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457(1 / 1)

穿越时空和他讨论一番。 他不得不承认,这刘晏的理念和自己有相似之处,但比起执行的精细,刘晏可比自己强太多了! 而在军营里,卫青和霍去病同样大加赞赏。 “可恨竟然不是我西汉人!”霍去病道,眼睛发亮,大为扼腕,“不然我就算是绑也要把他给绑到军营里来!” 打仗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猛将吗?是强兵吗? 不,是粮草啊!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要是粮草没跟上,甭管多厉害的将士也都只有歇菜的份儿! 看这刘晏,他甚至还可以预判灾情的发展,做到提前将粮食给发过去,这可太让人省心了! 见猎心喜的可不只是有卫青和霍去病,无数看到了仙画的名将和藩镇们都眼红。 老百姓也眼红。 “这才是真正的好官!” “你说,咱们上次水灾要是能遇上这样的官,怎么会饿上半个月?” “哎!这样的官要是在咱们朝代就好了。” 有多少人夸,在刘晏的时空里就有多少人恨。 那些他所得罪过的人,咬牙切齿。 比如,他的同僚杨炎,就恨得牙痒痒,却又无能为力。 他总不能飞天上去把仙画给关掉吧?…… 【除此之外,刘晏还减轻了加在老百姓头上的赋税,不仅惠及了农户,还有小工商户。有人算过,在他改革之前,小工商户要交的税赋是4000文左右,改革之后,降到了500文左右。】 【这样以来,工商业自然会变得更加发达。】 【只可惜,刘晏在唐德宗李适登基后,被杨炎构陷,李适偏听偏信,赐死了刘晏。】 【他的死,让全天下都为之喊冤,一些镇守一 方的节度使也心生不满,来信谴责。】 杨府。 杨炎的下属将一封信交给他,面色凝重:“大人,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写信来,要求朝廷和您公开刘晏谋反的证据。” 可惜,事情并不如他所愿,民间和朝廷上为刘晏伸冤的人越来越多,舆论四起。 幕僚给杨炎出主意:“刘晏主管财政大权多年,虽然号称廉洁,但绝不可能做到全然的清白。大人不妨去抄了他的家,定能发现巨额财物。到时候再将他虚伪的真面目公之于众,舆论自然会换了风向。” 但抄完刘晏的家之后,所有人都很沉默。 “如何?”杨炎焦虑的在室内来回踱步。 前来复命的下属颤颤巍巍,情绪复杂的道:“只有……只有两车书和几斛米而已……” 杨炎瘫坐在了椅子上。 【一位掌管天下财政的丞相,却清廉得让人觉得心酸。】 【唐德宗知道怕了,不久后又赐死了杨炎。】 【只是,刘晏一死,大唐再度陷入到了经济危机之中,唐德宗只能公然派宦官到各地去索取财物,藩镇也逐渐与朝廷离心。】 【好不容易逐渐回到正轨的大唐,又开始一蹶不振,加速了衰落的步伐。】…… 天下一片哗然。 “这样的好官竟然被人诬陷!还有没有天理了!” 唐朝的老百姓们更是不满的嘟囔: “这接下来的皇帝是个昏君吧!怎么能相信奸人之语!” 宫中。 李世民狠狠的拍了一下御椅的扶手,开始痛骂不肖子孙! 不用仙画说他都能想到,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刘晏好不容易把满目疮痍的大唐给整治得像模像样,结果你一登基把他给杀了? 那江山怎么办?! 能干出这样事情的人,怎么看都不像是个有本事的明君啊! 李二凤好不容易平复下去的怒气又翻涌了上来,简直要吐血。 而在刘晏所在的时空。 杨炎,和还没有当上太子的李适,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完了! 彻底的完了! 尤其是李适,他几乎能看到那张龙椅已经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反倒是刘晏,除了起初有些失落的嗟叹了几下之后,立刻又淡然了起来。 “还未发生的事情,不要多想。” 身边的幕僚倒是趁机劝道:“大人,您该考虑收几个弟子,将您的本事给传下去了。” 别每天从早忙到半夜,事必躬亲,迟早会身体出问题的。 他的这个提议让工作狂的刘晏一愣、旋即点头:“你说得有道理。” 最起码要给后面的朝廷留下点火种,…… ⒎_[(, 刘晏和桑弘羊一样,同样做到了“民不益赋而国用饶”。】 【这就是历朝历代,每一个正直的有野望的财政官员的理想啊!所以,也难怪后世如王安石以及张居正等变法改革者都将桑弘羊以及刘晏视为偶像!】 【民不加税,但国库却变得越来越富有。】 【靠的是什么?当然靠的是工商业啊!】 【现在大家都知道,税收的主要来源就是来自于工商业,正因为咱们改革开放之后工商业逐渐发达,所以才能做到免除掉农业税,以工补农。但是在经济学概念和知识框架还没有建立起来的古代,桑弘羊和刘晏才是先行者。】 【而且,还是不被理解的先行者。】 北宋。 苏轼正在与人论道,谈及到西汉的桑弘羊、司马迁等人之时,他愤而起身: “自汉朝以来,所有饱学之士都耻于商鞅和桑弘羊,但实际上,君王们却都心折于这两者,不过表面上忌讳实际上却一直都在用着这二人的理论!” “这就是司马迁的一大罪!” “他夸大了商鞅和桑弘羊之功,将秦国和汉朝富强的理由归于这两者,让后人皆以为是他们的功劳。但实际上,秦国富强是因为秦朝几代君主修身明典,秦孝公致力于农耕,所以才产生的变化,并非商鞅之功。” “至于桑弘羊,更是气量狭小、见识浅陋之辈。” “这两人在天下的名声,犹如蛆虫苍蝇粪便污秽之物,简直有污我等口舌!” 他洋洋洒洒,和在场的人辩论数轮,回家后还觉得不过瘾,索性挥笔写下了文章。 文章名为《司马迁二大罪》。 【据历史学家们考证,在商业发达的巅峰朝代,宋朝,非农业税的比重已经高达了70%。这个结构,即使在晚清的时候都没有达到过。】 【苏大诗人在骂桑弘羊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假如没有这70%打的财政收入,大宋会变成什么样子?】…… 西汉。 桑弘羊:“……” 原来后世骂自己骂得这么狠吗? 有些失落。 司马迁:“……” 反应过来之后气愤至极:“骂人干嘛?” 还司马迁二大罪! 这苏轼也是史官吗?是他清楚还是我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