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凡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跑团后我成了科研大佬 > 分卷阅读21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12(1 / 1)

,特意感谢你们给我建议,让我给周天取的名字成功入选。我干了,你们随意!” 张秋浦豪爽地端着酒杯一饮而尽,陈颂也端着酒杯喝了一小口,他平时不喜欢喝酒,但偶尔也能喝一点。 这酒入喉之后,陈颂还没什么感觉,倒是童一淮给面子地说道:“这酒很醇厚,确实不错。” 张秋浦仰天一笑,让陈颂怀疑他是不是还喜欢看武侠小说,然后说道:“童博士你要是喜欢的话,我可以给你们送几瓶。” 童一淮摆摆手拒绝道:“还是不必了,我不是很喜欢饮酒,这酒还是留在张教授你这样爱酒的人手里更合适。” 这位年纪不算小,心却很年轻的张秋浦教授听到童一淮这样说,显得很高兴的样子,“那你们什么想喝了,可以来找我喝酒,随时欢迎。” 陈颂和童一淮对他回以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一般来说他们什么时候都不想喝酒。 张秋浦完全不在意,给他们重新满上之后,就又拎着他的酒壶找别人去了。 张秋浦走后,又有研究所别的研究员过来找他们聊天,人来了一拨又一拨,所幸大家都是科研工作者,聊得比较投机,也并不觉得烦心。 一直到庆功宴进入尾声的时候,仁珈珈他们才终于找到机会过来找他们说话。 仁珈珈等人一开始也是周天项目组的,后来才转到陈颂他们的电击棍项目组,庆功宴自然也不能漏掉他们。 而因为如果他们都来,项目组里就只剩下后面加入的杨然和季兵了,这样也不太适合,所以他们问过之后把杨然两人也带上了。 看着喝得微醺的陈颂和童一淮,仁珈珈他们很有眼色地只是问候了两句,就赶紧溜了。 此时电击棍项目组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变压器小型化的问题已经解决,并且申请了国际专利,论文也已经投出去了。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童一淮和陈颂,一作是仁珈珈和吴萧然,其他研究员根据贡献分别位列二作或者三作。 变压器的问题解决之后,后面就没有什么困难了,不出意外的话,在一个月内这个小课题就可以结题,之后项目组自然会解散,陈颂和童一淮也会回到京华大学。 仁珈珈他们要么就已经是蓝地研究所的正式研究员,要么就是不愁前程的,唯一有些担心的就是杨然和季兵了。 他们两都是项目组的临聘人员,项目组解散之后他们也就没有了着落,虽然说可以另外找下家,有项目组的研究经历能给他们的简历增色不少,但如果能有更好的选择,他们当然不想自己去找一些二流研究所或者学校或者干脆是企业的工作。 他们的这些忧虑,项目组的其他人,包括陈颂和童一淮都看在眼里,庆功宴结束之后,两人在项目组呆的时间就长了一些,对杨然和季兵的表现也看在眼里。 提交了结题报告之后,陈颂和童一淮把两人分别找到办公室谈话。 季兵其实是个能力不错的研究员,只是少了点背景,而且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陈颂、童一淮都不同。 看着表情有些紧张的季兵,陈颂说道:“加入项目组一来,你的能力我们都看在眼里。听说你还没有安排好去路,我和岁远研究所的黄平策教授有些交情,可以帮你写一封推荐信。不过能不能留在岁远研究所,还要看你自己的能力。” 岁远研究所是国内应用物理学领域排的上号的研究所之一,因为地处岁远县而得名,位置比较偏僻,生活条件不太好,但研究所的实力很强。 季兵当然知道岁远研究所,至于生活条件差,和研究条件不起来,生活条件根本不重要,毕竟他们平时都泡在实验室里,也没时间去生活。 季兵没想到陈颂居然还会考虑他们的后续的安排,实际上本来陈颂他们是没有这个义务的,拿到推荐信,季兵千恩万谢地离开了办公室,心里感慨这可能是他遇到的最好的老板,可惜没法一直跟着他们。 季兵走后,杨然也进入了办公室,他同样有些紧张。 刚刚在外面,季兵跟他说了推荐信的事情,不过杨然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如季兵,不知道陈颂他们会怎么安排他。 童一淮说道:“你呆过很多实验室,知识面很广,虽然不够深。在项目组的这段时间,你也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你的能力范围内,从来出过任何差点,这点非常难得。但是,你自己身上的缺陷我想你也应该清楚。爱迪生说过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二者缺一不可,而你缺少那种灵光一现的高光时刻。” 杨然低下头无奈苦笑,这点他又何尝不清楚呢,科研是个很吃天赋的行业,而他缺少的恰恰就是天赋,可他还是不甘心啊,不甘心放弃自己一直努力方向,不甘心离开学术圈。 其实以前,杨然一直觉得自己是个聪明人,从小到大亲戚、老师、邻居对他评价都是小孩人挺聪明,就是不肯努力。 杨然也一直为了自鸣得意,觉得自己成绩虽然不是顶尖,但那只是因为自己不学习,如果自己努力,那上个京华大学也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等上了大学,他开始改变,很快成为明乐大学最顶尖的那一小撮学生,得到了史院长的看重,尽管史院长一直告诉他天外有天,但他心里其实是不以为然的。 他有一种曹操煮酒论英雄的豪情,但这种豪情在他进入龙安大学之后迅速消失。 他从前就知道人与人之间是有差距的,高中的时候,他的同桌每天拼命的学习,但成绩还不如几乎从来不学习的他。 而到了龙安大学,看到了那些真正站在人类智商顶端的人,杨然才发现,他的那些自负不过是坐井观天而已。 见过了真正的天才知道,他才知道自己其实只是个普通人,一个推荐了科研大门的,却无法探究其中深奥的凡人。 童一淮继续说道:“我不知道你是否明白,你很难在科研的路上走远。你可以找一家研究所,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会有老板喜欢你这种兢兢业业从来不出差错的蓝领,学术也确实需要你这样的蓝领。但是,我觉得如果你止步于此,就有些太可惜了。” 最后童一淮的最后一句话,杨然猛地抬头看着他,“童博士,您的意思是,我还可以有别的选择吗?” 陈颂说道:“说实话,你的天赋不在科研上。你有你自己的优势,你了解的领域非常多非常广,并且很细心谨慎,人际关系处理得也非常好,是一个组织型的人才,学术圈也需要这样的人才。但我不知道你是否了解,在学术圈如果想要作为组织型人才独当一面,同样足够强的科研能力,这恰恰是你欠缺的。 “其实我和师兄想要聘请你作为我们的私人科研助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