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吭哧吭哧埋头苦干。 姜爱军只开出了一些最常见的乳白色珍珠,个头也小,有的还有裂纹,“这个珍珠贝一个里面珍珠也太少了吧,我之前在湖市看到的贝壳打开最少都有十几个。” 姜安宁拿着刀奋斗,闻言道:“白蝶贝一个贝壳通常只有一到两个珍珠,不像淡水珍珠可以开出许多个,但海水珍珠比淡水珍珠个头大也更加圆润。” 姜爱军看了看碗里的珍珠,对比了一下记忆中的淡水珍珠,确实要大一些。 之后两人又把剩下的珍珠贝全都开了,一共得到几十颗珍珠。 这些珍珠大多是乳白色或者奶油色,这是最常见的颜色,珍珠的颜色越稀有越值钱,未来升值的空间也大。粉色珍珠有五颗,金色珍珠只有一颗。 姜爱军把金珍珠还有几十颗乳白色、奶油色的珍珠装在碗里,递给姜爱军,“三哥,这个给你。” 姜爱军摇头,“你费心费力弄来贝壳,全都给我干什么。我一个大男人又不带,你们小姑娘留着。” 姜安宁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平时三哥情商挺高的,这时怎么转不过弯来,“不是给你的,这是我这个小姑子给未来三嫂的结婚礼物。希望你们的生活就像这颗金珍珠一样幸福美满,财源广进。” “原来是给秀儿的。”姜爱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接过碗,“这么多珍珠都给我了?一个不留?” “不留。这是我第一次开珍珠贝,以后我还打算养,现在都给你。别看珍珠多,实际上就够一条手链,这个金珍珠可以暂时收起来。等以后风气好了,再拿出来戴。”现在嘛,这些珍珠和海鱼一样,都属于姜爱军背回去的特产,放家里不戴没什么问题。 姜爱军很感动,幺妹这么辛苦的拿回来贝壳,又这么辛苦的开贝壳,都是为了他。 之前他还吃醋自己在幺妹那失宠了,现在看来,并没有。就比如这珍珠,幺妹都说了是第一次开,那妹夫肯定没有。 这么一想,姜爱军突然有了一种优越感。 当天晚上周恩瑾回来,总觉得三哥看自己眼神很奇怪,有种想要笑又偏偏要压抑的别扭感。 他以眼神询问爱人,三哥这是怎么了? 姜安宁猜到了三哥的心思,笑着摇头,没事。 隔天一大早,姜安宁和周恩瑾送姜爱军去码头,这次走,姜安宁给装了许多腌制的海鱼和海虾,都是她从知道三哥要来就开始晒的。 这些东西真要说钱,可能就鬼虾和鱿鱼、带鱼花钱多一点,其他的都很便宜,主要就是费功夫。 “这些海鱼干都处理好了,回去用水泡一泡,就可以给婚宴添一道菜。”听三哥说未来三嫂的后妈继妹一直看不起三嫂,认为三哥这样的知青不可能看上三嫂,明里暗里说的可难听了。 虽然两人没见过面,但是姜安宁对这个未来三嫂还是很有好感的。不管是结婚前三嫂帮三哥给她做的兔丁,还是这次给她带麻花吃食,都说明这个三嫂人不错。 自家的人,当然要找回场子。你不是说我们不稀罕嫂子,不是真心欢迎她吗?那就让你看看,我们有多稀罕。 希望这些海鲜可以给三嫂长长脸,狠狠打脸那些在背地里嚼舌根的人。 “对了,三哥,别忘了和三嫂说一声,我很喜欢她做的兔丁和麻花,很好吃。” 姜爱军:“放心,我都记下来了。船一会儿就来了,你和妹夫还要上班,就别等了,先回去。” 姜安宁看了看手表,“那行,回去路上小心点。到家给我们报个平安。” 正说着,船来了,姜爱军上船,站在甲板上朝他们挥手。 望着越来越远的船只,姜安宁心中难受,也不知道下次见面是什么时候。 周恩瑾搂着爱人的肩膀,温柔安慰:“走吧。” 姜爱军离开后,海沙岛的日子平静安稳,养殖场和加工厂从打地基到有了一点厂房的雏形。 副业组的果脯果干加工已经进入尾声,经过这些天的辛勤劳动,供给铁路局的第一批果脯果干已经制作完成,一共有四万三千斤,其中果干两三万斤,果酱一万三千斤。 忙完一天的活,姜安宁打了个哈欠,伸了伸懒腰,看了看手表,还有半小时到五点,立刻召集大家开会。 她们工厂的上班时间和其他工厂是一样的,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中间休息一个小时,一共八小时。周一到周六上班,一周休息一天。 这个年代虽然没有双休的说法,但工厂福利待遇好,还严格执行八小时工作制,加班的情况极少。工人们只需要正常上下班,就可以获得一份体面的收入,过上不错的生活,幸福指数极高。 副业组办公室,姜安宁给大家开完会,询问最近招人的情况。 王桂芬一本正经的拿出小本子,若是细看就会发现上面多了不少新字,虽然还是有不会写然后用图表示的地方,但已经少了不少了。 “姜厂长,第一批计划招的七十人已经在孙芳婶子的协助下全部招满。招工名额按照你的要求,向所有军属以及海沙岛其他大队放开,经过半个多月的筛选和考核,最后确定了七十人的名额,其中四十三人是家属院的军嫂,剩下二十七人是周边大队的社员。” 姜安宁听完很满意,“既然人已经招齐,接下来就是培训。这一块由你来做,之前的培训做的很好。目前我们主要有两大项目,一个是果脯果干加工,另一个是养殖鸡鸭。养殖鸡鸭先等一等,先从养殖组选几个人养蚯蚓。” 王桂芬被委以重任,脸上都是笑容,也越来越自信。 安排好明天的工作,还差十分钟到五点,大家开始准备下班,检查炉火是否关闭,确认果干是否收拾妥当,扫地清理垃圾。 下班后,这群军属也没有闲着,结伴去上扫盲班,积极性高得很。 孙芳婶子不止一次对姜安宁感慨:“以前我好说歹说,口水都说干了,也没几个人来上扫盲班。现在都不需要我催,你们工厂一带头,其他军属自己就来了。没有地方坐,还自己带小板凳。没带板凳的,直接把地擦一擦,也要听。” 姜安宁也乐见其成。工厂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大家都成长了,工厂自然能更好的发展。 秀娥嫂子今天有事,不去扫盲班,两人一起从办公室出来,往家属院赶。 瞧见周围没人后,秀娥嫂子直接走到她身边,八卦起来,“安宁妹子,你听说没,昨天钱大姐和邱玉又打起来了。” 姜安宁摇头,自从上次在宣传部礼堂打过一架后,这两人就经常干架。可以说是三天一大架,两天一小架,主打的就是一个热闹。 “这次又是因为什么?”最近工厂好像没什么大动作。 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