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是难不难的问题了。 “高老板,这、这确实不好找,您也看到了,这两年咱们报社一直在刊登贵夫人的寻人启事,可是……” “继续投,有任何线索都告诉我。” “是、是!” 高承的脸有些骇人,他每次来报社时编辑都会被吓到,他本来就是土匪,现在脸上多了那几条红色的伤疤,气质更加恐怖。 外人只晓得他的脸变了,要是掀开他的衣服,从脖子到手臂、手臂到后背,整片都是密密麻麻的疤,那些肉红色的印记像蜘蛛网一样缠在身上,高承并不在意这些,唯独害怕脸毁了黎昭认不出他…… 他戴上帽子,压低了帽檐,风衣的领子翻起来,转身就走了。 高泰丰每每回家时见到父亲如此萎靡,心里都是说不出的滋味儿,他现在总算晓得黎昭在父亲心中的分量了,可是已经两年了,为什么一点儿也没有好起来。 “爸爸,有消息了吗?” 高承摇摇头,端着茶喝一口,很快又放下,他转身又要走,高泰丰却把他叫住了。 “我们要去上海了,您一起来吗?” 高泰丰不是没有劝过,他们早就要去上海来着,但因为父亲舍不得,总是往回跑,一年多了,一直没能彻底搬走。 “爸爸,这里如果没有机会,可以去上海找他的。” “不了,你们先去吧。” 高承不能走,黎世平去年病逝了,高家再搬,黎昭回来时一个人都找不到怎么办?他想再等等。 于是高泰丰只能带着高家上上下下先走了。 高家大宅仍然留有佣人伺候高承,但是他不常在这里住,他在香山公寓住。 香山公寓仍然和两年前黎昭离开时一模一样。 高承每次进来都会放松一点儿,黎昭在这里留了很多东西,写了一半的文章、穿过的西服、没盖的钢笔、用过的毛巾…… 高承会尽力保持一切物品的原状,但是今天,他忽然特别的孤独,他把文章撕了,把西服扔地上,把钢笔丢桶里,他破坏了很多东西,他盼着黎昭能骂他两句…… - - - 上海的生活果然好些! 江新在这里待了两年,生孩子、找工作、搬新家,过得还不错。 “小江哥,恭喜你啊!终于搬家了。” “帆帆来啦,进来坐呀!” 江帆和他一起到的上海,两个人年纪相近,打拼在大城市都不容易,心心相惜,很快成了好朋友。 江新以前住的公寓很烂,和一堆人挤在一起,左邻右舍之间几乎没有距离,一开始人家同情他死了老公,孤儿寡母,但时间长了谁也不容易,孩子很吵、工作很忙、邻居抱怨,江新熬了两年,终于等来了升职加薪,有了足够的钱搬家。 “江俊业,快来看姨姨!” 小宝宝在宽敞的客厅摆弄玩具,听到姨姨来了可开心,一岁半大的孩子,屁颠屁颠自己就来了。 “姨姨抱抱,宝宝想不想姨姨?” 江帆很喜欢他,江俊业长得很可爱,小小的软软的,说话又甜笑起来也迷人,以后肯定是个大帅哥!小宝贝热乎的亲她一口,乐得江帆合不拢嘴,抱在怀里一直稀罕。 “小江哥,俊业的爸爸是不是也是帅哥啊?” “是挺帅的,你先抱着他,我去把饭热一下。” “得嘞。” 江俊业长得不像江新,大概率是随了他爸,但是江新一点儿也不记得了,他看着江俊业的脸,脑子里面只有一个模糊的影子,那个影子抱着他,好像在跟他说话,但是说了什么不知道、长什么样也看不清,每次他努力的找回记忆,脑壳就一阵一阵的发晕,两年了,他只想起来了一个影子,但是日子还要过,江新就选择了往前看…… 吃完饭,江新想抱着孩子下去散步,他们搬了家,新区的环境特别好,旁边是小栋的洋楼和成片的公园,有梧桐、有草坪、有喷泉,孩子还有地方晒太阳。 “那我跟你一起去呗,咱俩聊聊天。” “嗯,走吧。” 今天太阳很好,江俊业也很兴奋,江新抱着孩子,突然觉得有些释怀了,他想,假如过去那么重要,回忆应该主动来找他。 - - - 公园很大、很清新,附近的洋房看起来也体面,高泰丰站在阳台远眺,对新家很满意。 他们早早的布置好了一切,来了就拎包入住最好的别墅。 别墅很壮观,水晶吊灯很奢华,他们用的是洋人的好货,连地板都是叫大船跨洋拉来的,沙发是真皮的、椅子是藤编的、抱枕是手工的,比原来的生活更好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房间、佣人、司机,连高青青都配了好几个专门的菲佣,可惜这么大个家,主卧却一直空着,高泰丰打过几次电话,父亲却都没有要来的意思。 “爸爸,我在这边也会帮您找的,您……自己要保重身体。” “我们一切都好,您呢?” “姨娘和妹妹很好,青青最近在学校交到很多朋友,哥哥在学法语……” 高泰丰每次通话都把上海描绘得无与伦比,他希望父亲能松口,不要再折磨自己了。 高承听完也提不起兴趣,一家人过好就行了,他也可以心无旁骛的找黎昭了。 挂了电话,高泰丰很伤心,他的父亲苍老了好多,在本不该退位的年纪把一切让给他,在壮年的时候迅速的消瘦,一条生命带走了一个灵魂,他也盼望早点找到黎昭…… “报社那边的消息发出去了吗?” “回少爷,都发了,各大报社明天统一刊登。” “嗯。” 要在茫茫人海找到一个黎昭,高泰丰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第26章 以前,报纸新闻把以吴猛为代表的一批军阀大将痛斥成“窝里横”,骂什么鱼肉百姓、吸血蛀虫都是轻的,现在嘛,局势不同,舆论自然也跟着转向了。 大战胜利之后,各大报社开始专注于塑造“民族英雄”,吴猛、高靖等人当然成了首选,记者编辑们排着队要给他们做专访、写传记,江新也不能错过,排了好久的队,终于轮到他了。 高靖的驻地不在上海,江新要去采访,必须要把孩子提前安顿好,江俊业才一岁半,随时随地都要大人看着,江新没办法,只能厚着脸皮求江帆请几天假来看孩子。 “没关系啊哥,你去吧,正好饭店这几天也不忙,我在家休息休息。” “那就好,真的太感谢你了帆帆!” “说什么谢不谢的!” “等我后天回来,给你和俊业带好吃的。” “好嘞,快走吧哥,再晚赶不上火车了。” 江新拎着包,在车站与他们告别,江帆挥着小宝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