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幸汤泉宫。 不过七八日即归。 然而,一同前去的皇后未归。 皇帝只道:“皇后体虚,去岁就于亲蚕礼前忽然病倒十数日。今年更多病痛。这回至汤泉宫,尚药局奉御道汤泉于皇后有益,朕便令皇后暂居汤泉宫了。” 朝中也无人觉得奇怪,毕竟皇后去年病得亲蚕礼都行不了,命妇们是亲眼见着的。 但魏国公府却觉不对。 魏国夫人得知此信后,立时便赶去与兄长柳相道:“皇后如何今岁多病痛?皇后娘娘自来体健,这两年岁我可常入宫,今岁娘娘连风寒都未有过。” “眼见冬至将临,陛下却把皇后独自留在汤泉宫——那命妇进宫参宴,是谁来操办?定是武宸妃了。” “此番必是武宸妃谄言进于陛下,才将娘娘孤零零扔在汤泉宫。若是长久如此可怎么好!我都怕皇后叫那妖妃暗害了去!” 柳奭也有些不安,道:“汤泉宫离长安也近,不如你递名刺入宫,请旨去看一看娘娘,见了娘娘就知到底为何了。” 魏国夫人依此而行,然而这回名刺递进宫也无用。 如今因皇后不在宫中,代掌六宫事的是武宸妃。 武宸妃毫不客气将魏国夫人的名刺退了回去:汤泉宫乃皇家行宫,未有命妇入内的前例。传话出来的官宦,还请魏国夫人勿忧也勿再屡递名刺,皇后回京后,夫人自可入宫相见。 言下之意,皇后未归宫时,魏国夫人也不必进宫了。 魏国夫人越发慌了。 她都怕皇帝让皇后‘病逝’了。 因而急忙再寻柳奭。 柳奭直接去面见皇帝,为魏国夫人请奏去汤泉宫探望皇后事,谁知也被皇帝挡了回来。 听闻柳奭也被皇帝挡了回来,魏国夫人当真是愁的睡不着觉,只好传递消息进宫,请太子向皇帝进言,向皇帝请命探望皇后。 皇帝依旧不许,道皇后宜静养。 京中偏又不知何时何处流传起皇帝要废后的流言蜚语。 魏国夫人越发惊惶不安。 柳奭亲自求到太尉跟前,请太尉出面劝皇帝,冬至已过,该接皇后回京了。! 第99章 太尉退了一步? 立政殿。 熏笼中燃烧的炭火时不时发出些微响动——是新加进去的炭火烧到极致的瞬间,骤然裂开的声音。 越发显得殿中极安静。 然殿中并非无人。 皇帝于御案后安坐,正提笔将奏疏一份份阅过去,而长孙太尉则沉默坐在下首。 半晌后,长孙无忌开口道:“皇后已然留居汤泉宫月余,陛下还是该接皇后回宫。” 皇帝手中朱笔停顿,虽带着笑容,却很疏远;“朕近来听了些风言风语,魏国夫人处处求神拜佛,求皇后平安——朕倒不知,皇后住在皇家汤泉宫静养,怎么就不得平安了?难不成,朕还会害了皇后不成?” “太尉不会也做此糊涂想法吧。” 长孙无忌蹙眉道:“臣不至于如此想陛下。” 皇帝颔首:“那就好。” 见皇帝再次低下头,似乎无意多说,长孙无忌再次开口:“陛下。” “太尉何事?” “方才陛下说起外头风言风语,臣倒是也听了一些——陛下是否有废后之意?” 皇帝平静抬头,似问询一道寻常诏令一般,问道:“朕若有,太尉觉得如何?” 长孙无忌叹道:“陛下,皇后是先帝为陛下所择。废后必使社稷不安。” “不。”皇帝道:“父皇为我选的是晋王妃。” 长孙无忌一顿。 “朕做太子有六年之久,可终父皇一朝,柳奭最高的官职不过是兵部侍郎。直到朕登基,柳奭迁中书侍郎,次年,同中书门下三品,再为中书令。” 皇帝专注望着太尉:“此事……舅舅是如何想的呢?” 长孙无忌心下一松:已经许久,未闻皇帝以舅父唤之了。 他原就想着与皇帝切谈一番,此时便直言道:“陛下,臣并非任之以亲:以柳奭之能,在中书令任上并无疏漏,也是担得起的。且太子生母出身寒微,太子也不能无母家护持,臣是为东宫安稳计。” “柳奭将来护持太子……正如臣当年护着陛下一样。” 似是为这句话触动,皇帝的语气变了:“是,就像舅舅当年一样。” 大约是被触动心肠,皇帝也直白起来:“那今日朕也明明白白问问舅舅。” “皇后,堪为后否?” 长孙无忌来之前,也早就此事拟好了回答,此时道:“令陛下起废后心思的,大约是皇后一无胤息嫡子;二则轻重不分,不行亲蚕礼之事吧。” “亲蚕礼之事,不必陛下再提起,臣亦极恼火。” 长孙无忌当时得知皇后以病拒行亲蚕礼后,当真是火冒三丈,直接就去问责柳奭去了——正好都在中书省,走两步就到了。 柳奭也被太尉训的抬不起头来,简直要被妹妹的帮倒忙愁死。 有段时间,长孙无忌都懒得管皇后与柳家事了。 直到后宫武氏独宠,且生下皇子后,皇帝居然为其取名‘李弘’,似乎有偏爱幼子以立储的心思,长孙无忌才率群臣上书,请立皇长子为太子。 这件事上,他自觉问心无愧。 无嫡立长,何错之有。 不过此番长孙无忌做好了与皇帝切谈的准备,也是有所让步的。 不准备跟皇帝继续僵持下去。 长孙无忌道:“陛下有废后意,臣其实能够明白几分。是,如今皇后,不如文德皇后远矣。但皇后笃生令族,又到底是元后,且为太子计,臣也请陛下勿有废后之念,使东宫不安。” “自此后,臣会约束柳、王二家。” “魏国夫人为人糊涂,陛下可降旨令其勿复入宫。至于柳奭,臣来安排——他虽有其才,但皇后有过,未行劝谏之事,就先自中书令上退下来,以观后效。” “陛下觉得如何?” 皇帝听完:“原来舅舅都替朕想好了。” 长孙无忌叹道:“臣只愿朝堂安稳,陛下安稳。” * 长孙无忌离开后,皇帝看着眼前御案,轻声自言自语了一句:“朝堂安稳啊。” 裙袂微动,媚娘来至皇帝身边。 皇帝抬头看着她,眼底似乎浮动一点犹豫的光:“媚娘,舅舅退了一步。”若是舅舅能与他一起压制世家,能够…… 媚娘眼神毫无闪躲,也坐下来平静回望皇帝:“不,陛下,不是太尉退了一步。” “是太尉让柳家退一步,再让陛下退一步。” 太尉令柳家把伸的太长的手缩回去一些;再请皇帝原谅容忍一回维持现状。 媚娘唇边带笑,笑意却冷冽:“自来观史书,只见臣子之间不和,皇帝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