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的拉扯,她原本不想出声打扰,但瞥见屋檐下公爹和文兴国哥俩,脸色都黑沉沉的,她轻咳一声,帮腔出声打断了两人。 “你们打算去县城吃早饭?” 苏桂兰从屋里出来,问一声,须臾,她看一下天,又说:“今儿估计又很晒,既然要去县城吃,那就早点去。” 苏桂兰都发话了,加上江元确实是怕文莉晒着才这么早过来的,他喊了一声苏桂兰以示打招呼,就看向文莉缓声问她: “你好了吗?需不需要再准备什么?” “好了,等我拿个包就可以走了。” 文莉也怕晒,她回一句,就几步跑回屋,拿了个棉布包出来:“可以了。” “爸妈,那我们先走啦。” “早点回来。”小闺女心飞了,文建山这个老父亲心里酸的不行,但碍着江元在,他又是大家长,没表露什么,只板着脸叮嘱一句。 文莉自然乖乖应了。 江元和文家人打过招呼,牵着车去了外面等文莉。 文莉硬着头皮走过去。 她其实有些怕出门,这年头的路,坑坑洼洼的,坐车上,屁股都能颠麻,去县城要两个小时,想想都觉得煎熬。 文莉轻吸口气,正要上车,却注意到车子后座绑着个小棉垫,她不由看了江元一眼。 “怎么了?”察觉到她望过来的视线,江元问道。 “没事。” 文莉抿着唇回一声。 她是没想到江元会这么细心,竟然给车子后座安了小棉垫,那这趟她受的罪会小些了。 文莉捏着手上的包侧着身子坐到车座上,想了想,她没把手往前伸,直接抓的后座下面的铁杠。 江元注意到,他顿了顿,没说什么,默默把车速降了些,尽量骑得平缓,骑出去一段后,他回头看着文莉和她说: “觉得太颠抖不舒服了说一声,我骑慢点。” “还好,不颠。”文莉回道,想了想,她又小声的和他说了句:“你准备的小棉垫很舒服,感觉不到颠。” 江元一顿,轻抿起唇:“那就好,后面有不舒服要说。” —— 江元骑车稳,但并不算太慢,抄了小路,花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就到了县城。 车子直接停在国营饭店门口。 这是文莉第二回 来这儿,头一回是为前段那场不堪一说的相看,当时定的地点就是这儿,只是她们等了许久,人也没来,苏桂芬怕她饿着,给买了个包子,她刚吃了没两口,没人就来说,换地方了。 她们又急忙忙赶去下一个地方,包子就在路上匆匆解决了,她险些被噎着。 “想吃什么?面?还是包子?” “面吧。” 鉴于上回不好的记忆,文莉想了想回道。 但下一刻又觉得有些不妥,吃面容易发出声音......不过已经说出口了,也不好改了,只能等会儿注意着。 江元不知道文莉心里想的,听文莉说完,他就去点了面。 江元算是这里的常客,和这里的人都熟,大堂的人看到他带来一个漂亮的姑娘,还悄声问了他两句。 也不知道他回了句什么,那人笑着说了句恭喜,然后回后厨没一会儿就给端了两碗鸡丝面出来。 鸡丝面散着腾腾热气,闻着就鲜香扑鼻。 文莉一向嘴刁,也不得不承认这国营饭店的大厨手艺还是有些水准,虽然还比不上她爷爷,但也能打个四星了。 文莉接过面,正要拿筷子。 那边江元洗完手又拿了个竹筒回来,从里面倒出两个鸡蛋,注意到她看过来的视线,江元解释道:“早上我爸给拿的。” “先前路上你说不饿,我想着水壶里的热水烫,也没法就着吃,就没拿给你。” “哦。”文莉点了点头,示意知道了。 江元三两下把鸡蛋剥好,把鸡蛋放进文莉面碗里:“吃吧,还热着。” “嗯。”文莉应一声,说一句你也吃,低头吃起来。 两个人头一回一块儿吃饭,文莉想留一个好印象,吃得慢一些。 等江元吃完,她还剩大半碗,有些糟糕的是,因为那两个鸡蛋,她感觉自己已经吃撑了。 “不想吃了?” 江元见文莉动作慢下来,吞面的动作也有些勉强,出声问道。 “不想吃了不用勉强,你脾胃弱,等会撑着了会很难受。” 文莉也知道,但这年头谁会浪费啊,尤其这还是里面放了菌菇的鸡丝面。 “可我这样浪费,不会被打吗?”像是开玩笑一样,文莉稍微凑近江元一些小声道。 她脸颊雪白光洁,比刚才剥了壳的鸡蛋白还白嫩,凑近江元的时候,卷翘的羽睫轻闪着,煽得人心头发痒,江元手指轻轻捻一下,眸光柔软的看着她回:“谁打你?” 他喉咙微动,想再说些什么,又怕唐突她,只这么一句,他又收敛神色,问她: “不介意的话,我帮你吃掉?” 帮她吃啊...... 文莉脑子里突然闪过那四个字,她抿抿唇,过片刻说:“你不介意的话当然可以。” 江元闻言,没再说什么,接过碗,大口吃起来。 他吃得快,却难得的没有什么声音,甚至因为他一张脸长得好,让人感觉瞧着他吃都是一种视觉享受,就像是看了一场顶级吃播。 文莉不由看得愣神,等他视线望过来的时候,又赶紧移开眼,再想起他吃的面是她先前吃过的,她面颊越发潮红,像被鸡丝面的热气晕开了妆。 一顿饭吃完,江元结了账,载着她直接去了县城的供销大楼。 比起镇上只有三间砖瓦房的供销社,县城里的供销大楼总共有两层,里面得有文家两三个院子大。 一楼卖粮油,副食品,蔬菜,水果,二楼则主要卖衣裳布匹,三大件,一上二楼,就能看到一个大展台,展示着这个年代人人家里都向往有的三大件。 江元先带文莉去了成衣区。 “我听她们说,这边的衣裳新到有一批海市过来的,你瞧瞧,有没有看中的,多选几套。” 文莉原本以为这个年代的成衣,也就那样,恐怕还不如苏桂兰给她做的那些,但她顺着江元的视线看过去,却意外发现,这里的成衣做得很不错。 其中一条浅青色连衣裙,和一套白底红斜纹格的套裙尤其别致,腰线,肩宽各方面都收得恰到好处,掐腰的地方还稍微做了造型,就是放到几十年后也不会过时。 不过文莉没打算买,她也没让柜员拿来她看看。 她听爷爷说过,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物资匮乏,那个时候大部分人都是买布做衣裳,成衣有卖,但往往一套可能是一个工人两个月的工资,再添点都可以买一块表了,很贵。 文莉知道江元能放一本存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