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心见状,眼中露出一丝得意。 先前诛杀凉王的神旨,栽在她头上的大祸是三月后那场天灾。 虽此次地动时间更近,但说到底波及不大,恐怕难以震慑,却是让凉王利用这时间差钻了空子,找先落山麻烦。 伏心正要将明日的地震与凉王不敬神明之举联系起来。 就见她笑嘻嘻道:“哦?京中地震啊?说起来,本殿这番也有一场测算,想让门主看看准否。” 伏心知道她得想办法对抗先落山事如神料的精准,自然会在这种事上发难。 便点了点头:“可。” 说完便听对方道:“本殿算到,今日门主会有血光之灾。” 伏心脸上的表情一僵,见那女人笑意更灿烂了,一副自己在班门弄斧的表情:“不过以门主的功力,肯定早就知晓吧?” “门主?你为何露出震惊之色?” 伏心是棒槌又不是智障,闻言便运功警惕。 可尚未拉开距离,一拳就捣到了自己眼睛上。 “诶你——”二皇女看着头皮一麻,可那边老大已经上手往死里揍了。 比之当初的秋道长,下手可是要狠得多。 边揍还边道:“装你爹的逼,这么重要的事昨天怎么不说?” “多死一个人,本殿就在你脸上多割一刀,我看你今后顶着张烂脸装仙人板板。” 皇太女见状,也上来一起撕打拿脚踹:“恁多人命,比不上你装逼重要,要是皇姐不问,你是不是还不说了?” 二皇女见谪仙般的女子这会儿被打成了一滩烂泥,母皇还没有让人制止的迹象。 脸上又是扭曲又是为难,为了在母皇面前表示自己顾虑民生,她是不是也得上去踹两脚? 等伏心都不成人形了,裴凉才抬腿起来,立马就往殿外走。 “通知全京城地动之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兵力,京中房屋结构报上来,无法支撑的速速撤离。” “准备集体安置,还有食物保暖,命柳将军调动驻兵,帮忙是是安置,维护治安,以防混乱中发生大量犯罪事故。” 她一系列的安排下去,虽说这里不是凉王府,而是女帝的寝宫。 但众人还是第一时间回应了她的指挥,余下便是太女和二皇女也分配到了工作,各司其职。 裴凉道:“注意公告通知的线路规划和分配,虽然明日午时离今仅有十二时辰,但我们定能将规避到最小。” “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乱阵脚,满京百姓性命财产压于诸位之身,务必迅速,小心,谨慎。” “遵命!” 众人听令后,心中难免升起一股澎湃之情。 这等以凡人之躯对抗天命的事,让原本手足无措,惊骇于天灾的众人都生出了逆反的豪气。 女帝默默的看着老大发号施令,接着放松的闭上眼睛。 无论此人内核是谁,她都是位不可多得的帝王之材。 这样的人,无论什么也阻挡不了人们以她为中心聚集。崇拜她,服从她。 诚然大梁的江山不能旁落,但女帝也意识到了自己心理上的步步退让。 到现在,已经是觉得总归那身体是老大的,即便她言而无信,不将皇位还给老三,最后终归延续的还是裴家的血脉。 女帝冷漠的瞟了眼地上伏心狼狈的样子,倒是个一场好风景。 同样觉得这画面不错的还有伏觉。 他冷漠的看了眼自己双胞胎姐姐,没有伸手扶她起来的意思。 视线倒是落到凉王身上,眼中闪过可惜之色。 对方布下安排,便立马动身出宫,只是经过自己的时候却停了下来。 裴凉注视着伏觉,她都不知道,原着中先落山的门主,居然一开始还有个双胞胎姐姐,并且此时还作为对方的陪衬存在而已。 她冲对方笑了笑:“倒是动作快点,我也不用老和蠢货打交道。” 伏觉闻言,瞳孔一缩。 第131章 伏觉的表情不变,但瞳孔骤缩,看向裴凉的时候,周围的空气仿佛凝滞了下来。 与周围略显纷乱的气氛有些格格不入,但伏觉反应很迅速,瞬间就收敛了失态,若不是裴凉观察入微,甚至可以说是毫无破绽。 伏觉看着裴凉,周身还是那股出尘淡漠的气息,冲裴凉点了点头,没有言语的意思。 不过好在裴凉也不是想这个时候挑事,只不过真实的有感而发而已。 她是真觉得宁可跟聪明人斗,也好过跟蠢货玩。 聪明人知道进退和尺度,蠢货则不一样,你永远无法理解其脑回路,尤其伏心这种掌握着数百年累计的权威与权柄的蠢货,杀伤力还极大。 裴凉确实是不耐烦。 想想还是皇太女运气好,原着中她和先落山打交道,话事人从始至终都只有伏觉一个。 在几年后,皇太女作为主角自己的剧情正式开始时,可见伏觉已经是干掉了他姐姐,登上门主之位的。 原着中可是从始至终都没有伏心这号人,以至于裴凉听说先落山门主是个女人时,她还有些惊讶。 出了皇宫,以裴凉为首的地震防控集团就运转开来了。 也是托这些天她在朝堂上明目张胆排除异己的福,凉王的施令很管用。 朝堂大部分人或是她的党羽,或是在这时机选择明哲保身的,都不敢触她霉头。 再加上圣意的配合,中间倒是没有遇到什么阻挠—— 还是有的,被裴凉一刀把脑袋削了,之后便是连出工不出力的人都不敢了。 危急时刻,裴凉不会允许有这等试探行为存在。 一旦试探出她的决心有水分,那么下面干活的人即便是某几个环节松散,付出的也可能是成千上万人的性命代价。 整个近京范围在各部人手快马加鞭的通知下,都收到了消息,并按照凉王临时制定的方法开始避难。 农村人口稀疏还好,一整天的时间足够人转移财物和粮食,京城内就稍显杂乱了。 裴凉征用了不少合适的场地作为避难所,又让军队组织秩序,倒也算是忙中有序。 古代老百姓倒也好配合,一般人只要管饭,就不会抱怨什么。 等到了第二天午时,果真鼠窜狗吠,地动山摇,此次地震威力不算大,但避难的百姓估摸了一下自家的房子,那怕还是撑不住的。 心疼之余自然还是劫后余生的念头占了上风,等地震结束之后,整个京城风声鹤唳的气氛才放松了下来。 人们走出避难之地,果真外面略显混乱,然后紧接着凉王又下旨统计损失,安置失去房子的人口,组织修缮事宜,以及预防疫情的发生。 这场地震的余震并不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也让整个抗震事宜组织相对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