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凡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 分卷阅读29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96(1 / 1)

算来,姜沃已然至此十余年。 这些年来,她亲眼见了古人对承祀香火的看重,对身后事的在乎。 是与她截然不同的世界观。 如果说皇帝希望她有个孩子并结儿女亲家,其中或许还夹杂着对心腹之臣的思量。 那么媚娘除夕夜,接了皇帝一句话,也提起子嗣事,便全然出自一片真心护卫,担忧百年后事之意。 正如此刻媚娘对她道:“莫不是陛下那些驸马太子妃的话,让你觉得不安?你放心,将来你的子女如何教导,又如何安置,还是要看你自己的心意。” “不,姐姐。” 姜沃望着她,含笑依旧,语气轻却决断清晰:“我没准备留下血脉。”更不打算让自己成为一个家族的起始。 以她如今的官身,将来要走的路,孩子不会再是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而是一个家族的起始。 媚娘叹息:她早有预感,只是今日姜沃说的太直白。 她不由再追问了一句:“你这样坚决……最顾虑的到底是什么呢?” 顾虑吗? 姜沃细细思索着。 自然有很多。她有无数的理由:此时的医疗条件,她行至今的仕途,朝堂内外复杂的局势、将来政治派系牵绊…… 里面有些她与崔朝说过,有些没有。 但此时姜沃都没有提,也不必提。 面对媚娘的担忧,姜沃再次扪心自问。 也终于清清楚楚回答了自己—— 说穿了其实很简单:她只是不愿意。 人生有许多种样子,她尊重每个人的选择。 于她而言,只是不愿意选择在这个时代,生养孩子罢了。 她想要过的,只是自己的一世。 且她也已然拥有了,按照自己心意生活的权力。 姜沃心中,较之原先,愈加豁然开朗。 * 见她如此神态,媚娘便懂了。 然媚娘终不免有些伤感摇头:“罢了。我知你外柔内刚,一旦定下的主意,便不会变了。我拿你也没有法子。” “我只是担心——如今咱们自可相伴一世,可百年后……” 姜沃握住她的手摇了摇。 “我方才心中忽有一偈,正对姐姐担忧之事。” “我去写下来,给姐姐看好不好?” 媚娘点头。 姜沃起身走至案前。 提笔而书。 不过短短几句话。 姜沃却似有所觉,随着笔下每个字落定,心志都比书写前一个字时更坚定,更清明。 媚娘目不转睛望着她,看着她的笔锋落下,字句渐成。 她们是年少相遇,初时笔迹并不相似,可十余年朝夕相处下来,字迹越来越像。 姜沃写毕。 只觉心静。 她将纸页推给媚娘,上面是四句偈语—— “天地原无我,五蕴本来空。” “生前身后事,不过别春风。” 窗外,春景敷煦,明耀如许。 ** 永徽六年,夏日。 边关忽传战报:西突厥兵马突袭庭州,劫掠四县,伤亡百姓数千人。 帝震怒。 不止为了边患,更为了此番袭击大唐的阿史那贺鲁,原是先帝年间西突厥战乱时,率部投入大唐的番将! 先帝曾封阿史那贺鲁为左骁卫将军、瑶池都督,甚为优待。 其实,就在先帝刚驾崩那年,阿史那贺鲁就有反意,曾试探着小袭西州,劫掠了些财物后,未敢屠杀子民便退去了。 彼时新帝继位,朝中不欲起刀兵,便派官员前去招抚。 阿史那贺鲁也就安稳了几年。 谁料今岁,又犯边境,还杀伤数千大唐百姓! 这回皇帝并没有再派朝臣招抚之意,而是接连几日,不断召省六部重臣相谈,尤其是军中将领,更是频频奉诏面圣。 朝臣们便看出,皇帝这不是要敲打西突厥,看起来,竟然有动用大兵征讨西突厥之意! * 夏夜星空璀璨。 媚娘与皇帝并肩站在立政殿外的台阶上,同望星辰。 李治开口道:“朕知道,父皇从前最不放心朕的就是征战事。”父皇总觉得他年幼,性子又柔和温善。 而大唐四夷,皆是臣服不久。只怕欺他是年少新帝,有怀异心不肯服膺者。 果然,父皇驾崩当年,阿史那贺鲁就有反意。 李治仰头,想要找到那颗帝星。 “西突厥,便是朕第一回 决意大举用兵。” “可朝中有不少老将朝臣觉得不妥。” 他转头看向媚娘,见到眼前人一如既往的明媚却冷静,就觉安心许多。 而媚娘也正好转头望向他,声音坚定:“陛下当按自己的决意去做。” * 永徽六年夏。 皇帝于备战征讨西突厥之余,忽下一诏。 诏,次年改元。 改永徽为显庆。 姜沃于吏部,闻此诏书,心中感叹。 先帝去后,第一场外战将起。 他们亦要一并走入新的年号中去了。! 第113章 海事与战事 显庆元年,秋。 登州。 海面一望无际,初升朝阳映照其上,波光粼粼。 白色的海鸟盘旋于天地之间。 眺望大海所带来的涤荡开阔感,又与登高望远截然不同。 “第一次看海的人,总难免看住了。等日头高起来,就不要坐在外头了,仔细晒伤。” 姜沃转头,见李淳风从船舱中走出来,来到她旁边。 比起两年前在蜀地素服广袖宽袍的飘然,如今李淳风穿着十分简练,显然更适合在船上的起居。 “师父。”姜沃先起身,待李淳风也坐下后再坐下,然后道:“这两年师父辛苦了。” 李淳风打趣了一句:“所以得吏部侍郎亲至问候?” 姜沃闻言点头笑道:“师父制出了海上罗盘禀于朝廷,圣人封师父昌远县男爵位。我正是‘司封属’侍郎——师父的封爵书上的官印,还是我盖的呢。” 李淳风亦含笑望着海面,粼粼无垠大海同样映在他眼中。 这两年为了按照姜沃图纸原理,来制海上罗盘(指针),起先半年他只在屋里不停地测算,几乎连天日都不见。 直到做出了第一个罗盘雏形,他才向圣人请命,带着数个数算生、将作监匠人出京到了登州港口。 于港口处支了一艘能够出海的海船与数名海员,这一年多来,李淳风就在近海一边出海一边继续测算改进罗盘。 终于改进到他自己基本满意的程度,才将造器图与最新的一只罗盘都上禀朝廷。 圣人封赏的圣旨,早一月就到了登州。 李淳风写谢恩奏疏的时候,又提出想自己先出海一回,试一试罗盘航行术。 这封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