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法绵密细致、纸面干净整洁,花鸟轮廓线条分明。 整幅画作有种华丽之美感,极受京城里的一些达官贵人们的欢迎。 若将书画分类,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科——也就是人物画、花鸟画和山水画。 可书画却不仅仅只有这么分,还能够按照画画技法分类,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 蔺海蔺大家在画画的技法上便偏向于工笔画,工笔画中又包括白描、淡彩、重彩和没骨工笔,蔺海大家的画风更加体现在重彩一面。 而尹道元尹大家,则是与之相对的写意画风,是用简练的笔法来描绘景物,纵笔挥洒,着重抓住笔下景物的神韵,意在直接抒发情感。 写意画中则包括兼工带写、小写意和大写意。 蔺海大家见了慕书玉为《水浒传》故事所画的人物画后,便“随口”批评了一句话。 “没有画出简墨先生半点人物画的精髓,呆板、匠气,旁门左道,难登大雅之堂。”说罢,蔺海还摇头叹息两声,似是很为慕书玉画这些感到遗憾。 而这句话,却不知怎么的再从何人何人嘴中“传”了出来。 是以,现在就连慕书玉在国子监里都有所耳闻,不用去主动探听,就有同窗前来告诉她这一消息。 “这人从哪里冒出来的?!什么蔺大家,听都没听过,他凭什么这么说你!”尹煜之一脸“气死他了”的表情,直接捶了一下桌子,为慕书玉抱不平。 怎么就难登大雅之堂了,明明很好看! 个个都是英雄豪杰人物。 书玉画的人物画简直不要太符合故事里的人物形象,他每一张都有收集,爱不释手。 林兴也气道:“是啊,还说这些人物画是旁门左道,画工匠气,他到底长没长眼睛啊。” “这叫呆板匠气不好看?怕不是嫉妒书玉才这样说的吧。” “可别倚老卖老,仗着辈分高来欺负后辈,哼。” 关笙:“他确实辈分高。” “嘿,小竹子你站哪边啊,怎么还给那什么蔺大家说话。”林兴揽着关笙的脖子勒了勒,玩笑的动作,没用力。 关笙倒了倒身体,扯开林兴的胳膊坐直说:“我当然是站在书玉这一边,不过,这位蔺海蔺大家可是在京城成名已久,以画花鸟画闻名。” “虽然不及书玉的老师尹老先生,但却也有些名望在身。” “我记得京城里好像是有一家……书画会馆?” 慕书玉点头嗯了一声,道:“的确有一家,叫做雅舍会馆,是专门用来以书画交流的地方,不少书画大家都经常去这里。” “我曾听老师提起过,他年轻那会儿也时常到会馆去交流经验,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 “其实不止是京城,江南一带、其他地方都有类似这种书画会馆的存在。” 毕竟要有一个能够供大家交流学习的平台。 “蔺大家在这雅舍会馆里很有名的,威望不小。”旁边,一个本就是京城人士的同窗学子补充道:“有不少的画家都很恭维蔺大家。” “一些达官贵人也会买蔺大家的画作,出钱可不低呢。” 这名学子看了眼慕书玉,又补充说道:“当然,蔺大家比不上简墨先生,向他求画的人,品级一般不高,都是小官。” “但是,这位蔺大家却在京城百姓之中的口碑不错。” “他每月里会有一日于雅舍会馆中免费为前来求画的百姓画一幅花鸟图,只限于普通百姓。” “不过鉴于一幅画作完成的速度不快、时间有限,免费的花鸟图仅限于前三人,蔺大家说这样可以磨练技法。” “所以,有不少画家都夸赞他,说他心有百姓。” 慕书玉:“免费画画给百姓们?” “是啊。”这名学子点点头。 慕书玉:“……可是,我不太明白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吗?” “百姓们为什么会需要一幅花鸟图,传家用吗?还是卖钱用?卖钱的话,又要将画卖给谁?” 谁会为了一幅画作去从百姓的手里买,直接去寻找蔺海求画不就行了么。 低价求购? 不,免费送出去的画作再买回来,对蔺海并不尊重,画会贬值。 再者,普通百姓们为什么会想求画? 就算免费,但这画不能吃不能穿,要卖钱也没有渠道……难不成挂在家里欣赏? “或许,额,蔺大家只是想要为百姓们做些事情?”这名学子说。 慕书玉:“他若是真的如此想,那么能做的事情很多,不单单唯独这一个。” “这位蔺海大家既然卖画,可以以卖画的名义,将这一天卖出去的画作所得来的钱财施粥、换取被褥衣服等。” “京城里不是有育婴堂和收养老人孩子的地方么,这些百姓们显然更加需要有人为他们做点事情。” “但你要是说普通百姓,其实也不止有需要帮助的,还有读书人、教书先生、掌柜……” “这京城之中有点小钱的人不在少数,能得到一幅免费的画作,又是出自大家之手,自然欣喜,口碑当然不错了。” “嘁,沽名钓誉。”尹煜之闻言哼道。 而慕书玉又问道:“你说一些达官贵人会买蔺海大家的画作,那这其中的买画之人有没有工部员外郎,姚咏?” 姚咏,也就是姚子潭的父亲。 慕书玉想了一下,要说在这京城里有谁看她不顺眼的话,姚子潭此人绝对名列前茅,说不定位列榜首呢。 作者有话说: 情况稍有好转,真是吓死我了,太突然,就怕我姥姥会把我也给忘记,幸好慢慢恢复呢。 第48章 在从同窗那里得到确切的答案后, 慕书玉去找了老师尹道元。 翌日,便有一张帖子送往了雅舍会馆,帖子的内容大致意思如下。 ——他尹道元许久都没有回来京城了, 与诸位阔别已久, 现在终于回到故地,思及与会馆诸位昔日的情谊,怎么说也要相聚一次, 交流交流书画技法等, 以此来会一会故人。 顺便也要给诸位介绍一下,他晚年收下一天资聪颖的学生,随他外出游学五年, 如今也是第一次来到京城, 对京城里的书画大家等都不甚熟悉。 他这学生的画法不拘一格、独具匠心, 又虚心向学、肯苦下功夫努力,至今也算是于书画一方面有了一点小成就, 令他这位老师颇为感到骄傲。 不过到底年龄尚轻,还有不足之处。 诸位都是前辈, 希望到时候交流书画之时, 能够对他这位学生指点一二云云。 总的来说一句话——主要是带学生给你们认识认识。 雅舍会馆的馆主姓赵,被人称为赵老, 虽然不是什么书画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