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让朱柏给知道了,那朱柏能受这委屈?他直接一把火把宅子烧了,然后又一把火把自己给烧了。”
“不过明初的藩王确实没几个好东西,削藩对百姓是好事一件,但是朱柏在这几个藩王里面其实是贤王。你这不就尴尬了,好人被你逼死了,那种不太好的却没事,这不扯呢吗。”
“朱棣一看朱柏都死了,削藩这把刀迟早要落到他头上,与其坐以待毙那还不如主动出击,干他丫的。”
“然后朱棣就反了。”
[你说朱允炆没手段吧,他知道要削藩。你说他有手段吧,他一上位他就削藩。]
[逼死朱柏就算了,还给朱柏上了个恶谥,你说朱允炆干得有多好?算了吧,那些屠城的、杀人的、占田的都没死,就逼死贤王。这不欺软怕硬吗?]
[朱元璋肯定也不知道他特意把武将都杀光了扶上皇位的是这么个玩意吧。]
[你说他狠吧,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勿伤我叔。你说他不狠吧,他逼死朱柏。]
[别人改革要么欣欣向荣要么革了守旧实力,朱允炆也牛,把自己皇位革了。]
[你说朱元璋是为了让嫡长继承吧,那朱允炆又不嫡又不长啊。如果只是单纯的选人,朱允炆的叔叔哪个不比他强。]
[所以朱允炆只在位四年。]
“1398年,朱棣发起靖难,史称靖难之变。朱元璋为了扶朱允炆上位的回旋镖最终还是扎到了朱允炆自己身上。”
“当初为了巩固坐稳皇位把开国武将杀了个一干二净,剩下的人压根就打不过朱棣。被朱棣杀得跟切瓜砍菜似的。”
“朱元璋死了以后,朱允炆压根就不让他的叔叔们回京,做儿子的想见老子一面都不行。”
“这会朱棣就开始未雨绸缪了,偷偷的在封地买兵器啊招兵啊。果不其然,美没过多久朱允炆就要搞削藩。”
“朱棣直接带着军队就往南京冲。要不说朱棣打仗猛呢,一个藩王造皇帝的反,居然就打了四年就让他成功了。”
“没想到吧,朱允炆能当四年皇帝,是因为朱棣攻破南京的时间用了四年。”
“一开始朱允炆还不当回事呢,让李景隆和朱棣两人打来打去的。”
“有关这个李景隆,我看到过很多人都说他是卧底啊,故意给朱棣放海啊什么的。”
“这个还真不一定,虽然李景隆之前带兵打仗确实厉害,但是人有失误、马有失蹄。谁能保证自己能一直赢啊?”
“更何况朱棣也是从小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下来的,这种猜测其实还蛮不合理的,要是李景隆真是朱棣的卧底,那朱棣成事以后怎么着也得赏一赏李景隆。”
“不过李景隆和朱棣的几次作战确实是没什么水准在身上,这个是得承认的。”
“朱棣攻破南京以后朱允炆就失踪了,史书上再也没有记载过这个人的下落。朱允炆的结局至今任然是一个历史界的未解之谜。”
“朱棣上位以后很是大肆屠杀了一批臣子,新旧政权的更迭总是伴随着流血和牺牲。”
“而且朱棣也没顺着朱允炆削藩的思路来,朱允炆好不容易削下来的藩王,朱棣又给他们封回去了。”
“朱棣不知道是不是遗传了他爹朱元璋,他对自己的几个儿子不是很满意,但是他对朱高帜的儿子朱瞻基满意得要死。恨不得直接把皇位给他的好大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