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哈哈大笑着从冰面上呼啸而过的少女,她们像是在赛马一般,偶尔彼此挑衅的互望一眼,张扬骄傲,像是两个小太阳,满身的活力。 她们身后还有四个侍女模样的人,绑着两条粗黑的大辫子,动作也比别的侍女利落大方得多,并不战战兢兢的担心主子摔了。 玉格又往另一处抬了抬下巴,那一处有三个贵女站在一块儿说话,从穿着上看不出什么,不过仔细多看一会儿会发现,其中一个贵女的手虽端庄的交叠着放在身前,食指却时时抬起,指向四周的建筑,像是在介绍着什么,另外两个贵女则顺着她指的方向侧目望去,不时点头。 “哦。”五姐儿和六姐儿恍然大悟的重重点头,“明白了。” “可是,怎么突然来了这么多驻外的旗人?”六姐儿是个好奇宝宝。 玉格垂了垂眸光,“大约是年底了,回京来给皇上请安吧。” “啊,”张满仓拍了一下后脑勺,“我想起来了,我打听地方的时候,就听人说过,说今年这一处比去年还要热闹得多。” “咦,”张满仓说完又觉出不对,他本意是想附和玉格少爷的,怎么这话说出来像是在驳玉格少爷一样,“呃,”张满仓使劲的挠了挠后脑勺。 没挠多大会儿,张高壮又一巴掌拍在他头顶心。 乱挠什么,要是被人误会他们身上有虱子,不买他们东西怎么办。 张满仓放下手,耷拉下肩膀,安静了。 玉格笑着催促道:“好了,准备好了吗,在这一处,我们就不跟着你们到处跑了,你们就随意玩,我们就在这里守着摊子,左右地方开阔,人也瞧得见,免得推着车进去冲撞到人。” 五姐儿点头,正要招呼六姐儿走,六姐儿道:“啊,我想到了,是因为年后就要大选了,所以才来了这么多人!” 六姐儿说完,双眼亮晶晶的有些得意,看着玉格像是考了一百分回家讨宠的孩子。 “嗯,六姐儿真聪明。”玉格笑着夸了一句,就催促道:“快去吧,早点卖完,咱们早点回家,要过年了,要忙的事儿不少呢。” “嗯!”虽然玉格夸得有些敷衍,但一点儿也没影响六姐儿的高兴,“咱们走。” 六姐儿脚下一蹬,和五姐儿一起快活的融入人群。 随着五姐儿和六姐儿走远,摆摊车处慢慢迎来越来越多的客人。 尤其是滑板和挎包,几乎是被一扫而空,连五姐儿和六姐儿身上的,都被扒拉下来,卖了出去。 没了滑板,五姐儿和六姐儿便站到摆摊车旁,帮着卖货,只是嘟着嘴,有些不大高兴。 滑板和挎包卖完后,围在摊子前的人就少了许多,毕竟贵女们过来,身后都是带着侍女的。 不用介绍挎包,玉格这处也轻省下来,在收钱的空隙瞧见六姐儿,笑道:“怎么不高兴了?你们要是喜欢,明儿咱们去郭叔那里另外给你们买两个。” 这滑板的买卖,她是只做这一回,但郭叔必定是要继续做继续卖的。 六姐儿摇头,“不是这个,我就是……”六姐儿拉下嘴角,闷声道:“更后悔了。” 这已经不是十三两了,这是二十两,二十两啊,六姐儿恨不得时光能够倒回,她一定一定,一定一定都听玉格的。 五姐儿蹭到玉格身边,附耳小声道:“要不,咱们提提价吧?” 五姐儿指了指头绳和发夹。 五文钱一个的小玩意,她们当时还觉得会不好卖,毕竟这样非金非银的东西,贵人会看不上,而穷人又买不起。 没成想,是看不上,却是看不上它们的价格,随口就要二三十个,像是这玩意儿不要钱一般。 五姐儿也后悔了,并且想要弥补,她觉得这完全可以卖十文,不,二十文。 五姐儿目光幽深的看着两个空了一半的篮子。 玉格笑着伸手扶回她的脑袋,“想什么呢,她们是不差钱,可也不是傻子,这就是买来戴着玩的,花个几十文没什么,可再多了就。” “再多了不也才一二百文么?”五姐儿现在格局很大。 这倒也是,玉格轻咳了一声,“不是这么算的,这发夹就要买上十几二十个,点缀起来才好看,可头绳不一样,头绳还要卖给普通人家呢,这样就好了,这样显得咱们做买卖实在,没挣多少钱呢?” 普通人家可是要讲性价比的。 六姐儿凑过来道:“那应该多做发夹,少做头绳的。” “之前也没想到会这样好卖不是?要这样说,咱们最该多做挎包,可一来咱们本钱有限、人力有限,二来要分散风险。不能贪心,也不用懊恼,这回知道了,元宵节的时候咱们调整一下就好了。” 六姐儿依旧噘着嘴不高兴,“元宵节,就又有人跟着咱们学了。” “所以咱们才起了个名号,慢慢的经营起来就好了,再者,”玉格笑着道:“元宵节咱们就不这样卖了。” “又要想新法子啊?那你多累呀。” “不累,”玉格面容轻松的笑道:“元宵节的活动我挺喜欢的,再说有了这回的银子,咱们也不用像这回这样紧张了。” “好吧。”五姐儿和六姐儿虽说心里还是遗憾后悔着,但也只能如此了。 “平常心平常心。”六姐儿小声的嘀咕了好一会儿,最后沮丧的垂下头,不行,她还是学不会。 五姐儿伸手拍了拍她的肩,没事,她这回也做不到。 两人看向正和一个想要预定挎包的贵女说话的玉格,齐齐叹了口气。 这价是没法子提上来了,越亏越多。 到最后玉格只接了六家,共计三十个包的预定,在元宵节之前送到各府上,再多就真做不出来了,她们还要赶元宵节的活儿。 而五姐儿和六姐儿脑子里只旋着三个字:五十两! 五十两了! 张高壮和张满仓脑子里也是这三个字,不过他们想的是,这就挣了五十两了? 也就未正,下午两点的时候,玉格几人就卖完了东西,收摊回家。 家里一片热闹喜气,大姐儿笑盈盈的打开院门,迎着玉格往里走。 “这些东西竟这样好卖?不是说月底才结工钱么,怎么今儿就把人叫来了?”大姐儿也不用玉格回答,又接着道:“你不知道,从你让丰年回来传了信儿,额娘就高兴坏了。” 玉格笑着点点头,她已经瞧见了。 堂屋里,陈氏坐在炕上,被好几个妇人围着说着什么,而陈氏眉目舒展着,喜笑盈腮,是玉格几个记忆里,从未见过的快活。 五六个前头来做活儿的小姑娘也在屋子里,正互相热闹的说着话。 见玉格回来了,陈氏起身要迎出来,旁边的妇人按着她坐下,自己起身站了起来,“哟,这就是玉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