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720章(1 / 2)

罗景铄叹了一口气,说道:“赵书记,这件事说起来我真的很惭愧。当初的确是我主导上马了这个企业。”

“我当时考虑象姚县一个像样的企业都没有,我还是通过关系,求爷爷告奶奶把人家请来。不然的话,象姚县当时交通不便利,人家凭什么到你这个小地方投资?”

“前几年还算平安。最近两三年,关于污染问题闹得沸沸扬扬!为这件事情,龚永望跟我翻过多次脸。”

“可是权威专家论证的结果是轻微污染,不会对人畜、庄稼造成危害,更不会有生命威胁……现在就是有人在小题大做,唯恐天下不乱!难道真要把这个全县第一纳税大户关停吗?”

罗景铄说着说着声音就高起来,显得很激动。

赵潜龙给他倒了一杯水,说道:“慢慢说,别急。”

罗景铄原本没有喝白开水的习惯,但为了表示自己内心的激动,端起杯子,一口气喝干。

赵潜龙坐下来,心平气和地问道:“药厂一直在治理或者控制污染物排放吗?”

“唉——”罗景铄重重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道:“赵书记,目前全国各地为什么治污工作进行不顺利?一是投入太大,上马一套治污设备,几乎是建一个厂的成本。”

“二是周边大环境有问题,如果污染企业都不采取动作,光这家药厂治理污染物排放有什么意义?”

赵潜龙皱着眉头问道:“难道周边还有其它污染源?”

罗景铄说道:“当然有,对岸的明成县,就有好几家造纸厂,他们更厉害,是明目张胆的直排。”

“哦?”赵潜龙明显感到惊讶,这里不仅经济不发达,而且污染还这么严重?!

罗景铄接着说道:“这个情况还是下游江元县的女县长沈菲菲告诉我的。她每年都会带人来象姚县闹腾几次,每次都不会空手离开。”

“为什么?”赵潜龙有些疑惑。

罗景铄进行解释:“因为江元县是姚河的下游,每年她都会以我们的企业对他们县境内造成污染为由,来我们这里敲竹杠。”

“后来有一次她告诉我,她还要去明成县索赔,我才知道,明成县在最近一两年上马了好几家小造纸厂。”

赵潜龙说道:“如果是因为一家企业不主动治污,其它企业都不治污的话,那么治污工作还真的难以推行。”

罗景铄点头说道:“赵书记,你说得太对了!而且关键是这家药厂没有多大污染,专家组早就给出了结论!”

罗景铄再次强调了专家组给出的结论,所谓的污染问题,完全是对岸明成县的那些小造纸厂造成的。

赵潜龙不为意地说道:“罗县长,你也不要总是强调这一点,毕竟是药厂建设在先,而且药厂距离这些村庄最近。”

听赵潜龙这么一说,罗景铄不再强调客观原因,紧接着他又说道:“药厂不但是象姚县纳税大户,就算在中天市,也是挂得上号的纳税大户,如果真关闭的话,别说别人,我就接受不了……”

为了得到赵潜龙的支持,罗景铄把这家药厂的来龙去脉和这几年的污染之争详细进行告知,最后说道:“赵书记,我认为就是有人别有用心,想把这家药厂拉下马!一直在背后做不利于企业的工作。”

赵潜龙心平气和地说道:“罗县长,我看你是气糊涂了,先别说气话,先说说如何解决这些群众堵国道的危机吧?”

“我们必须想办法制止这种行为,如果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别说你县长、我书记做不成了,甚至市领导也会受到牵连。”

罗景铄长出了一口气,挥了挥手,说道:“赵书记,请放心,我已经让人将矛盾控制在村里,这些群众绝对不会公开去堵国道。”

赵潜龙听到罗景铄如此肯定的话语,便点了点头,脸色变得轻松:“好,好。”

说实话,赵潜龙还是佩服罗景铄临阵不乱且淡定从容的指挥能力。

当然,他也很好奇,罗景铄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让如此愤怒的群众愿意停止维权?

第721章现场取样

罗景铄说道:“赵书记,你放心,村民保证闹不起来。基层的事情你应该清楚。别看他们闹起来成群结队、来势汹汹,但实际上领头的就那么几个人,大多数人都是跟着瞎起哄。”

“我们只要把领头的人搞定,那些跟着起哄的人就闹不起来。领头的那几个人,早就在我们掌握之中。”

“赵书记,我已经安排人去做工作。姚河两岸有好多家企业,谁敢说他的企业没有一点污染,排放全都达标?这家药厂,真的够不上威胁,这是专家检查论证的结果。如果连科学都不相信,那还相信什么?”“这样的话,我们只能不搞经济不发展了,一个企业不留,全部砍掉。这次西杨村等几个村的村民闹事,说白了还是为了钱,因为每次一闹,就会给点钱,所以他们觉得有利可图。”

