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萧何在旁边袖手看着。 刘邦嘴巴里衔着草,看上去吊儿郎当的。萧何实在没忍住,将草从他的嘴里夺走。 “听说隔壁的大户将之前夺来的地还给了苦主?”他小声的问萧何。 萧何点头:“确有此事。” 刘邦嗤一声: 他们是怕朝廷彻查下来,查到他们头上吧?不过,这也算是聪明人,知道主动归还。” 要知道,他们现在的这位陛下,可不是什么好糊弄的仁善之人。说不得,来自于咸阳的巡查吏目们已经在路上了。 “明明是他们吞的地,现在他们惧怕了吐出来,原本的苦主却要感恩戴德。”刘邦转向萧何,“你说,这是不是很操蛋的事情?” 萧何面色如常:“是,但也是世间常理。” 两人在这边小声聊着,那边的乡邻劳力们却终于将水车给立了起来。 刘邦精神一振。 但过得半晌,水车却全无动静,转也不转。 “怎么就不行呢?”他双手叉腰看着眼前的水车,颇为郁闷的问身边的萧何。 他不知道,这水车却不是随随便便做的,这里面其实涉及到很多科学知识,制作起来也很讲究,比如叶片的角度等等。或许,要调整好几次才能得到他想要的结果。 萧何同样提出了这个建议。 “可是我没钱了。”刘邦一摊手,很是坦率。 这可是花他自己的钱来做的东西。 他盯上了萧何,看看县署里能不能搞出来一点钱。 但这时候,一个老者在旁边笑眯眯的道:亭长为百姓如此尽心尽力,怎能让你为了钱之一事烦恼呢?我愿出钱资助这水车!” 刘邦和萧何看过去,赶紧道:“吕太公。” 竟是刚搬来沛县的吕家太公,前几日刘邦还和萧何去参加过吕家的庆贺迁徙之宴。刘邦还干出了点混蛋事,萧何言明要带一千钱作为贺礼,不然不准入席。但他哪有什么钱?索性一分不带。 他没带贺钱,却在进门登记贺钱的时候喊了一句“贺钱一万”,引得吕公亲自前来相迎。 后来知道只是无赖玩笑之举,萧何掩面不想认他,吕太公对他的态度却依然十分热情。 这让刘邦对他的印象很不错,如今听到他要赞助自己研造水车,印象就更好了。 果然还是要吃大户啊! 殊不知,吕太公对刘邦的印象也很好。 虽然他看上去吊儿郎当,像个浪荡游侠,但是仔细听其谈吐,却很是不凡。如今见他愿意为乡民谋利,而且在乡民之中似乎也颇有人缘和威望,吕太公就更满意了。 他想到了自己未嫁的女 儿,叫吕雉。 他心中一动,或许…… 吕太公正在为儿女婚事操心,而远在咸阳宫城之中的始皇帝赢政也总算是迎来了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消息。 这几日,整个宫城之中十分低气压。 朝会之上,臣子们都不敢大声喘气,生怕被骂。尤其是和田地有关的朝臣,简直是战战兢兢。 他们知道,很快就要有一大批人的头颅将会被砍下,不,或许只被砍头都是仁慈,他们的鲜血将平复王的怒气,也将平复天下百姓农人们的怒气。 他们只希望,这批人里面没有自己。 赢政和朝臣们也正在研究新的关于田耕的诏令,比如是不是要推行代田法,比如如何推广耕牛,以及旧事重提的是否要减轻徭役。 让很多朝臣惊讶的是,这一次,他们的陛下居然退让了。 长城和灵渠的修建继续,而刚开了一个头的阿房宫停了下来。 消息传到阿房宫的工地上时,被征来的民夫们皆喜极而泣,朝着皇城的方向跪拜。 他们原以为这辈子再也回不了家乡。 这些消息传来,倒是让赢政的脸色变得和缓了一些。 而扶苏和尚方这边传来的好消息,更是让他的神情变得愈加放松。 扶苏负责火器司的建造,他带来的好消息是,大秦各郡送来的方士第一批已经到达了咸阳。扶苏在军营之中腾出了一块地,将他们关在了里面,令将士们严加看守。而后续的选址也定了,因火器威力巨大,选择了咸阳城郊的一块空地,离村落极远,但附近有驻扎的军营。既考虑到了安全性,也考虑到了保密性。 秦始皇颔首,这一次扶苏做得还是不错的。 这让他稍稍的感觉到了轻松一些。 而尚方传来的消息更让他欣喜。 他拿起一张颜色淡黄,质地还比较稀疏的纸对着光看:这就是你们造出来的纸? 尚方令道: 陛下,此等纸张只是雏形,后续还需改进。 赢政提笔试了一下,不咋地,墨汁在上面全部晕开,一会儿就成了墨团。不过,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果真是用草席和秸秆等物制成?” “需要几天制成?” 了解到了自己想要的细节之后,赢政龙心大悦:做得不错,赏! 待尚方令走后,他看着书案上的纸陷入沉思。 有仙画在,现在大秦传承自商鞍的“愚民”和“疲民”之策显然是不可行了。他要考虑一下接下来对百姓和庶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化态度。 但不管如何,纸的提前出现都能让他后续变得更游刃有余! 赢政脸上露出这段时间以来的第一个淡淡笑容。 相比于赢政和刘彻略带些焦头烂额的状态,李世民就要相对轻松很多。 他上任之后就大力推广均田制,现在均田制也暂时还没有遇到瓶颈,有时间可以慢慢讨论接下来怎么避免土地兼并。而且仙画所提到的农具大唐基本上都有,不需要再从头开始。 但他这几日依然往先农坛旁边的籍田跑得很勤。 大唐的君主是需要亲耕的,当然并不是让他们真的种地,而是了解农桑之事,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亲自下地体验一下,称之为亲耕礼。用意是让皇帝不要忘记农才是国之根本。 先农坛的旁边有一干亩田地,就是皇帝的籍田,平时由专门的官吏管着。 不管其他地方收成如何,籍田里的庄稼是一定要种好的,而且环境还得搞好,因为陛下经常会带着众位大臣们前来巡视。 但这一天,籍田的一侧却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陛下,咱们还是去庄子里等吧。”李世民的贴身太监张阿难劝道。 这气味都要把他给熏量过去了,可自己这位陛下却依然兴致勃勃,甚至面不改色的凑过去看。 李世民挥挥手:“朕以前打仗的时候,更难闻的气味都闻过,何足挂齿?” 他问管理籍田的官吏和不停在池中翻动的老农:“可是按照仙画中的做法来做的?” 官吏点点头:“有挖来的塘泥、收集来的落叶、秸杆,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