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凡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娇软美人的继室之路 > 分卷阅读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4(1 / 1)

秀才的李双鹤。 作者有话说: 求个新文预收~《状元夫人的和离之路》 父母意外亡故,14岁的温菁菁推掉婚事,带着没长大的弟弟,苦苦经营唯一的铺子。 弟弟成家了,23岁的温菁菁成了老姑娘,婚事尴尬,被媒人说动,嫁给金陵大族家主嫡子、有妾有子的武状元丁柏为妻。 时移事迁,29岁的温菁菁心灰意冷,离开丁家,搬到郊外庄子。 数年之后,温菁菁身染重病,在丁柏怀抱离开人世。 再一睁眼,温菁菁回到24岁,刚刚嫁进丁家一年。 之后温菁菁开铺子,挣大钱,心平气和地把和离书递到丁柏面前,发了张好人卡:“我不愿再与你过日子,缘尽于此,各走各路。” 丁柏把和离书撕成两半:“既娶了你,便是有缘。此事休要再提。” 第3章 在纪慕云的记忆中,李双鹤高高瘦瘦,皮肤微黑,浓眉大眼的,有着少年人特有的朝气,令人望之心喜。她躲在窗后偷偷看一眼,脸庞就红了,溜回屋里用帕子握着脸。 大表嫂米氏笑话她:“我在家里相看你哥哥的时候,在屏风后面,听他和我爹爹说了半天话呢!” 姨夫姨母和父亲对李双鹤很满意,婚期订在永乾二十一年五月,纪慕云及笄之后。 及笄那天,姨母又是伤感,又是喜悦,“你刚来的时候,还没有凳子高,你母亲若在,不定多高兴呢。” 她听姨母说起不止一次:姨母和母亲虽是嫡庶有别,又隔了房头,从小是一起长大的,比亲姐妹还亲密。幼年时姨母供奉痘疹娘娘,姨母的母亲怕把病气过给两个儿子,只派了丫鬟仆妇照顾,母亲毅然搬到姨母屋子,不眠不休地照料,姨母才化危为安。 母亲过世的时候,纪慕云才五岁,对母亲的印象仅限于“母亲香香的,软软的”、“爱吃甜咸馅的点心和乌梅糖”和母亲临终奄奄一息地叮嘱她“照顾你弟弟,还有你爹爹,听....听姨母的话”。 纪慕云安慰伤心的姨母,给姨母净面梳妆,奉上亲手做的衣裳:“母亲不在,没有姨母,女儿长不到这么大”。姨母破涕为笑,搂着她道“我的儿!你放心,若是李双鹤不好好对你,我叫你大表哥二表哥打断他的腿!” 这个愿望没能实现:姨夫被打下天牢第三天,李双鹤家用最快的速度退了亲。 纪慕云并没太伤心:她去年才和李双鹤定亲,相比之下算幸运的,两个表哥跟着姨夫去了西宁卫,怀孕五月的大表嫂侍奉姨母回了顾家祖籍湖南,天南地北相隔千里;二表哥主动和自幼定亲的妻子退婚,后者另嫁他人。 说起来,她足足五年没见过姨夫姨母,两位表哥和大表嫂了,亦没见过大表嫂生下的儿子熙哥儿。 只要人活着,就有希望,纪慕云安慰自己,抛开远不可及的往事,忙忙碌碌准备晚饭。 在她看来,任凭史太太说得天花乱坠,自家不答应,七太太就会放弃,转而另找他人了。 想不到,事情像醉酒车夫驾驭的马车,朝着另一个方向狂奔过去: 第二日,史太太在铺子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云姐儿大大方方的,七太太一眼就看中了”,“以后生了儿子,享不完的福”,“你家云姐儿能写会算,又知根知底,做了七太太膀臂,谁也越不过云姐儿去”。 史掌柜也加入了游说队伍,拍着纪长林肩膀,“纪老弟,你嫂子日日说你家闺女是个有福气的,果不其然,应在七老爷这里!你也是个有晚福的。” 纪长林急扯白脸地:“我什么时候答应了?我家姑娘是要找女婿的。劳烦嫂子,回绝七太太吧!” 史太太奇道:“这么好的事情,别人求都求不来,怎么还往外推?”史掌柜也说“纪老弟,你是高兴糊涂了--那可是曹七老爷!” 纪长林是读书人,拉不下脸,说不过别人,甩着袖子走了。 史太太在曹七太太面前打了包票,一心要做成这件事,在七太太面前露脸,提高丈夫在金林阁的地位,日日游说,时时劝说,任凭纪长林拒绝、发脾气、气急败坏,依旧笑脸相迎,说个不停。 过了三、四日,“金林阁”金陵分号总掌柜于掌柜到了,问“哪位是纪长林纪老兄?” 史掌柜忙介绍了,平日严肃的于掌柜笑眯眯拱手,“有眼不识泰山,以后七老爷面前,纪老兄多多照应我们才是。” 纪长林忙说“误会误会,没有这码事,我家姑娘....” 话没说完,于掌柜已经向史掌柜说,“等到日子,我们给纪老兄家的千金添箱,祝贵千金早生贵子。” 史掌柜满口答应,纪长林连连摆手,人人都当他谦虚,不当回事。 如此折腾数日,不光“金林阁”城西分铺、金陵城里的四家铺子,就连周边店铺、甘草巷邻居都知道,曹七太太已相看过,纪家姑娘要给曹七老爷为妾。 纪长林气得半死,愤而写了辞职信,被史掌柜嘻嘻哈哈地退了回去,“您别折腾我了,七老爷知道了,非得怪我不可,我也一家老小,要吃饭呐!” 他不敢告诉纪慕云姐弟,没几日就病了。 到了三月二十六日,史太太喜滋滋到纪家,拉着纪慕云的手:“云姐儿,今日七太太叫了我去,问起你家可是嫌聘金少,不满意?我说,没有的事,是纪掌柜心疼闺女,舍不得。七太太就笑了,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哪家闺女不出门子?” 纪慕云低头做针线,只当苍蝇嗡嗡嗡。 “七太太又说,若是纪掌柜答应,你进了曹家,她便推荐你弟弟,到曹家族学读书去,我的姐儿,你瞅瞅,这可是千金难买的好事!” 曹家族学! 纪慕云捏着针线,惊讶地睁大眼睛:曹家族学由前朝一位不爱功名、挂冠而归的状元建立,大儒明师比比皆是,如今为首的是曹氏东府一位嫡系子弟曹慎,堂堂的二甲进士。 数十年间,曹家族学出了数十位进士、数百位举人、数百名秀才,西席不乏状元探花、归隐田园的大儒,不单在金陵城享有盛名,在其他地方也名声远扬。 不少官宦人家托人情走门路,把子弟塞进曹家族学,贫寒人家的子弟每每写了文章,投到族学西席手里,求一个附学的位子。 曹家人就此商量,每年留出五个名额,给家境普通的子弟,这么一来,一个位置百十人争夺,恨不得打破头。 弟弟五岁启蒙,跟着姨夫给大表哥二表哥请的西席读书,可惜家中生变,十岁就回到金陵,先是跟着父亲,再去临街一个普通私塾读书。 纪慕云心里明白,弟弟的课业并不扎实,不像父亲年轻之时,家里尚富裕,祖父请了夫子回来,教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