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凡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 分卷阅读52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525(1 / 1)

“但公主动怒之时,又让我心惊,且不由得就想到天后——想来天后年轻时动怒,便是这样。” 姜沃莞尔道:“你见过安定公主发火?” 库狄琚点头:“是。公主出私库欲收养些因荒年而被爹娘卖掉的孤女,这原是好事。” “谁成想有公主府的官员和胥吏为了讨好公主,为了彰显自己‘比旁人多去了许多穷苦之地,救了更多贫户’,竟然去威逼利诱原本家中还过得去,不想卖女的农户。” “此事一经查出,公主大怒。” “这件事啊……”姜沃想听库狄琚说到这就知道了,因曜初还就此事给她写过信。 愤怒、震惊、甚至带了些无力感。 好的想法,有时不但不能得到好的结果,反而还会给一些人,带来更大的阴影。 姜沃能想象到曜初的无力感,这孩子初次见到这样的事儿,只怕会质疑自己是不是太天真了,是不是自己想的做的都不够完备? 她当时就写信跟曜初分享了下经验—— 检田括户事中也有类似的事情:本来不是外来的流民逃户,但也有劝农使为了自己的‘括户’成绩,把人算作逃亡户口的。 这种事没法杜绝。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是人治,都不会达到完美和真正的‘清澈’。只能说,一直路上。 只能不断的调整,仔细的驾驭。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姜沃是很庆幸曜初能见到这些,且是在少时热血心肠时见到这些。 曜初还没有冷漠。 她还会对这些事儿震惊、愤怒,以及不能容忍的进行雷厉风行的处置。 而作为一个上位者,她也永不该对这些觉得冷漠与寻常。 姜沃希望看到这些阴暗面的曜初,能够一直记得这份震惊和愤怒,能够从一而终,时时留心革去弊讹。 不要像李隆基一样,后半生觉得各种政令、改革俱已完成,可以‘高居无忧’。 ** 而今日,姜沃一见到报纸,就不免想起两年多前,她与库狄琚的那一番谈话与规划。 她将报纸对准阳光—— 对身旁的崔朝道:“咱们在海外飘了一年多了,看看这出版署进展如何了?”! 第233章 纸张之贵 “这纸与咱们常见的纸就不大相同。” 崔朝捻过纸张的质地:“这种纸张薄容易扯破、表面略有些粗难沁墨,质地也不够韧偏脆,颜色也有些发黄……” 听他说起来,这纸仿佛处处都是缺点。 但姜沃却越听越欢喜,笑眯眯道:“但这些,都抵不过一个优点。” 两人相视一笑,心底同时浮现出一个最关键的词:便宜! 实惠才是硬道理啊。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总是颠扑不灭的道理。 自古来,世家豪族能垄断官位的重要原因,也在于知识的垄断。 当传播知识最基本的载体——纸,都是奢侈品的时候,就很难再谈普及知识这件事了。 而此时能代替纸用来写字的布帛之物,是可以直接当钱用的。 什么叫知识就是金钱?在此时,‘知识(布帛、纸张)’就是实打实的金钱! 都省掉了中间的变现过程。 这三年来,姜沃已经走过了大唐许多地方,亲身经历了解过许多日用品,包括纸的价格。 自出长安,除了上州繁华之地,下州小县姜沃也到过不少。 不过,偏远州县的纸,若是当地没有专门产纸的铺面,纸张的价格不但不会随着当地平均收入降低,反而会物以稀为贵的更加高昂难得。 总之,据姜沃在大唐各州所见:哪怕质量最差的麻纸或是草浆纸,也要五十文百张,稍微好一点的纸都是三四文一张。 至于崔朝方才说的,他们常用的纸张—— 姜沃把手里的报纸塞给崔朝,转身去取了桌上一份公文,把纸张对比来看。 “这是剡溪(浙江剡县)的剡藤纸。”大唐正式公文指定用纸。 姜沃把两张纸一起放在阳光下,明显就看出了不同。 剡藤纸也薄,但却又轻又韧又洁净有光泽,用的是一种特殊的剡溪古藤制作而成。[1] 因这是公文专用纸,故而很是金贵,每年进京来贡举的学子,哪怕饿几天肚子,都要专门攒钱买这种纸。 毕竟唐朝还有行卷的作风,考子们考前还得将自己素日得意的诗、文,投与达官显贵前。 那能用寻常的破纸吗?必然不能。 用这种剡纸才显得正式。 而这种剡纸多少钱一张呢?到了每年举子进京,供不应求之时,有时候能炒到近一百文一张。 “一百文啊。”比现代直接用百元大钞来写字,还来的人心疼。 毕竟按照大唐的生活水平——崔朝原本给皇帝算过的,一位寻常百姓(还非田中刨食的贫农),而是京城附近州县的居民,一年到头衣食住行的花费,大略需要五贯(五千文),也就是一个月五百文左右。 而家中小有余资,能培养孩子读书写字的门户,倒也不用怕咬牙供子孙读书会‘人才两空’。哪怕孩子读书一辈子没什么名堂,什么功名也中不了,倒也不用担心饿死。 姜沃这一路走来,见到各个署衙里,都有雇佣的‘抄书人’,专门干抄写公文等活计的。姜沃了解过他们的生计,过得很是不错—— “为院书手,月钱两千,娶妻安居,不议他业。”[2] 也就是说,两千文的月薪,就足够一个小小的家庭安居乐业,过上小康生活了(这还是只有一人有收入的情况下)。 如此便知用来投行卷的纸,有时竟然能被炒到一百文一张,对普通人来说,到底是多么昂贵而不可承受的重量了。 姜沃拿着手里的报纸:故而,不光是印刷术的改进,还必须搭配上纸张的成本下降,‘报纸’才能够变成现实。否则也不用叫出版署了,直接叫‘烧钱署’算了。 而她此时捻着手里的纸页,甚为欣慰。 还不必看内容,只看纸的质地就知道,曜初做的很不错。 ** 同样的春末时分。 姜沃与崔朝正在登州港口的驿站,对着阳光看手中的纸张。 而长安城,紫宸宫内,曜初也正坐在帝后跟前,说起纸张之事。 她先将樱桃酪端给父皇母后,之后才自己取过一盏捧在手上。 并不是回禀公务的气氛,而是一家子闲话家常似的。 曜初开口道:“父皇、母后,这几年京中各衙署公文所必用的剡纸是越来越贵了。再这样下去不是常法。” 皇帝原本吃到一颗酸的樱桃,不太愉快地蹙眉,把手里的杯盏放下了。 然而听到女儿的话,皇帝又不由展颜笑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