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凡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 分卷阅读51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512(1 / 1)

? 是宴席上少则十数个,多则数十个歌舞伎站在一处。主人家取出一枚小巧的玉钩,然后让其中一人藏在手里。 由在座客人来猜,这枚玉钩究竟藏在谁手里。 其实是颇为无聊的酒戏,只是因其有典故,来自汉代‘钩弋夫人’,故而很是流行。 这是玉娘很畏惧的游戏。 因玩到藏钩游戏时,在座宾客多半是酒意浓厚。 酒盖住了脸,就会有人不肯坐在椅子上,而是借口‘近察神情而猜藏钩’来至歌舞伎之中。 玉娘因生的美,总是会被人多问两句,可有藏在你手中。 哪怕玉娘垂首只是摇头,还会有人去捉她躲避的手道试试才知道,更有甚者会去撩她的罗衣,嬉笑道:“若是手中没有,可是藏在了身上?” 宴席至此,便多有拉扯不堪事。 但今天,因为姜侯坐在座中安然不动。所有人也就都规规矩矩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开始乱猜究竟在谁的手里。 在座世家知道姜侯师从两位仙师,但玉娘自然不知。 因此她又是好奇又是惊讶, 不知姜侯为何每次都能猜中,玉钩到底藏在谁手里。 * 姜侯能猜到每一次玉钩的所在,那么……她能猜中旁的吗?应该也能吧。 这就是玉娘走去见姜侯的路上,心中的想法——姜侯猜到了自己要求见她,甚至都猜到了自己为何要求见她。 不然,巡按使这样的大人物,为何会愿意单独再见她一个奴籍的琵琶妓呢? 这一日宴席过后,玉娘再次坐着小轿来到了陌生又熟悉的地方。说是陌生,因此地是她从前没到过的江州,说是熟悉,因姜侯现就住在江州刺史府邸(刺史麻溜儿腾地了)。各地署衙官邸的样子都差不多,玉娘是见过很多次,颇为熟悉的。 宴席结束来到此地后,玉娘一动不动,从白日坐到黄昏,又坐到黑夜,只牢牢抱着她的琵琶。 宴席上听到的许多话,在她耳边重复响起,罗家主那熟悉的,令她感到恶心的腔调。 如果说十三岁的玉娘不明白,那二十二岁的玉娘已经明白了,明明她就是被‘逼良为奴’的证据,为何罗家主还敢有恃无恐,不但从前将她送给达官贵人,更敢将她直接送给巡按使。 因她是奴籍了。 自秦汉以来,律法就有定‘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奴婢告主,皆勿听。’* 本朝亦是如此,若子告父,奴告主,哪怕告成,奴本身也就犯了死罪——“诸部曲奴婢告主,非谋反逆叛者,皆绞。”* 玉娘知道,还是良民的爹娘是不会告发罗家主‘逼良为奴’的。 不只因为罗家主给过了重金,更因为这些年,罗家主也在照应她的兄弟。 琵琶弦擦过玉娘的脸颊,微微的疼痛让她开始思考:若只是死的话,她其实不太怕。毕竟十二岁之后这些年,她也没觉得自己在活着。 但以奴告主,是要被绞死的。被勒住脖子的话,会不会很疼? 玉娘放下了她的琵琶。 若是换一位官员,玉娘是绝不会做这件事的。她知道,那只会换来她自己被‘以奴告主’的罪名绞死,而对罗氏上下毫无影响。 但这一次,玉娘愿意试一试。 因为……这位远道而来的巡按使,是女子,且她肯让人给自己披一件衣裳。 如果姜侯会在意自己冷不冷,那,会不会有那么一点点希望与可能,她会在意,自己是如何变成琵琶伎的呢? * 玉娘原以为要费很多口舌才能求见姜侯,却没想到,她才遇到院外第一个巡夜的女亲卫,嗫喏提了一句,那女亲卫就点头道:“姜侯吩咐过了,若是周小娘子请见,便直接去正院就是了。” 刺史府中也有水榭景致,玉娘远远看到姜侯正坐在亭中赏景。玉娘要走过一座小小石桥才能去到亭中。 她想起了家门前的石桥,她看到罗家主马车那一日的石桥。 今日,她又要走过一座桥了。 玉娘走了上去——哪怕这是她的奈何桥,她也很情愿。 * 水榭之中,姜沃安静听着。 既然是怀着死志,玉娘自然不会只说了她自己的身世,告发罗家主‘逼良为奴’之事。 她说了许多。 “……罗氏坊曲内有数间大宅,每年春日他们会借赏花宴之由,遍邀洪州达官以娱。今岁若不是姜侯代天巡牧至此,原该也有此宴。” 玉娘低下头:“为此,各家多广备声妓。宴有数日,多有官员高车大马而来,不但贿以声色,更赂以金帛,去岁数额至一万两千贯……”[1] 春夜的风拂过水面,待玉娘全部说完,天上悬挂的月牙都有些偏斜了。 夜深了。 “以上诸事,皆奴亲眼所见。”玉娘俯身欲跪拜:“奴愿以血写状画押,以‘绞罪’告罗氏家主!求巡按使接奴状告。” 她并未跪下去。 玉娘觉得手臂被人牢牢扶住,她抬头望进一双眼睛。 离离如星辰之行。 “我不会接你的诉状。” 玉娘愕然。 她听到姜侯语气柔和似三月春风,却又带着些许露水一样的湿润之意:“你才多大啊?” 玉娘木愣愣,下意识回答:“二十二岁。” 其实二十二岁,对于歌舞伎来说,已经是‘老大之龄’。毕竟教坊之中,多是以十三四岁的新人最佳。 然她却听姜侯道:“才二十二岁,还这么年轻。” “你的未来,还很长。” 玉娘茫然:未来…… 姜沃见眼前女子依旧是水雾蒙蒙似的一双眼,就知道,她还没有懂。 没关系,很快就会懂了。 “不必你状告,你只需要看着。”! 第225章 抄家还是要抄的 “该抄的抄就是了。” 长安城,紫宸宫。 今年京中天气有异,热的也早,四月里,就很有夏天的燥热之意。 旁人是猫冬,皇帝则是猫夏,天一热,就早早进入了清心静养期,待在后殿轻易不出门。顶多清晨与黄昏后出门散一散,很有些昼伏夜出的猫的样子。 故而媚娘特意跟皇帝说起具体的洪州世家事时,皇帝还有些奇怪。 检田括户这种事关政令的大事,帝后二人自是要商议的。但此时,皇帝手里拿着一卷书,摇头笑道:“江南西道一州之地的几家几族,犯了何事要抄家,媚娘怎么还要特意跟朕说?” 媚娘闻言颔首:“看来,崔少卿信中,未跟陛下提起此事啊。” 皇帝更好奇了:“怎么?子梧凡有信回来,都是谈及各处景致,风土人情。”再有就是占篇幅很多的令月之事。皇帝看得出,虽说女儿跟着姜卿出门,但大半时间好像都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