兢业业,尽职尽责。 朝堂上提出的那些固国计策, 但凡合理的他全部否决, 凡是离谱的他全部通过, 并且大力支持。 这日,又是一个无聊的朝会,萧元嗣撑着下巴,琢磨着下朝之后要去哪里打发时间,堂下走出来一位官员。 “陛下,臣有一事启奏。” “近来民间突然出现了一个同盟会, 聚集了七教九流, 到处解救奴隶, 似乎有招兵买马的意图, 臣等认为不得不防,请陛下派兵探查一二。” 萧元嗣瞬间清醒过来, 接着掩饰不住嘴角的笑意。 程盛这人可以啊, 动作这么快!都已经进行到招兵买马的地步, 这是不是代表他们正式起义逼宫也快来了? “陛下?……陛下!” 萧元嗣回神, 说道:“不必了,一群蝼蚁难成气候。” “可是……” “行了,整日疑神疑鬼的,不如多想想要如何应对边关蛮夷侵扰。” “陛下,陛下!”祝秀山从人堆里跑出来, 一脸喜悦地说道:“臣有应对蛮夷之法!” “哦!” 萧元嗣每次看到他跑出来提意见就有种格外亲切的感觉, 能听到败家亡国的种子破土萌芽的声音。 祝秀山说道:“陛下, 蛮夷频频骚扰边关, 将士们不胜其扰,臣以为可以在边关修一堵墙,把蛮夷们拦住不就可以了。”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皆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他。 你小子以为修边防城和修家里的围墙一样简单?!随便弄几块泥砖就能糊弄了事?! 只有萧元嗣对他投去赞赏的眼神。 这才是他想要的“国之栋梁”,瞧瞧,多么与众不同的想法,多么清奇的思路,多么坚定的目光,即使自己是个驼背也依旧要把背挺的笔直,丝毫不在乎旁人的看法。 每次提出的点子都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一点用也没有,却一点都不和他客气,他可太需要这种人才了。 昏君和昏臣自古是绝配。 萧元嗣含笑点点头,当场拍板。 “允了!” “谢陛下认可!”祝秀山笑的合不拢嘴。 百官看着这臭味相投的君臣两,突然有种大秦朝将亡的不妙预感。 回到寝宫,萧元嗣屏退下人,从床底下拖出几个装满价值不可估量财宝的大箱子,对着它们又开始了每日的擦拭抚摸叹气一条龙服务。 “哎,你们都快被我盘包浆了,这国还不知道要亡到什么时候呢。” 他的连声叹气惹得系统都忍不住出声安慰他:“宿主再忍忍,快了快了,程盛马上就要带人攻占衙门,抢夺兵器了。” “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我觉得这次我们一定能成功!” 萧元嗣自信道:“那还用说,我出手那肯定是马到成功。” 系统马屁精上身,夸道:“我就知道,宿主你是最棒的!你就是败家玩样界的顶流鼻祖!所有败家子终生追求景仰的榜样!一提起你的名字能把后世史学家气的半死,无人可比的厉害!” “……”怎么觉得这是在骂我呢。 与此同时,与皇宫隔了几百里的宫外,官府衙门前,聚集了一群手拿镰刀的百姓,他们右臂上都绑着一个红色布条,眼中有光,脚下坚定不移。 他们站在大街上,与站在阶梯上衙门口的官兵对峙,火药味弥漫,汗水滴落台阶,这是一场眼神和意志的无声角逐。 以程盛为首的同盟会成员将一把破镰刀握出了名刀利刃的气势,训练有素官兵竟被他们格外明亮的眼神盯得头皮发麻。 这般让人不敢直视,又忍不住靠近的灼热眼神只有不谙世事的孩子又或者是被没有被苦难折磨过的贵族们才会有。 所以是什么让这群平民奴隶眼里重新燃起了光? 对峙半晌,从衙门里走出一位官员,负手而立,眯眼俯视他们,问道:“你们到底想要什么?!” “足够的食物、干净的衣服、新鲜的草药、能遮风避雨的住所……” 官员轻哼了一声,不屑地想,果然还是一些目光短浅的莽夫,堵在衙门口挟逼这么久提的也不过是些吃吃喝喝的条件。 当初听说他们受了神命,还将他们视为隐患,当同盟会是个多响亮厉害的集会呢,也不过如此,随便给点剩菜剩饭打发他们得了。 他漫不经心地扣了扣指甲,问道:“还有吗?” “还有公道!”程盛掷地有声道。 官员不由得偏头看了他一眼,接着嘲弄似的笑道:“你是奴隶出身,难道不知道,公道不可能降生在你们这种人身上吗?” 程盛等人不退反进,不甘示弱地回答道:“所以我们亲自来取它!” 官员嗤笑道:“谁告诉你们公道可以用这种方式得到的?” 程盛等人互相对视几眼,犹豫着要如何称呼萧元嗣,他曾经三令五申不要在旁人面前提起他。 “他是神仙!”一个小孩从人群里跳出来大声喊道。 “神仙?!” “对,他会给我们变出热腾腾的食物和暖和的衣服,在我生病的时候还会摸我的头,就像,就像……” 小孩绞尽脑汁思考着,突然看到了衙门里悬挂的画像,立马兴奋地指着画像说:“就像那位神仙一样!” 官员随他看过去,衙门内“明镜高悬”牌匾下挂着一副画,画中人着锦衣华冠,贵气自持,官员看的愣了几秒。 这位可不是神仙,是陛下啊…… 因着都城里头不宜发生命案,容易冲撞陛下,几个管事的官员商量过后觉得手段不能太强硬,只需要一直拖着他们就好,一堆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耗不了几天就该回家种地的种地,该去码头打工的打工。 可又过了几日,程盛那厮非但没如预料中消停下来,反到在百姓间四处游说演说。 他的好口才不知道是和谁学的,三言两语把百姓们感动的稀里哗啦,自愿站在他的身边。 民声日渐沸腾,官府一开始还能抓几个领头的压一压,到后面压也压不住,滔天的浪潮冲涌而来,以硬碰硬无异于两败俱伤。 官府没了法子,怕此事被陛下知道了他们要受重罚,只能同意开堂接受他们的诉状。 那边,一听说程盛带着人和衙门打起来了,萧元嗣立刻腰也不疼了,腿也不酸了,推开面前堆积如山的奏折,找由头把小六子支开,让系统把他眨眼就带到了衙门里。 衙门里人声沸腾,他混在人群中,不动声色打探情况。 堂上,祝秀山坐在主位,面色凝重地看着面前高高叠起摇摇欲坠的诉状纸。 堂下站的是要来陈情讨理的百姓,光从气势上来看,堂下满腔悲愤的百姓显然占据了上风。 祝秀山大喝一声“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