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04(1 / 1)

” “外国人到底长什么样,我实在太好奇了。今年回老家,我可得好好炫耀一番,我们大队还没人见过外国人呢,我肯定是第一个。”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事,不得早一点。 阿曼是担心明天的接待,王桂芬是担心明天交流掉链子,剩下几个是有担心有兴奋,结果全都没睡成。 这显然不是个例或者几个人的行为,其他工人也陆续赶到工厂,最迟的都比平日早半个小时。 见大家这么兴奋和紧张,姜安宁反而不紧张了。她好像是那种越紧张表现就越冷静的人。 虽然前几日已经做好准备,大家还是紧锣密鼓地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工人们穿上干净整洁的蓝色工作服,带上帽子和口罩,在自己的岗位上准备今天的工作。 外宾来参观,她们工作还是照常做。 办公区的地方看不到一片落叶,花园里撒种的各种滇省以及本地的花种正绚烂多姿地绽放着。 早上九点半,工厂门前的道路尽头出现几辆红旗轿车,慢慢抵达工厂。 王桂芬和阿曼分别跑到加工厂和养殖场,通知大家史密斯先生一行人到了。 王桂芬深吸一口气,:“大家不要紧张,拿出我们精气神。外国人和我们一样都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嘴,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要起哄看热闹,这样会让人觉得我们不礼貌。就按照平日里大家的表现,正常发挥就行。” 她说是这么说,其实自己也紧张,但紧张也没办法,安宁说了,她现在是工厂的技术骨干,得带好头。 王桂芬替自己打气,她不紧张,对,一点也不紧张。虽然她的口干舌燥,心跳得厉害。 另一边的养殖场,阿曼再次仔细检查一番,确保没任何问题,才出去汇合。 两人站在姜安宁身边,作为工厂的代表一切负责接待。站定后,两人朝姜安宁点了点头,表示一切准备就绪。而这时红旗轿车停下,门打开,上面的人走下来。 最先下来的是海沙岛当地负责外事的工作人员,之后下来是老熟人吴学琛同志。史密斯先生和专家团也紧跟着下来。 上次在码头见过的秘书布朗先生也随行在侧。见到安宁,在史密斯先生身边耳语几句,姜安宁随后就看到那位英俊、长着蓝眼睛的先生看向她。 考虑到安全问题,今天要参观的场地都提前做好部署,家属院那些想来凑热闹的军属都被要求暂时不来工厂,所以周围并没有挤太多人看稀奇。 这一点让史密斯先生一行人松了口气,连带着对工厂的态度都更加随和。 史密斯随行一共有十二人,除了史密斯先生和秘书布朗先生,剩下的都是史密斯先生带过来的技术专家。 姜安宁带着人笑着迎了上去,周恩瑾跟在她左侧。在吴学琛吴同志的介绍下,双方互相认识了。 史密斯先生难掩惊讶:“美丽的姜安宁女士很高兴认识您,你们的荔枝蜜非常棒,我和我的家人都很喜欢。” 这句话史密斯先生用的是中文,姜安宁听懂了,笑着道:“我们的荔枝蜜确实很棒,能得到您和家人的喜欢是我们的荣幸。请!” 姜安宁先带着史密斯先生一行人进入工厂参观,工厂的设计借鉴了后世的花园工厂设计理念,工厂的规划也很科学合理,就是与目前国外的工厂相比也不差。 那群外国专家四处察看,时不时发出惊叹声。 姜安宁虽然听不懂,但从他们的表情和动作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惊讶。 周恩瑾低头在她耳边道:“他们在称赞工厂的设计很惊喜。安宁,你做的很好。” 姜安宁也很高兴,不枉当初她为了借鉴后世的花园工厂的设计理念,冥思苦想回忆细节,一切都是值得。 姜安宁一边介绍,吴同志一边给史密斯先生翻译,史密斯先生不停点头,显然很满意。 听到外国客人对她们的工厂夸她们的工厂很好很不错,王桂芬和阿曼脸上都是笑容。 虽然平日里她们也觉得工厂很好,但从外宾嘴里听到赞美,感受还是不一样。 这个时候国外的很多东西比国内的先进,王桂芬和阿曼心里也不禁忐忑,怕外宾看不上她们的工厂。现在听到周团长和吴同志的话,心里涌起一股自豪,不由自主昂首挺胸。 参观完工厂的生活区和养殖加工区便是污水处理区。 一路上,姜安宁热情介绍工厂的分布和设计,正说着,突然加工厂排污的管道打开,朝外面水池排污水。 随行的一位外国专家很激动,站在污水管道前不停地比划,嘴里说着听不懂的话。他旁边负责翻译的外事办工作人员试图进行安抚,却没有效果。 负责排放污水的员工也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不明白这个外国专家怎么突然这么激动,还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吓得都快要哭了。 听到动静,姜安宁几人连忙赶过来,“发生什么了?” 那位外国专家见姜安宁过来,知道她是这个厂的厂长,快步跑过来,极其严厉的说话比划。 姜安宁没听懂,看向自家丈夫。 周恩瑾向姜安宁翻译,听完丈夫的话,姜安宁大致明白怎么了。 这位外国专家看到他们把工厂的污水随意排进外面的水池,担心污染环境,破坏水源和生态,极其不赞同,让他们停下来。 外事办的同事虽然解释了这是处理过的污水,外国专家仍然不认同,要他们离开停止。 其他外国专家也试图劝说他,就现在国际上的情况来讲,这样的问题各个国家都有,那些工业发达的国家更严重。 外国专家没同意,事情就这么僵持住了。 史密斯先生也很抱歉:“姜女士,抱歉,劳伦斯他只是曾经受到过伤害。” 之后史密斯先生用的事英文 ,周恩瑾翻译过后,姜安宁才了解。 原来是这位外国专家曾经亲身体验过环境污染的危害,所以态度格外激动和强烈。 吴学琛和外事办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该如何办,毕竟这是人家的工厂,而且不是随意排放,是处理过后正常排放,无可指摘。红星工厂在污水处理上已经比很多工厂好了。 这时同行的外国专家还在和那位头发花白的专家理论,头发花白的专家很生气,已经打算打道回府,暂停这次技术交流。 弄清楚事情原委后,姜安宁连忙安抚并解释:“很感谢这位先生提出的建议。还请先生给我五分钟,我会向您展示我们这么做的原因。请大家跟我来。” 那位专家听完翻译的话后,看到姜安宁很诚恳,虽然态度还是很严肃,但愿意给时间。 姜安宁将一行人带到外面的水池前,示意那位头发花白的外国专家走进水池,“先生你看这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