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把报纸抽了出来,翻开《许愿镜》这个故事。 姚良材坐在费舒云斜后方,瞧见她的动作,也默默取出报纸。 而坐在最前排的周丰,那更是早早就读了起来。 复习什么的,也不差这一个早自习的时间。 与其等会儿考试的时候惦记着报纸,不如现在抓紧时间看完。 故事依旧是让人笑中带泪的风格,周丰看了许久,发现《许愿镜》竟然完结了! 什么! 居然只连载了短短三期,这本小说就完结了! 像这种故事形式的小说,难道不可以适当加长吗!!! 周丰满脸震惊,却瞥见《许愿镜》下方又续接上了一本小说。 这本小说的作者依旧是江泛月。 而小说的名字竟然是…… 《爱跳舞的小象》? 尘封的记忆从最深处冒出头来,所有的猜测在一瞬间重叠交织,戏弄与嘲讽都如无形耳光,狠狠打在周丰的脸上。 他猛地站起身来。 桌角划拉发出尖锐声响,吸引全班目光。 费舒云也在此时看清了《爱跳舞的小象》的前言: 【谨以此篇,献给全世界缺乏勇气的孩子,以及曾经是孩子的大人们。——江泛月】 第119章 妈妈我捡垃圾养你啊21 周丰已经忘记了《爱跳舞的小象》的具体内容。 但他还依稀记得—— 那天下午, 当语文老师离开教室,他从最前排抽出作业纸,大笑着对全班人念出作业纸上的故事。 “你这么笨重, 怎么会跳舞呢。” 这句话, 他曾重复念了三次。 * 姚良材抿紧了唇角,身体因过度震惊而战栗。 在周丰念故事的时候,他大笑着冲过去与周丰争抢作业纸,两人玩闹的过程中,薄纸被他撕成两半, 踩在脚下,落满脚印。 费舒云回头,想要看看江泛月此刻的表情,却又在最后一刻失去了与江泛月对视的勇气。 当时她站在周丰和姚良材的身边,看着他们笑闹,不断拍手叫好, 直至闹剧落幕。 “可我只是想跳舞啊。” 想跳舞, 可是会被嘲笑的啊。 * 考试时间快要到了,其他老师抱着试卷和保温杯离开办公室, 徐康泰依旧坐在办公室里,目光直直落在报纸上, 大脑一片空白。 他在混沌中努力回想, 那天好像是放假前一天。 因为即将迎来漫长的假期,人心不免浮动, 他在批改作业时就有些随性。 当那大象小象的词语钻入脑海, 徐康泰甚至都没有细看, 就随手在作业上打了个D,并拿这件事情当作典型, 对江泛月进行批评,还扬言她再在作业上写这种东西,就要请她家长来学校。 “小象会跳舞吗?” 再坚持跳舞,可是会被批评的啊。 * 今天上午要考英语,这是江泛月学得最差的一门科目,所以她一直在看自己整理的错题集。 正看得认真,耳边响起一道刺耳的划拉声。 江泛月随意抬头,却见周丰满脸震惊地看着她。 那表情,仿佛活见鬼了般。 而后,费舒云和姚良材也纷纷回头,表情如出一辙。 江泛月挑眉,视线微转。 果然,三人手里都握着报纸。 从她决定重写依依的故事,她就知道自己会遇到类似的场景。 即使遭遇了否定、嘲笑、批评,依依还是在坚持自己的梦想。直至今日,它终于在象群面前翩翩起舞。 *** 监考老师抱着空白卷子,从前门走进教室,注意到周丰直愣愣杵在那里,她拍了拍讲台,让大家坐下,准备开始考试。 周丰晕乎乎坐了下来。 姚良材盯着英语卷子,完全静不下心。 费舒云听着英语听力,只觉有人在她耳边叽里呱啦。 江泛月运气不错,无论是听力还是阅读理解等题目,她在复习阶段都曾经遇到过类似的考点,所以此时做起题目来得心应手。 待到做完整张卷子,江泛月还有足够的时间再检查一遍答案。 叮铃铃—— 交卷的铃声响了起来,监考老师收齐卷子走人,不少同学吆喝着要去吃饭,二妞也从隔壁班跑来找江泛月。 江泛月走到二妞面前,与她手挽着手,高高兴兴走去食堂。 转瞬间,教室里只剩下周丰三人。 三人面面相觑。 “真是她……”良久,姚良材艰难出声,打破沉默。 “嗯……”费舒云应了一声。 “是她又怎么样。”周丰嘴硬,“我们装作自己什么都没发现,不行吗?” 费舒云冷笑:“就你刚刚那夸张的反应,你好意思说自己什么都没发现吗。” 周丰:“……不装糊涂,难道你还想跟江泛月道歉?” 此话一出,三人再度沉默。 去吃午饭的同学陆陆续续回到教室,下午还要再考一门科目,有人选择继续复习,有人选择趴在桌子上睡会儿。 费舒云脑子有些乱,坐着发呆。 同桌看了她好几次,终于忍不住拍了拍她的胳膊:“你怎么了,今天一直有些神不守舍的?” 费舒云嘴巴张合几次,想把报纸的事情告诉同桌,但话到嘴边又摇了摇头:“没什么,英语考砸了心情不太好。” 同桌想了想,提议道:“你要是复习不下去,不如看看报纸,平复一下心情?” 费舒云抿唇,终于还是再次拿起报纸。 姚良材和周丰注意到她的举动,不知出于什么心态,也拿起了报纸。 想要把故事献给全世界缺乏勇气的孩子,以及曾经是孩子的大人们,是因为故事的作者也曾经是其中一员。 办公室里,徐康泰保持着同一个姿势坐了很长时间。 他当了二十多年老师。 这些年里,他逐渐养成了一种偏执独断的性子。 因为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老师就代表着一种权威,他们不敢随意顶撞他。 偶有一些顽劣的孩子,在他喊他们的家长过来学校后,也会被他们的家长摁着道歉。 几个月前,数学老师就曾经告诉过他,《大树爷爷》的作者叫江泛月,可他当时是什么反应? 他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 连他都做不到的事情,他教的学生怎么可能做到。 后来,他一直在暗地里关注作者江泛月,却从来没有想过去向学生江泛月当面求证。 明明只需要在上课前、下课后随意问上一句,就能够得到准确答案,他却舍近求远,迂回辗转。 数学老师抱着卷子回到办公室,笑问道:“徐老师,你还不去吃饭吗?” 瞥见徐康泰面前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