接着,罗景铄再次向赵潜龙强调了权威部门对土壤、水质的化验结果。

赵潜龙没有接触过这些技术,听不懂罗景铄讲的那套专业化验流程,但有一点赵潜龙听明白了,那就是这家药企的排放物没有大问题。

听到这里,赵潜龙仍然放心不下,一是检测结果会不会作假?二是他还是不放心这些村民堵国道的事。

倘若成百上千村民真的要横坐在国道上,阻断了南北交通大动脉,这是何等影响!别说他和罗景铄,就是中天市领导恐怕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赵潜龙总感觉事情不会像罗景铄说得那样简单。

罗景铄太强调了、太刻意了,反而让赵潜龙感觉不安。

有些事情,除非你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否则真的难以叫人放心。

想到这里,赵潜龙说道:“罗县长,要不我们下去看看?”

罗景铄并没有阻止,而是看了看手表,说道:“赵书记,我让办公室安排人随你下去,我上午还有一个活动,就不陪你一起去了。”

罗景铄出去叫来刘玉泉。当刘玉泉听说赵潜龙要去西杨村,立即询问是不是要带环保部门的人一起去?

赵潜龙摇了摇头,说道:“就我、你、再加邱修明就可以了。”

司机还没有到位,邱修明开车带着赵潜龙和刘玉泉直奔县城南郊的药厂。

汽车沿着省道和县道,兜兜转转、绕来绕去直奔远处有着三根烟囱的一处建筑群驶去。

刘玉泉进行介绍:“赵书记,那里就是药厂。”

赵潜龙点了点头,提议:“我们不要去厂区,先到外围转转,尤其是到可能有排污口的地方看看。邱秘书,注意把汽车隐蔽,不要让人发现。”

“唉——”邱修明叹了一口气。

刘玉泉听见邱修明叹气,有些不悦地问道:“赵书记跟你说话,你叹什么气?”

邱修明说道:“赵书记、刘主任,说不定我们来药厂的消息,已经被他们知道了。”

赵潜龙当然听出邱修明话里有所指,便说道:“正因为这样,我们更要隐蔽,你应该知道怎么办吧?”

邱修明立刻减慢车速,掉头,向相反的方向开去。

赵潜龙尽管不熟悉这里的路线,但他知道邱修明肯定听懂了他的话。

邱修明开着车绕过一个村庄后,又驶上一条土路,这条土路非常颠簸,让赵潜龙坐得非常难受。

刘玉泉说道:“嗨……你这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吗?绕过厂区门口的那条路,我们还是来这里,我以为你发现了新的……排污点。”

由于道路颠簸,致使刘玉泉说话磕磕绊绊、断断续续。

邱修明说道:“赵书记、刘主任,厂区前面那条柏油路上,有两组摄像头,是他们厂自己安装的。”

“一组对着大门口,东西南北共四个。另一组就是围墙的四个方向,还有专门一个摄像头,是对着排污口,是专门监视检查人员。我们绕到排污口的下游,也能发现问题。”

赵潜龙说道:“用不着,我就是要名正言顺地去看看到底有没有排污,名正言顺地掌握第一手材料。”

第722章污染严重

邱修明说道:“赵书记,今天药厂肯定不会排污了。西杨村等村民都要去堵国道了,他们不会再公然排污。”

“再说,我绕开摄像头的目的,是争取您查看的时间,不然出来一大帮厂领导镇领导,您根本没有办法查看。”

不管结果如何,邱修明考虑问题的维度没有错,这一点,让赵潜龙对他有了几分欣赏。他目前确实需要这样机智、做事周密的助手。

“赵书记,可能您要走几步了,这辆车到不了河边。”邱修明说道。

“没问题。”赵潜龙笑道。

邱修明将车停好。

赵潜龙下了车,在邱修明的带领下走下斜坡。

三个人来到河边,赵潜龙闻到了一股酸臭味,这股酸臭味非常难闻,

他一连咳嗽了好几声。

邱修明从口袋里掏出三个口罩,说道:“赵书记、刘主任,戴上会好一些。”

赵潜龙一看,这口罩是新的,而且带着包装,看来,邱修明做事的确机灵,他撕开包装,戴上口罩,感觉确实好了一些。

邱修明在前面带路,他用一根木棍开路,来到河边,从兜里掏出一个小玻璃瓶,开始取水样。

走出三百米后,邱修明喊道:“赵书记,您看,在这里。”

