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擦黑就回府,陪着汤幼宁一起用饭。 时日久了,下属们也都知道了摄政王的规矩,是个按时归家的男人。 ******** 这日休沐,薄时衍带着汤幼宁去秋水阁。 秋水阁是薄镜城的产业,很少有人知道薄时衍有掺和一脚。 他几乎从不过来,阁里有什么东西,掌事的会送去摄政王府。 秋水阁南北走货,还有船只出海,带了大洋彼岸的舶来品。 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琉璃制品,以及一些珍珠宝石海上干货等等。 汤幼宁已经拥有了不少琉璃制品,从鱼缸到镜子,现在对它的兴致减半。 更喜欢那些亮晶晶的珠子们,不过,她不是从前那个只知道玩乐的小娘子,并不会一头扎进去。 薄时衍拿了几盒珍珠过来,个头大形状圆,每一粒都相差无几,莹润漂亮。 汤幼宁的眼睛,却落在的那巨大的海螺上面。 “它是什么?” 她好奇走上前去,伸出细白的小指头轻戳头。 粗粝坚硬的外壳,非常厚实,还带着彩虹般的色泽。 掌事的在一旁陪同,笑着介绍到:“回王妃,这是鲁烈国的渔民们打捞的,螺肉可食用,螺壳能做装饰摆件。” “它长得真别致。” 汤幼宁上手托了托,大海螺还挺有分量的呢。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秋水阁里收纳了许多珍稀好物,皆是大堰不曾见过的。 其中一部分数量稀少,不对外出售。 汤幼宁看完后,对大洋彼岸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似乎是另一个世界般,极具新奇,光怪陆离。 回府时,马车上携带了许多小玩意,全是汤幼宁挑选的。 她把玩着还不够,已经是惦记更长远的以后了。 “应煊,”汤幼宁爬到薄时衍的膝盖上,垮腿坐着,“我问你个事?” 后者熟练地抬手,握住那截小腰:“说。” 她眨巴着一双大眼睛,“开了海禁,就会有许多人乘船出海,我们有没有这种机会呀?” 她毫不遮掩自己如水黑眸里的希冀,对外界充满期待,如果可以,当然是想去走一遭! 薄时衍眉梢微扬,望着她没有立即作答。 汤幼宁心急得很,两手搂上他的脖子,软软的身子依偎上前,轻啄他的唇角,“应煊,你能安排么?” “学会撒娇了?”薄时衍轻哼一声,“这招对本王无用。” 话虽如此,他的脸上分明是很受用的神色。 汤幼宁才不信呢,葱白的小指头抚上他的喉结,道:“难道你对南洋不好奇么?” “并不如何。”薄时衍缓声答道。 这不是汤幼宁想听的,她嘟起嘴吧:“那我自己去。” “你敢?”薄时衍按住她纤薄的脊背。 像这种鲜嫩的小娘子,一出远门就会被叼走。 汤幼宁自己实则没有勇气去一个全然陌生的国度,她揪着薄时衍的衣袖,“那你与我一起,好不好?” 薄时衍却是故意不答应她,面上似笑非笑:“看心情。” “……”这人真是可恶,故意这样对她! 汤幼宁很快想到了她前不久看过的【御夫宝典】,这会儿瞧着,她是很需要它哇! 若是不能把薄时衍治得服服帖帖,往后要做什么他都可以推三阻四。 也不知道乐萝与朱伏梅有没有试验过那个宝典的可行性? 汤幼宁犹豫着,小手攀上自己的衣襟。 入夏时节,衣裳单薄,稍稍一扯,那圆圆鼓鼓的白肉就弹跳出来了。 黑色小衣托住两团雪玉,紧紧裹着,细带勒着,半遮半露。 乍然间极具视觉冲击性。 日光照影下,随着马车的轻微颠簸而晃动。 深深的沟壑里暗藏桃花源。 汤幼宁的动作属实是干脆直率,一下子就把薄时衍的目光给攥获住了。 他见识过的风景,不止于此,可正是因为见过,眼下的半遮琵琶,丝毫挡不住他脑内的记忆。 不仅是掌心被唤醒了软糯触觉,就连唇舌都自行回味起它的甘甜。 更让薄时衍挪不开眼的,是汤幼宁此刻对着他的神色。 她一脸纯然,似乎并未意识到自己生得多么惑人,那双墨玉般的水眸,直溜溜望着他,在期待他的反应。 是一种叫他很难不心动的专注,与她对视,他心跳如鼓。 扑通扑通。 “圆圆……”薄时衍的嗓音陡然嘶哑起来。 他的圆圆是一个矛盾体,有着最纯粹最娇媚的一面。 她还很坦诚,喜欢与否舒服与否,总能给出最直接的回应。 现在就连钓他,都这么明晃晃的来…… 鱼儿片刻都不想挣扎,只想低头去咬钩子。 然而看似新手的垂钓者,却在关键时刻收起鱼饵。 “王府到了哦。”汤幼宁的小手捂在他嘴上。 “?”这么快? 马车果然停了下来。 汤幼宁从薄时衍腿上离开,自己整理好衣襟,一副没事人的样子。 而薄时衍,一口都没尝到,只用晦暗不明的狭长双目,盯着她。 汤幼宁随便他看,一边小声道:“你要是不陪我去南洋,我以后不穿这种小衣给你看。” 这些款式就是从南洋来的,湘宜照着缝制了许多,薄时衍很喜欢,嘴上没说,直接给了赏金。 “……谁教你这样与本王谈条件的?” 他抚平衣袍的皱褶,动作慢条斯理,仿佛已经平复下来,不过并未起身。 汤幼宁冲他鼓起小脸蛋,道:“才刚刚开始呢,今晚就叫你知道我的厉害。” 看她不拿出御夫宝典来对付他! 让他变得唯命是从! 丢下这句,汤幼宁率先下车离去。 身后的薄时衍抬了抬眼皮,“很好。” 他的王妃,越来越有长进了。 第96章 远航(正文完) 摄政王府里的长辈们还在, 马车哪敢过家门而不入。 薄时衍不会在车上放肆,传出去了,指定要被付氏训一顿。 两人先后进入府邸, 先去老太太那边请安,而后往磐景园用饭。 付氏给夏氏姐妹二人相看好了夫家,办完她们的亲事,才会回到南尧。 而老太太准备先行一步, 就这些天, 随薄老爷父子一道走。 薄时衍无事,京城也趋于安定,其他人放下心来, 各自回去忙活自己的事儿。 薄老爷无意官场,薄镜城更是一心扎在生意经里面,父子三人没法待在一处。 吴老太太是跟着儿子走的,并非京城不好,孙儿也未怠慢,不过是久居南尧, 更习惯那边的生活。 而且现在薄时衍已经成家, 身边有个小妻子跟随, 还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