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大家不要说他是嫉妒啊,想一想,当时可是君主制,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但是商鞅推行新法,是不是有点跟国君平起平坐那个味。”
“就算他能忍,可是他和商鞅不对付啊,一个你早就看不顺眼的人,你现在好不容易手握大权了,你还会继续忍他吗?处理一个你看不惯但是又有才华的人,最简洁的办法就是杀了他。因为这样才能做到你自己不用他,别国也得不到。而且我们从秦惠王的生平事迹就能看出来他不是那种优柔寡断的帝王。”
“其实我们细数,有很多帝王君主最后都会料理功臣,这里再强调一次,不要用现代人的思维去思考古人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合理,你说这样太残忍了?那要不人家是帝王呢,心慈手软的人还想做一国之君?这边建议做梦比较快。”
————————
1.参考《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
第6章秦的发展史
[不愧是主播,熟悉的人身攻击环节一天总要上演那么两三遍。]
[理性讨论,狡兔死走狗烹,这么干真的不会让人寒心吗?]
[回前面,用主播的话说,请结合时代看待。]
“秦惠王解决完商鞅之后,又借此事料理了公子虔等人,证明他其实也不是为了自己泄愤听信谗言。而且商鞅死后,秦惠王也并没有废除新政。”
“秦惠王跟他爹一样,用人也是很大胆的那种。慧眼识珠,任贤用能。也为秦国招揽了许多人才良将。如果说秦孝公最出色的政绩是重用商鞅,那秦惠王最出色的政绩就是重用张仪。”
“说起张仪那可就有话说了,提到张仪,逃不开的话题就是合纵连横。合纵连横是战国中期产生的一种军事政策,一开始的合纵就是弱国联合起来为了对抗强国,比如当时国力比较强盛的齐国啊秦国啊之类的,连横呢就相当于那种找靠山抱大腿,弱国依附强国。朝秦暮楚就是出自这里的典故。”
“反正大家都有野心,怎么结盟都行对吧。熟悉我的朋友该知道了,我这里只是做一个前情提要,有关合纵连横的提要。”
“我们继续说回张仪,我们都知道张仪是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张仪初到秦国,没过多久就做出了一番功绩封了相,相可是百官之首,由此咱也可以窥见张仪的能力可见一斑。”
“但是他这个相呢,也没当多久,秦惠王就罢免他了,他就去魏国了,虽然这里只是秦惠王和张仪的计策,但是兄弟们,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啊,张仪到魏国,也是相。”1.
“不过张仪到魏国的目的还是为了秦国,他打算让魏国对秦国俯首称臣,给大家伙打个样,这哪个君王能同意啊?反正魏惠王是没同意。魏惠王不同意,秦惠王马上就生气了,他就出兵攻打魏国,连下两城,然后暗地里给张仪的待遇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