赵潜龙走到跟前,顺着邱修明手指的方向,就看见杂草下面,隐藏着一个出水口,这个出水口只露出河面二三十公分。

如果在雨水多的时候,水面上涨,就会完全把这个出水口盖住,不是特别留意,根本不可能发现这个隐秘的排水口。

排水口周围的杂草跟岸边明显不同,呈枯萎状,那种恶臭味道更浓。

尽管戴着口罩,赵潜龙还是受不了,他又干咳了几声,连忙快速离开。

来到上风口的位置,他摘下口罩,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

这时,赵潜龙看见刘玉泉拉住邱修明的一只胳膊,邱修明几乎把身体倒挂在岸边,用身上的另一只小玻璃杯去灌水。

说实话,他此时还是佩服邱修明居然如此不顾危险去取水样。

完成灌水任务后,邱修明起身,拧紧瓶盖,拍打着身上的土,气喘吁吁地说道:“赵书记,您看这里的浓度远远超过刚才那瓶水。”

赵潜龙点了点头,脸色有些凝重。

三个人回到车上。

邱修明问道:“赵书记,现在去哪里?”

赵潜龙挥了挥手,说道:“去村民聚集的地方。”

邱修明下意识踩了一下刹车,问道:“赵书记,现在去合适吗?”

赵潜龙不为意地说道:“到现场听听村民最真实的声音,有什么不合适?”刘玉泉接话道:“赵书记,我觉得不太合适,我们现在不了解现场的情况,恐怕您去了出不来。”

赵潜龙笑道:“为什么出不来?难道这些村民还要围攻我不成?我现在倒希望他们围攻我,那样的话,他们的兴趣点就会转移,就不会到国道堵塞交通。”

刘玉泉不再坚持,而是说道:“我给县委副书记屠晓博打个电话,这里的包镇领导是屠晓博。”

只是屠晓博的电话一直在通话中。

刘玉泉又给屠晓博的秘书汪阳文打电话,汪阳文说道:“刘主任,屠书记的电话我都打了一个多小时,一直都是通话状态,我现在就在药厂的路口。”

刘玉泉说道:“汪秘书,那里情况怎么样?”

汪阳文回应道:“村民正在往这里聚集,乐水镇的一名副镇长在现场,还有镇派出所几名干警。村民已经集合得差不多了,马上就要出发了。”

刘玉泉继续问道:“药厂没有人出来吗?”

汪阳文有些无奈地说道:“药厂只有一名办公室主任在现场。刘主任,我联系不上屠书记,而且这次跟以前不同,这次人最多,而且心齐,我都急死了。”

“刚才我给罗县长的秘书打电话,让他请示罗县长,可是到现在还没有给我回话,您快想想办法吧!”

第723章年轻的美女副台长

每个县领导都有一个联系点,屠晓博的联系点就是药厂所在的乐水镇。

赵潜龙曾经担任过县委书记秘书,他知道领导联系点是怎么回事。有时领导忙,联系点慢慢就变成秘书的联系点,流于形式化。

不过,一旦发生不稳定因素,或者发生什么事故,联系点的领导是要被追责,这个时候就追究不到秘书身上。

眼看要发生重大的群体事件,关键时刻却联系不到主管领导,屠晓博的秘书汪阳文不着急才怪。

赵潜龙低声说道:“刘主任,问问这些村民有什么具体诉求?”

刘玉泉传话道:“汪秘书,他们有什么要求?”

汪阳文说道:“村民提出让药厂停止生产,赔偿村民造成的损失,而且……”

汪阳文欲言又止。

“而且什么?汪秘书,有话直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刘玉泉急道。

汪阳文不答反问:“刘主任,你是否跟赵书记在一起?”

刘玉泉疑惑地问道:“这有关系吗?”

汪阳文回应道:“村民代表提出让新来的县委书记到场,不然半个小时后,他们就要向国道出发。不过,千万别让赵书记来,现在这些村民的情绪很不稳定。”

刘玉泉说道:“我知道了。”

挂了电话后,刘玉泉提议:“赵书记,屠书记现在联系不上,我给县公安局江局长打个电话,让他们派出警力来维持秩序怎么样?”

赵潜龙挥了挥手,说道:“我们先到现场看看再说。”

刘玉泉连忙阻止:“赵书记,那里的村民正吵着要见您,现场太危险了。”

赵潜龙笑道:“我知道你们是为我的安全和影响考虑,担心我上班第一天就被村民围攻。放心,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相信村民都是通情达理的。”

“而且,我已经看过其中的排污口,的确有污染,村民不会平白无故闹事,他们的土地、庄稼,甚至人身都受到威胁,作为县委书记,如果这个时候不出面,完全说不过去。”

刘玉泉和邱修明对视一眼,知道赵潜龙已经下了决心,不好再劝说,于是刘玉泉便悄悄给县公安局局长江睿达发了一条信息,请求警力增援。

十分多钟后,赵潜龙在车上远远看见药厂门口聚集了很多的人。这些人拉着白色的条幅,打着小旗。

人群中间,有几个工作人员和几名派出所干警正在维持秩序,周围的人们冲他们指指点点,看来情绪很激动。

赵潜龙说道:“停车,我们走过去。”

