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的就是刘相这种把所有人都当成他一样卷的行为。 因此,必须有今天这次彻谈。 在刘仁轨正式走马上任前,她必须得让刘仁轨接受她的一个理念。 这个理念就是,不能按照刘仁轨自己的步调和想法来安排所有人,当然,也不按照姜握的个人想法来,而是—— 按规章制度行事。 说来,刘仁轨的想法和步调是什么? 用他出征辽东时奏疏上的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进思尽忠,有死无二,公家之利,知无不为![1] 这也就是为什么,王神玉完全接受不了刘仁轨的做法,但无论怎么吵,他心底都是很敬重刘相的。 刘仁轨不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逼着下属去卷,还会摘下属桃子的那种领导。 他之所以这样要求别人,是他确实自己做到了。并且迫切地希望,别人跟他一起做到。 因在他眼里,做事的人永远不够。 许多人,最让刘仁轨惋惜的是,许多有能力的人却没有尽全力做事!(王神玉:你点我名吧。) 但…… 姜握直言道:“ 郡公,这次我与王相想法是一样的。” 不是每个人都是你。 亦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你! 别说王神玉不想做第二个杜如晦杜相,就算他想,姜握其实都不甚赞成。 刘仁轨依旧是蹙眉,勉强按捺性子等姜握继续说。 * 说来,今日刘仁轨与王神玉就‘勤’之事争吵的时候,姜握忽然想到了一个人。 有点寂寞的是,依旧是只有她自己知道的人。 韩愈。 没错,就是那个写出那句出名的‘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韩愈。 这句话姜握在读书的年代听过很多次,就像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类的劝勤话一样。 但韩愈虽然这样写,落在他本人身上,太‘勤’了他也受不了—— 韩愈有段时间,在给徐州给节度使张建封打工。 这位节度使,虽然姓张,但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刘相的‘血统’,给所有隶属于他管辖的下属,定了严格的‘上班时间’和‘考勤制度’。 上班时间:晨入夜归,从早到晚。 这还不说,什么旬假和休沐,听听就好,根本不存在哈。 标准的古代九九六,甚至是零零七工作制度。 当然,也不是完全不能休息。毕竟人吃五谷杂粮,怎么会不生病呢? 张节度使‘勉为其难’决定,要是下属生了病还是可以请假的,是为‘非有疾病、事故,便不许出’。 这位张节度使若是生在现在,便可以跟刘仁轨组成完美的闭环。 大概是古代信息到底闭塞的缘故,没办法在入职前先了解一下企业文化,韩愈应聘的时候,也不知道这‘岗位和上司’这么不正常。就这么懵懵地上岗了。 然后,在坚持了五个月后,‘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韩愈忍无可忍,直接上演了发疯文学—— 是真·发疯:“(自受牒为官后)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发狂疾!”* 韩愈:这破班,是一天也上不下去了,再上,就疯给你看!! 所以,职场人,哪有不发疯的呢? * 当然,此时姜握没法举韩发疯,不是,韩愈的例子。 但还有更现成的例子。 “乐城郡公与王相多年同僚,是了解他的。” “郡公觉得,逼王相早出晚归,就能让他多做事吗?” 不,只会把王神玉逼到逆反——原本由着他自我发挥,有时候他有了动力,说不定能考到八九十分,但逼他到这个不自由的份上,哪怕他还不得致仕,保管以后也就是六十分,多一分没有。 对寻常朝臣来说,也是如此。 “郡公,朝堂选官,并非是看谁能在朝堂坐的更久。” “不是所有人都如您一般,坐在那里,就是在兢兢业业地料理公务。” 还有一种加班,叫做磨洋工。 “人,有所能有所不能,自当度才而处,不强使为。” 姜握很诚挚道:“郡公,我请您回来任学校的监事者,是想以您的铁面无私,以您多年来总掌诸事的经验,帮我监督完善学校的各项教学和考核制度。” “完善到,哪怕有一日您致仕,我致仕……”姜握毫不避讳地说起:“甚至咱们都不在了,后来者也可以依照此做下去。” * 之后,王神玉有次还随口问起姜握,是怎么跟刘仁轨沟通的。 姜握认真脸:“靠真诚。” ** 夏去秋来。 上阳宫已经先改建出了三处宫殿群。 三座学校的第一批老师与学生,也都已经定下——这第一届,就像一个大型游戏的体验服,在运行中用来试错和改进。 因此,师生的数量定的都不多。 而姜握则带着一点特殊情节,定下了九月一日开学日。 * 八月的最后一日,在观风殿大殿中洒扫的宫人,便见圣神皇帝、大司徒、镇国长公主一并到了。 宫人们行过礼,连忙退下。 说来观风殿正殿,也并没有改成教室,而是改成了大礼堂,正好可以用于开学典礼。 作为即将上任的【历史学院】院长,姜握想:她会希望后人如何看待这段历史呢? 这会是个被记住的,充满改变与灿烂的年代。 但她绝不希望,后世人,尤其是女子们,把这段时间看作是‘鼎盛’。 她希望千年后的人,看待她们,如视萌芽。 * 明天。 就是开学日了。! 第309章 开学的早晨 九月的清晨,已经带了凉凉的露水。 临近重阳,坊间许多食铺,晨起的早点,都开始卖起了麻葛糕、米锦糕、菊花糕等重阳花糕。 道光坊是离皇城颇近的一个坊子,住的多有朝臣富户,故而门户都修的鲜亮。 在街头划出的指定片区支摊子卖花糕的胡阿婆,就见一扇黑油宅门打开,走出来一个女娘,各色早点都买了些,最后停在她的花糕摊前。 无论是行止还是口音,一打眼都能看得出这个分外利落飒爽的女娘,绝非本地人,更不是寻常人家的娘子。 到底哪里不像…… 胡阿婆仔细想了想:是了。此时太阳还未升起,天儿还黑蒙蒙的。寻常人家的娘子或是小女孩子,摸黑出门是极少的。 虽说皇城中昼夜有金吾卫巡逻(尤其是夜里,会抓犯宵禁之人),但女娘们出门,自然还是更小心些。 胡阿婆常年摆摊,也见过早起不得不出门买早点的娘子,若是找不到伴,不得不单人出门,一旦被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