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羊毛地毯的,听说还要常换,嗐,这都能铺出个万里长城了,这点羊毛都未必够他用。” 先前说话那人刚起的心思,又这么的被掐灭了。 那,“是不是这些个布料有什么不好,所以朝廷才不要了?” 这个…… 众人对视一眼,倒是有这个可能。 可是,“这东西也不仅宫里用,咱们外头也买了卖了不少,没听人用出什么差错来。” 说话的人紧皱着眉头,这样突如其来,让人半点摸不着头脑,又伤了他们利益的事,最叫人烦躁。 但是烦躁归烦躁,还得拿出个主意来,“这两日,南边就要运一批货过来,咱们收还是不收?” 收不收? 几人一时难以抉择。 “消息是真的吗?”有人又问了一遍。 “是真的,真真的,唉,我亲自去问的。”这人打消了前头说话之人的侥幸。 几人沉默了片刻,一人实话实说道:“这位玉大人的本事,真是、让人害怕。” 这么多年了,她出手就没有落空过,什么东西到了她手里,都能比别处卖出高上几倍的价儿,原本场馆之事就叫人惊叹了,那赈灾赈出的玉米迷宫,别处不说,总之在商会这个圈子里头,可谓是一举封神了,好些人都偷偷打了她的雕像,私底下当财神爷拜。 几人犹犹豫豫的拿不出个主意。 一双眉浓黑眼睛狭长的中年商人慢声道:“他手段再厉害,也只是个凡人,是人就有失手的时候,我看他这回就要失手。” “这话怎么说?” 中年商人道:“金缕记里头的东西的价儿,不用我说,各位也知道,那是谁都买得起的?还要铺到县里头镇里头。” “呵,”中年商人不屑的笑了一声,“那些县里镇里,能买得起那里头最便宜的东西的都屈指可数,你们说,他这样的手笔是不是要亏得血本无归?” 这么分析来说,倒也有道理。 只是,“七爷要卖的东西,再真正开售之前,都不好说,或许还有别的什么呢?” 中年商人笃定道:“别的什么?你看看从红福楼到芙蓉记到玉米迷宫,哪一处是卖给寻常百姓的?我看他就是买卖做得太顺,仕途也走得太顺,年纪又太轻,年轻嘛就气盛,所以行事就猖狂了起来。” 其余几人听得半信半疑,他说得有道理,但玉格以往的手段和成就摆在那处,又叫人畏惧着,不敢不信她的话。 中年商人见此,皱起眉头道:“诸位信则信,不信朱某也不强求,诸位既是害怕,那这批货,朱某就拿下了。” 说完起身,转身大步离去。 剩下几人的神色越发动摇,一人看向一直没说话的年纪最长的老者道:“葛老,您说这事儿怎么办?” 葛老双手正捧着茶杯暖手,闻言慢悠悠的睁开双眼,道:“玉大人不仅自个儿做买卖,他从前有一阵还帮着西四牌楼的商家们指点生意,老朽听说,西四牌楼都说玉大人说什么赚银子什么就赚银子。” 葛老捧起茶杯喝了一口,润了润喉,又接着道:“这是玉大人头一回说什么东西会赔银子,我也不知道准不准,不过我也不想去试,要不诸位去试试?” 第150章 、看本心 这话说得。 你这么说,谁敢去试? 几人被噎了一脸,其中一人拉下面子求道:“哎哟,葛老您就和咱们透句瓷实话吧,这事儿您到底是个什么章程?” “对啊,您就给指点一句吧。”其余人也连忙求道。 葛老慢慢喝了口茶,这才笑呵呵的道:“一个人的话能不能信,要从利弊得失上头分析,但也不能只从利弊得失上分析,还得看他的本心。” 几人若有所悟,又不甚明白。 “玉大人的本心?” 葛老慢悠悠的道:“看看金掌柜、郭掌柜几个,看看西四牌楼的一众商家对玉大人的态度如何,要是还看不明白,那就看看红福记、芙蓉记还有农家乐里的伙计,看看他们如今的日子过得如何。” “若是这样,也还是看不明白,那就再看看场馆的收益如何,这么大的利,换做在座的各位,谁舍得让出去?人家这么大的利,随手就让了,还会来算计咱们这点小买卖?” 葛老说完,笑着起身道:“各位慢慢想吧,老朽先走一步了,我手里还放着不少存货,得赶着玉大人划出的时间,赶紧出手了。” 葛老说完便走了,留着剩下的几人神色愈发纠结复杂,葛老这个看本心的说法有道理,但也太论心了,这人心异变,最不好说,还不如利益好处让人放心。 那位朱爷的分析倒是有理有据得多,利害分析得清楚明白,但、唉,这到底要信哪一处。 他们的纠结为难,葛老并不在意,而玉格就更不知道了,距离五月的第一场内务府出清毛呢面料,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而眼下,近在眼前的大事是康熙的六十大寿。 三月十四,康熙从畅春园启程还京,回京路上为皇上万寿祈福者不计其数,皆是从各省赶来的祝寿老人。 康熙深觉感动,而玉格瞧着他们花白的头发,颤巍巍的身形,没看到福,只看到了劳民伤财四个字。 此时还有些倒春寒,他们不知是早就赶到了京城,还是才到的,若是早到的,这一阵子的吃住不知是如何安排,若是才刚到,这一路舟车劳顿的苦,若是病倒了,唉,何苦。 康熙或许是和玉格想到了同样的问题,也或许这本就是皇上万寿施恩的一种手段,总之康熙下了圣谕,各省祝寿老人若是有恙,可寻太医看治。① 如此这般,三月十七,康熙进宫经棚时,老人们便已经能从容的瞻仰觐见康熙。① 不过,不说太医院才多少人,祝寿老人又有多少人,只说太医们还有宫里宫外一大堆大大小小主子要伺候,又哪里顾得过来这些个排在最后头的祝寿老人,所以这番热闹喜庆背后,不知藏了多少老人病倒的身影。 三月十八,众祝寿老人又列着队到正阳门行礼。 人数是真多,所以玉格也瞧不出来到底有没有少人,又少了多少人。 而且玉格也顾不上多瞧,这一日是正日子,规矩格外的多,文武百官也要进宫朝贺,所以皇上给了众祝寿老人一个、恩典吧,只行礼,不必再至龙棚拜见。 这是光让拜年不给饭吃啊。 玉格一边腹诽着,一边顺着礼部官员的指引,先去排队交了贺礼,又排队等着礼部官员指引,去到礼部一早安排好的自个儿该站的位置,然后排在官员队伍中准备进宫朝贺。 她如今的官位品阶不同从前,圣眷又正浓,所以位置颇有些靠前,因为康熙说不定会当场瞧她送的寿礼。 这一通忙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