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歉的时候,会带上你。”席煜点点头,他去致歉一是因为自己做下的蠢事二是因为公司,带上黎苏他是真心希望黎苏能好好致歉,让容微高抬贵手放过黎苏,这样以后黎苏才能在这个圈子里继续有戏拍有节目上,不然黎苏就真的毁了。 这下黎苏才放心,按 照公关部的要求发了致歉声明。 网上又是掀起一阵议论,其中#黎苏致歉#等词再次登顶热搜。 这些对乔微来说都不太关心,她现在一心扑在即将到来的学术报告会上。 京大最大的学术报告厅中已经坐满了一圈又一圈的人,坐在这里的每一个人哪一个拎出来都是业内鼎鼎有名的人物,特别是前排的那些,更都是国际级的顶尖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在这样的报告会上,郑教授的位置并不靠前,只能在中间,他和前面的那些大牛比还是相差太远。一会儿一个青年男子将一杯泡好的茶递给了郑教授,笑道:“老师,您说阿微回头不会紧张吧。”反正他一个三十多岁的博导,面对这么多的世界顶尖大牛,心中都扑通扑通地跳,这还不是他汇报演讲的情况下。 不是他没出息,而是这里面的人都太牛了,很多人都是一个理论的开创者,里面好几个是菲奖和狄奖的得主,这些人常年活跃在最顶级的期刊上,平日里见一个他都兴奋,不要说见一群了。 郑华鄙视地看了一眼青年:“你比阿微还大一届,岁数更是比阿微大了五岁不止,你看看你的出息。” 青年也就是程回嬉笑道:“我不和阿微比,跟阿微比我一辈子也比不上。”他觉得人和自己比就好了,他只要做出的成果一次次超越自己就好了,他和阿微比那估计他一辈子都达不到阿微现在的成就。 对此郑华倒是没有太大的意见,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对数学和物理这种学科,除了天赋外,更重要的是兴趣和心态,程回天赋不算是最顶尖的,但是程回对数学有兴趣,心态又好,这就是做科研的好苗子了。 他身为老师,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像乔微一样是天才,因材施教才是为人师长应当做的。 程回看了看前面聚在一起谈笑风生的大佬们,突发奇想:“您说前排那些大佬们在谈论什么高深莫测的问题,我凑上前听一听是不是能够受益匪浅?” “那你就去听一听。”郑教授也不阻止学生的好奇心,不过他更明白在这种时候大佬们一般情况下不会谈论特别高深的问题,因为走在理论前沿的大佬都坚持自己的理论,他们中很多人的理论都是相悖的,稍微一不注意就会发生争论,而像现在这样谈笑风生,气氛和谐,八成不是在讨论学术问题。 果然程回一会儿就回来了,对着自家老师道:“几位教授在打赌这次菲奖会不会颁给阿微,霍尔教授赌会,马奇教授觉得阿微的年纪太小,以菲奖的习惯应该会压一压,觉得下一次才会颁给阿微,他们赌要是输了就在学术期刊上致歉,后来克里斯汀教授等人也纷纷加入这场对赌。” 这种时候搞对赌,也只有这些大牛们才有性质了。 不过话说回来,程回也好奇地对郑教授问道:“老师,您说今年的菲奖会颁给阿微吗?”以乔微做出的成就,菲奖绝对是囊中之物,现在的问题是乔微年纪太小,下一次再颁给她也没有问题,而其他提名菲奖的候选人中已经有人的年纪快到了。 要知道菲奖有着绝对的年龄限制,四十岁以下才行,而乔微才二十多岁,其他的菲奖候选人都三十多岁了,其中有一人已经三十八岁,也是呼声最高的,菲奖四年一次,若是这次不得,年龄就要超过限制了。 郑华直接照着自己徒弟的脑袋上打了一下:“霍尔和马奇教授都不知道的事情,你觉得我能知道?你以为我是菲奖的组委会?”就是组委会现在也在犯难好吗? 被打的程回捂着头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比起郑教授还能在会场中间的位置有一席之位,他就惨多了,他的位置在后排,旁边都是他这样的年轻人。 不过也没有人会觉得坐在后排就丢人,事实上能挤进这间会议室里就已经很成功了,有多少人想挤还挤不进来,只能看直播呢。 等到回到座位上不久,乔微就上来 了。 上来后乔微和大家打了招呼后,直接道:“我就不和诸位客套了,直接进入正题。相信我的论文诸位已经在arXiv以及NSTL上看到过了,对于论文我不再赘述,现在我开始进入验算步骤,如果有不清晰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不明白的地方大家也可以提出来。” 很快乔微就用笔在黑板上开始书写,乔微写得很认真,下面的人看着这一个又一个公式,也看得十分认真,前面几排的大佬们神态自然,但是后面的一些人诸如程回在乔微书写大概十分钟过后就开始眉头紧皱不明白了。 但是这种时候没有人会打扰乔微的书写,不明白的话也只会将内容拍下去,然后自己带回去研究。诸如程回,即便他的做足了功课来的,越到后来也还是越看不懂。 至于后面的媒体,那就更是一脸懵了,他们想了想觉得还是只拍摄一下乔微的公式,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数学学到最后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个数字都没有全是符号和英文,这大概就是乔微现在的写出的公式。 不过越是这样不越显得高深吗?报道出去,不才显得高大上吗?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中间没有一个人说话,对于媒体等不懂的人来说,枯燥又无聊,但是对于学者来说,却是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他们的思路都在跟随乔微的笔尖转换。 最后皱眉不懂的人越来越多,为数不多的几个没有露出困惑眼神的就只有前排的几位顶尖大佬了。 等到乔微放下笔,然后对着下面的人问道:“大家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 诸如程回等人是不敢发言的,他们不懂的地方太多,要回去自己研究或者问自己老师,根本轮不到乔微来给他们答疑解惑。如乔微这样已经可以说是站在理论顶端的人开学术报告会是为了得到其他顶级大佬的认可,只有这些大佬们都认可,就代表乔微确确实实解开了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缺口。 “我有一点,从第二十行到第二十四行?”克里斯汀教授举手提问。 乔微看了一下,点点头道:“这里用的是数论……” 等到乔微解释完后,再次询问道:“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之后就没有人再提问了,这种时候前排最顶尖的大佬们已经都懂了,也都认可了,也就代表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缺口真的被破解。 至于其他人的想法,他们不明白的就要回去自己做功课了。学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