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凡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穿越女的科举拜官路 > 分卷阅读19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95(1 / 1)

的福,次辅和其他大学士都未曾为难两人,至少面子上是一点儿也看不出来。 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处理完程序及礼仪事项后, 许清元才真真正正坐下来处理公务。她先命制敕房和诰敕房中书舍人们送来之前的大学士们作出的文书认真研究,然后才对送到自己手中的奏折认真查看, 出具意见。 当然了, 对于她这样的新手来说, 刚开始接触到的奏折内容并不重要,甚至有些令人啼笑皆非。比如地方官员上奏希望能在万寿节回京给皇帝祝寿,或是一连多次给皇帝进献稀罕宝物(但皇帝看到了可能只会觉得很烦)的奏折、请安的折子等等。 如果仅仅只需要回复这些奏折的话,许清元敢说随便从秀才里面挑一个人出来处理都能完成的很好。但很遗憾,她所处的地方是内阁,国家权力的中枢机构,即便是这样简单的事,也需要有相应的地位资质,否则无论能力再怎么出众,不够格就是不够格。 作为大学士她没有票拟权,所以这些文字材料最后还是要送到首辅、次辅手中,由他们将处理意见制写小票贴于奏章之上,交皇帝查看,若无问题,就交由中书省以皇帝的名义颁发诏书等。 一天下来,高修筠来找过她一次,两人对了对撰写的意见,各自查缺补漏,确认没有不妥之处后,一齐呈给次辅荀大人。 “很好,皇上一日要批阅的奏折逾百件,你们要尽快熟悉,首辅和本官才能放心将更重要的奏折交给你们。” 两人恭敬道:“是。” 随着事务性工作逐渐上手,许清元慢慢开始接触一些涉及政事的奏章。 当这天她看到一封关于奏请任命张闻庭为正五品都尉的折子之时,一时间停住了手。张闻庭身份特殊,思来想去,许清元选择跑去找次辅荀大人请教。 荀奇扫了一眼奏折,蹙眉:“那些中书舍人是怎么做事的,分折子都会出错。” 随即他看向许清元道:“放在这里吧,你回去继续处理其他奏折。” 许清元应声退下。 “好不容易进入内阁,她怎的如此谨慎胆小,与素日行径竟大不相同。”等到许清元人走远,荀奇方才有些困惑地自言自语道,“且看你能装到几时。” 没过多久,许清元便得知了张闻庭升官的消息。皇帝的意图似乎越来越明确,朝中议论的声音也逐渐增多。 没有了黄丞相制衡,皇帝不容众人非议开始大刀阔斧地革新制度。扳倒一个黄家花费了几十年,皇帝不会允许自己在位期间再出现一个“黄丞相”。他的目的在于通过自己的修正,将所有权力握于一身,永远不会再有人能够左右他的决定。 正如许清元之前猜测的那样,内阁大学士的选拔标准从六部尚书向品阶低能力强的翰林学士靠拢,这样内阁成员之间的利益牵制冲突能降到最低,他们会最大程度地向皇帝效忠,更方便皇帝掌控。 紧接着皇帝便将中书省拟诏的权力收回,交由内阁全权负责,此举架空了中书省的重要权力,但宁中书却没有太大的反应——两个部门都是他的地盘,对其本人影响不大。 中书省官员却是异议颇大,可宁中书不站出来争取,作为下属总是不好逾越。他们虽已不敢奢望着皇帝能收回成命,可满以为中书省会得到其他权力支配作为补偿,可令他们失望的是,最终却什么都没有。兔子急了都会咬人,更何况本该归属于本部门的权力被夺走,利益相关的官员皆心怀怨气。 然后便是丞相职位。皇帝命内阁草拟废除丞相的御诏,这次不论男女,官员们纷纷上书请求皇帝三思而后行,一时间内阁收到的奏章数量成倍增加——百官不允许皇帝太过专/权,这样对百姓和士族都是灭顶之灾。 这段时间,别说是宁中书和荀大人府上,许清元等五个大学士家也被各路官员踏破了门槛。他们认为内阁成员代表百官行使一定程度的决议权,在这种关键时候便要挺身而出,匡正皇上的行为,保护官宦集体的利益。 应势而为,内阁多次举行百官皆可参加的会议,宁中书让中书舍人们将众人反映的问题一个不落地全部记录下来,对于有些情绪激动、言辞激烈的官员,他本人从来没有变过脸色,态度一直如风般和煦。 百官们寄希望于首辅能够牵制皇上,不过许清元在看到宁中书的举止后却心凉了大半。 ——什么都记录就等于什么都不记录,这样的大事当前还能保持温和冷静代表他心中根本不将其当一回事。 许清元清楚地认识到:宁中书不会在废相一事上为百官与皇帝抗争。 “简直是缩头乌龟。”女官们私底下会面的时候曾有人如此斥骂过,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说出来,但大部分人心底却都是这样想的。 “皇上不想再出现一个黄丞相,宁中书怎么敢再在太岁头上动土。” 许清元怕女官闹得太过,分析安抚了一番。好在大家明白如今女官人数还是太少,哪怕少一个都是对己身势力的削弱,所以相比较男官来说更为沉得住气。 “文官不会善罢甘休的。”许清元私下跟晋晴波说起来的时候道。 晋晴波看着她,欲言又止。 “你是想问我会不会出这个头?”许清元抿着嘴摇头,“不行,至少目前不行,先让百官们闹起来吧,看看皇帝会做到什么程度。” 浸淫儒学多年,文官们有自己的傲气和坚持。文死谏武死战,总有人肯为了心中的信念不顾一切的。 宁中书的态度太明显了,明显到绝大部分人都看得出来。现如今内阁上下长着一条舌头,其他官员逐渐意识到无法依靠别人,那他们只能靠自己。 不久后,谏议大夫弘文成当朝直面进谏,认为皇帝未能做到“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注2],请皇帝保留丞相之位,并任命有贤之士担任,辅助皇帝、携领百官治理国家,只有如此才能万民安定、江山太平。 皇帝闻言勃然大怒,当朝下令将其押入大牢。此言一出,百官绝不可能坐视不管,劝谏皇帝是谏议大夫的职责所在,皇帝若真敢对弘文成责罚,官员再无立足之地,皇帝自己也会名声扫地。 满朝文武顶着压力一齐跪下为弘文成求情,但此举却更加激怒了皇帝,他丝毫没有收回旨意的意思。 弘文成见状悲然一笑,没等到侍卫上来对他动手,便果决地转身触柱而亡。 作者有话说: 这周榜单更满了,明天休息一天,么么哒。 [注]文渊阁是内阁办公地点的统称,但是内阁并非只包括文渊阁(我也觉得挺绕的呃……) [注2]出自《谏太宗十思疏议》 第145章 昏黑幽闭的柴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