他好像看见了什么,微微侧头转向另一边,脸上绽出灿烂的笑容。 记者们举着长筒照相机将这一刻“咔嚓”一声就永远定格在相片纸上。 沈梧云顺着帕特里克的目光看去,果然看见了莱蒙托夫半边侧影。 画面再次变化,又回到最开始的男女主持人的录播间,他们继续其他选手比赛表现的回顾。 沈梧云不再将注意力放在电视上,他垂下眼睑,看着茶杯里在绿色茶水中上下沉浮的绿影,淡淡一笑。 沈梧云突然抬起头,看向靠在客厅角落里的黑色滑板,心中做了某种决定。 *** 一个电话,就将沈梧云从上海叫去了首都。 在电话里,于小飞和沈梧云反复确认了时间没冲突,就让他尽快赶到滑板基地进行训练。 六月初奥运会就正式开幕了,只剩下两个多月的时间,时间很紧迫,不难怪于小飞这么着急。 接沈梧云的除了于小飞,来的人还有刘果橙。 沈梧云一下飞机,于小飞就给了他一个热情的拥抱。 刘果橙没有说话,只是冲沈梧云微一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坐上车,看着不断向后的窗外的景色,让沈梧云有点恍惚。 他好像又回到初去滑板基地的路上,无限的云从蓝天中伸展,他有些出神。 直到汽车稳稳停在水泥铸成的基地前,沈梧云才回过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