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人带到中厅后,又如数家珍给喜春介绍起来:“周夫人请看,这几个璧就是我们黄家的匣子样式了,左边是大件的多宝阁、柜子,都做成的小样式,右边就是夫人们的珠宝首饰匣子...” 黄家的样式实在太多,整整几面墙上下的格子上全是样式,管事还提过,黄家的样式每一年都是置新,有追溯至前年的,但更早的样式就没了,说明已经没人喜欢了,他们做的都是时下最时新的样式,从各地搜罗来的、关外的黄金面真珠宝石匣子也有。 “我要这匣子要有这几个特点,小巧精致、古朴大气,样式呢要时新简单,得把我们周家的标志给添上去。”喜春指了指黄夫人手上提着的匣子来,指着上头周家独有的花瓣形标记给他看。 呈给贵人的,那就不能做成提盒,得做成捧盒。 大的匣子也要有,但只需要够装两个花水,几个胭脂水粉的地方就够了。 “一定要显得清新脱俗、妖媚可人。” 管事一张脸顿时僵在原地。 这样的要求,本钱? 送了喜春出去,黄夫人还在跟她保证:“你放心吧,要是我们黄家都做不出来,其他家你也甭看了。” 她也没问喜春要做这些匣子来做何,反倒对前几日跟喜春说的知府大人的事儿有兴致,两人一路上了茶楼,喝了茶水,听了曲儿,去了外头街上走着,还惦记着。 喜春只得道:“知府大人的事儿你还是死心吧,也不知道是哪家的姑娘,这人还是别惦记了。” 黄夫人问:“为何?有妻室了?” 喜春点点头:“是,周秉亲口说的,他的关系这天南海北的我也不知道,但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也没假的时候,咱们这位知府大人,谁都别惦记了,没用。” 黄夫人有些惋惜,但很快又恢复,“也不知道这位知府夫人何时才到的,也是奇怪,按正常的路子,这知府大人跟夫人难道不该一同前来的?若不是没见人,也不至于见人误会的。” 黄夫人还悄悄跟喜春猜测,莫非是知府大人跟夫人的关系不睦。 喜春不知道这两人的关系睦不睦的,但却说起了一点:“送到知府府上的女子全被送回去了。” 就凭这一点,无论关系如何,但人知府夫人就是个厉害的。 厉害到人不在,但照样叫男人在外头不敢放肆的。 黄夫人:“既然周东家知道知府大人的背景,那你可见过了这位知府大人?” 喜春摇头,说:“没呢,我们区区一商户,人知府大人怎可能是想见就见的?” 喜春想着,当日在盛京时,那些与两位伯母往来的官家太太们就不怎么与她搭话的。 喜春没这心思去见知府大人,但次日一早,周家的门被敲响,知府大人亲自登了周家的门儿来拜会。 喜春只得匆匆换了身衣裳,赶去大门迎人,见周秉抱着周星星,不由急道:“哎呀,你把兰钰抱出来做何的?” 她正要跟他说说,把周星星带回房里,就见下人的声音传来:“大人,里边请。” 也来不及了。 喜春只得正对着人,做了个福礼的动作,一对上那挺拔的人影,还有一旁小厮的躬身迎人的动作,嘴角一愣:“大人?大堂哥?” 大堂哥?新知府? 所以,新来的知府大人是周大光? 作者有话要说:~ 第91章 周家的男子在外表上都是不错的,个个身姿挺拔,相比周秉的浑身锐利俊朗,大堂哥作为周家第一个孙字辈儿,面容生得与二伯母有几分相似,脸颊白嫩。 他这会儿蓄着小胡须,平添了几分稳重,怀中抱着周星星在逗弄。 喜春是当真不知来的这位周知府竟然是二房家的大堂哥,前年周家两位伯父在朝中为官,官职不高,是实权核心,几位堂兄堂弟也都在衙门办差,却是清水衙门,到点打卡,到点走人的,前年喜春上京时,他们还被调去礼部祠祭清吏司帮了忙的,也不过是今年大伯升任了吏部侍郎。 都被调来调去的帮忙了,喜春自然也当这几位堂兄堂弟跟盛京其他世家子弟一般,只是谋了个位置罢了。 盛京各家的子弟这样的没有一百也有几十。 周知府姓周,喜春也从来没往这上头讲,要凭一个姓就能认清了,他们周家早就跟做木炭买卖的周家相认了的。 喜春面儿上变来变去,又不好朝他们发火。 别人的相公。 起身就朝外走:“堂哥先等着,我去看看厨房里给采买了什么,叫他们给做几道盛京的菜肴来。” 周光含笑点头:“多谢弟妹了。” 喜春笑笑,快步出了厅里,周光面带着几分茫然,问堂弟:“我是何时得罪过弟妹了?我瞧她脸色不大好,是因为我早几日没有登门么?” 刚接任上马,周光几乎抽不出时间来,整日要对上衙门的公文,重新安排管理上一任知府留下来的文书,与下边的属下、各房的存档、案子等要了解、归纳,几乎是在把府衙理出个大概他便登门了。 周秉从他怀里接过了伸手要爹包的周星星:“不是,她不知道新任知府大人是你。” 周光看着堂弟:“你没说?” 周秉只来了句:“迟早要见。” 周光严正义辞的教导他:“三弟,你这样可是不对的,弟妹的性子瞧着柔顺,可十分倔强,我原本确实不该任秦州知府的,而是该去泰州的。” 周光原本任职的地方是泰州,他早早就得了消息,府上都已经暗中准备起来了,最后来了秦州府,是因为周秉写去的书信。 “朱通判这人,好高骛远,胆子又大,给跟着他的人都许过诺,又朝上边许过诺,应下差事来。”而原本该任秦州知府的,确实是朱通判。 朝下边的人许诺好理解,就是招人跟着自己干,成功后给许诺的好处,银钱、审批、甚至税,朱通判本就是管着财税,给上头许诺,就是政绩的意思了,他要在下边做出政绩来,上边保他的人也能在审核上得了嘉奖,任人独到,甚至更进一步。 说起正事来,周光神色正经:“审核此事的官员是大伯底下的人,也不知是不是朱通判走了他的路子,他又是大伯底下经年的人,此事大伯的意思是先揭过,过往不究,但总归是心里记上了一笔,往后要翻身出头怕是没这么容易了。” “我不是朝廷的人,这些你们看着就是。”周秉想起堂兄提及的政绩。 政绩不好做,如今大晋海晏河清,秦州府这等地方水路便利,繁华热闹,土匪强盗多年没听过出一回,在剿匪上做不得文章,就只有从别的地方入手,学子、大功劳、商税。 进贡的商税越多,作为管辖范围内的知府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