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字迹认出考生来。” “其实还有很多别的要注意的,比如不允许在试卷里自报家门,透露个人信息,也不允许用颜色独特的墨。” 人们听得津津有味:“听上去还是很公平的。” “那是,科举舞弊可是杀头的大罪!” 西汉。 董仲舒有些惊讶:“没想到后世的那些朝代居然将科举进行到了这个地步!” 严格好啊,严格才说明重视,才能更大的保障公平。 他大开眼界,同时也感到有些欣慰。 刘彻也在宫中沉思:“此法甚好,只是不能贸然推行。” 本来推行科举就已经是动了一部分人的饭碗了,若是一下子就变得那么严格,那肯定有人要不满。 虽然他倒是不惧,但是现在是和匈奴交战的关键时候,朝中能少一事也是好的。 等他腾出手来,再好好整治一番也不迟。 武周。 上官婉儿对着武则天盈盈顿身,笑道:“陛下,这封弥之法可是自您这儿起的。” 糊名,也叫封弥。 武则天自然也有些欣喜,这说明自己的这个小小的创举得到了后世的认可,是明智之举。 她轻轻颔首道:“可将此法推行到全部的科举考试之中。” 现在封弥法还只用在吏部的选人试上面,正好借着仙画的东风完全推行开嘛,连阻力都可以无视了…… 【不过,科举制度的巅峰,还是得看明清两朝。】 【科举之严格,在明朝发展到了顶峰。科举考场上如果出现了舞弊案,那绝对是惊动朝野的大事,从上到下会有一大批人为此而掉脑袋。】 明朝。 太学的门前,一群北方的学子正在静坐。 金陵府尹和御史前来,为首的人悲愤提出他们的要求:“我等要求彻查此次科举舞弊!榜上52人,皆为南人,却无一人是北人。南方之地,文风固然兴盛,但我北地学子,却也不是只会骑马舞剑的蛮人!” 他身后之人义愤填膺 的喊起来:“不错!此事必然另有乾坤,我等跪请陛下为我们北地学子主持公道!”?本作者火星少女提醒您最全的《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尽在[],域名[( 结果,复核官员得出的结论却是一样的。 朱元璋大怒,将这次的主考官刘三吾流放到边疆,然后将其余几名考官处以凌迟之罪。 他自己又选了五十二名进士,这次的上榜之人,全是北地学子。 【这件事情其实是很蹊跷的,因为主考官刘三吾在历史上的名声其实很好,《明史》对他的评价很高。而且当年他八十多岁了,根本没必要搞舞弊让自己晚节不保。】 【而且,那些原本上榜的南地学子后来并没有受到牵连,还是照常当官了。这根本不是对正常科举舞弊案的处置。】 【所以,史学家们认为,这应该是朱元璋对北地和南地之间的政治格局所做出来的一次平衡。因为南方与北方,在明朝建立之初就有着深深的裂缝。】 【这种裂痕可不是咱们现在谈论一下到底豆花和粽子吃甜还是吃咸,北方人冬天洗不洗澡,南方为什么没有暖气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当时的南地和北地在元朝统治的时候,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北地几乎都是少数民族,对教育并不看重,战场也往往都设置在北方,一趟趟的战争将北方的经济毁得差不多了。】 【而南方,相对更加的富裕和安宁,之前的北方士族们也都往往去到南方避难。】 【从经济到意识形态,都简直不像是在一个国度里面。】 【这也是朱元璋从上到下,从礼仪到穿着的衣服等等都要统一形制的原因之一,为了重塑华夏!】 【这次的舞弊案,也被称为“南北榜案”。】 【后来,明朝就分了南北卷,后来又增加了中卷,按照地域划分来取士。南方地区录取55%,北方地区录取35%,中部地区录取10%。】 【朋友们,这就是现在咱们的高考分省录取的雏形啊!】 【扯远了,就说这件事,而不管从哪个角度,这也能看出明朝对教育,对科举的重视。】 【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 明朝。 御书房的氛围有些沉重。 南北榜案发生在洪武末年,现在还没有这事儿,因此朱元璋和朱棣等人并不是因为这个而沉重。 他们只是想到了南北之争,如今早有端倪。 朱棣叹道:“北地尤其是幽云十六州自宋朝时就被外族统治,几代下来,许多人对华夏正朔早无感情。所以张弘范虽为汉人,但在崖山灭宋之时却并无任何感慨之情。” “而南地,先是晋朝的衣冠南渡,再是南宋,一直都是锦绣膏腴之地,且游离在元朝统治核心之外。” 思维上的差距,还有经济上的巨大差距,这才是南北两地最大的裂痕所在。 朱元璋道:“朕重 塑衣冠,的确是有这个考量在。” 朱棣立刻躬身:“父皇圣明!” 朱元璋矜持的点点头,有些感动,又有些小小的得意:“仙画在此事上,倒是公允。” 没有编排他。 不错不错。 他正色对朱棣道:“南北榜案,你如何看?” 朱棣沉思一二,决定坦诚的说出自己的疑点:“按照仙画的说法,父皇一开始应该是不想要从重追究的,只是让人酌情增加一些北地的名额。” 但凡复核的官员聪明一点,要达成这个目的非常容易。 北地的学子们真的就这么差劲吗?未必。 可他们还真就认为之前的五十二人名单没有任何问题,愣是维持了原本的判断,这就值得玩味了。 朱棣眯起眼,闪过幽深神色:“有人的爪子忍不住了。” 如今朝中大多都是南地出身的臣子,他们想要重演宋朝时的南北之争,形成利益团体,将北地狠狠地压在身下。 这是他们的一次试探。 他详细的道出自己的看法。 朱元璋的脸色也黑了下来,但语气却和缓了不少,看想朱棣的眼神里也多了几分满意:“你能够明白就好。爪子过了界,那就一定要剁掉。” 朱棣恭谨的表示:“儿臣知晓了。” 朱元璋淡淡看向天幕:“帝王心术,最重要的就是平衡。君臣之间,南北之间,阶层之间……” 无数的平衡需要他去斡旋。 之前他曾属意朱允炆来当皇太孙,但现在想想,若真是如此,允炆过于稚嫩年轻,恐怕是当不了这个大任。 而自己到时候会怎么做呢? 朱元璋想了一下,若是自己……恐怕会铲除朝中那些允炆掌控不了的臣子和野心家,估计到时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