邱修明停好车,赵潜龙下了车,邱修明和刘玉泉站在他一左一右向人群走去。

这时,一个身穿红色外衣、长发披肩的年轻美女,手里拿着话筒迎着赵潜龙跑过来。她的身后还跟着两个人,一个肩扛摄像机,一个肩背摄像包。

赵潜龙看到记者在现场,不由得皱起眉头。

邱修明轻声介绍道:“赵书记,这是象姚县电视台记者,这个年轻女人是副台长,叫高丹珍。”

“她是《象姚播报》专题节目的主持人,也是这场事件推波助澜的人,她三天两头对药厂污染问题进行专题报道。另外,她还是龚永望的秘密情人。”

额?!赵潜龙听了邱修明最后一句话,又认真看了看高丹珍。

这个年轻女人大概二十三四岁,如果不是背靠县委书记,她这么年轻不可能当上电视台副台长。

这时,高丹珍已经来到赵潜龙目前,举着话筒问道:“请问赵书记,您是来解决问题,还是来息事宁人?”

赵潜龙没想到高丹珍一上来就询问这么一个犀利而具有导向的话题。

没等他回应,站在旁边的刘玉泉问道:“高丹珍,你不是跟着招商局的工作人员去南方考察了吗?”

第724章新闻报道有讲究

高丹珍听刘玉泉这样发问,她的眼睛里便浮现出一抹伤感。

也许,她想到了离去的那个人,是他为了不让自己跟他面对离别时光,通过台长,将她派出去考察,让她成为随团记者。

昨天下午,考察团才回来,但是龚永望已经走了,她才知道象姚县的天换了。

她在今天早晨意外得知西杨村和周边几个村的老百姓要堵国道,抗议药厂污染,她如同抓到了一根让她发泄郁闷的稻草,二话不说就赶到单位,带着另外两名记者赶到现场进行报道。

不能不说,她的到来,使现场的气氛立刻升温,老百姓争相对着她的话筒诉说着,情绪激动地声讨药厂的污染问题,声讨县委县府只顾经济发展不顾老百姓死活。

由于不分管招商局,所以刘玉泉并不知道考察团已经回来。

高丹珍黑亮的大眼睛看着刘玉泉,不客气地说道:“刘主任,我随团考察没错,但我就不能回来吗?”

刘玉泉被她噎得无话可说。

赵潜龙知道记者的能量,不能轻易得罪这些人,于是语气平和地问道:“你们来现场采访,台领导知道吗?”

“我就是台领导。”高丹珍一扬头,毫无惧色地看着赵潜龙。

“哦,那广电局的领导知道吗?”赵潜龙看了看聚拢过来的人群,继续问道。

高丹珍说道:“我们是局台分开、独立核算,作为主管业务的副台长、栏目编导和节目主持人,我有权对重大和突发事件进行现场采访。您不会还想继续问我宣传部的领导知道吗?”

赵潜龙脸色严肃地说道:“是的,难道象姚县电视台不但有独立采访的权力,还独立于广电局之外,甚至独立于县委县府之外吧?”

高丹珍略显尴尬后说道:“赵书记难道没听说过新闻自由吗?”

赵潜龙笑道:“你想要什么样的新闻自由?是独立于党委领导之外的自由吗?如果这样的话,要广电局、要宣传部干什么?”

赵潜龙之所以说这些话,主要是他不能阻止高丹珍的采访,但是又不能让高丹珍胡乱报道,一定要把某些采访报道掌握在县委宣传部手上,甚至是掌握在自己手上。

比如这次事件如何进行报道就有讲究。

这时,在高丹珍的后面,聚集了好多群众,有人高声喊道:“我们支持高记者!”

“高记者是为我们打抱不平,她是我们的代言人。”

站在旁边的刘玉泉刚想说话,被赵潜龙制止,他大声说道:“各位村民,我是新来的县委书记赵潜龙,你们不是要见我吗?”

“我就是来见大家的,是来解决问题的,你们有什么问题尽管跟我反映。”

“我跟高记者进行讨论,只想表明我不反对记者报道药厂污染问题,也不反对记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但要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要本着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情况下进行报道。”

人群中又有人说道:“高记者是好记者,她是打抱不平才来报道这件事情。如果县委县府早点给我们解决,能有今天这样的事情吗?你们这些当官的人在这里呆不长,我们可是要在这里生活一辈子,子子孙孙都要在这里生活!”

“既然你是新来的县委书记,你今天要是不解决问题,我们就去堵国道。”

“对,今天你要是不解决此事,我们就去堵国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