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68(1 / 1)

那是真没得说。不错,不错。 铁牛小师傅有种欣慰感,姑父现在都知道怎么哄人了。 姜安宁拿着驴腿,眉开眼笑:“今晚有口福了,恩瑾,你去烧面包窖,我去弄驴肉。” 周恩瑾见爱人高兴,嘴角忍不住勾起。 为了弄这头驴,其实费了不少功夫。他和那位战友虽然是同一时期的新兵,但其实不算认识,也是托了共同战友的关系,对方才答应帮忙的。 这些辛苦不算什么,只要爱人高兴,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驴肉的做法很多,不过这次姜安宁主要就是做驴肉火烧和驴肉汤。 刘婶看到这么大一条驴肉高兴坏了,她老家是陕省的,那边也很喜欢吃驴肉,去了首都后也做过驴肉火烧,“安宁,火烧我会做,我来做。” “那感情好,我来做驴肉。” 作者有话说: ①来自上海通中对上海历届广交会的记载,70年代初,上海出口商品提价过几次,不仅有土特产也有其他轻工业产品。 第113章 ◎二合一◎ 驴肉火烧要好吃, 秘诀就在火烧和驴肉上。驴肉最好是用陈年老汤来卤制,不过这个没条件,姜安宁就换了一种方法。 把驴肉以温水煮, 加入她独家配置的配料包,放进一旁的小灶上, 专门用温火炖, 一直炖到驴肉微微入味。等炖熟透了就可以切成碎,配上青椒粒一起吃,口感更好。 这个做法和陕省的肉夹馍挺像,不过口感不一样,完全是两种东西。 或许是为了运输方便, 自家丈夫那位战友选用的是野外放养的小驴。这种驴虽然不如家养的驴大, 但胜在肉质鲜美, 驴肉呈红褐色,肥肉是带有少许光泽的淡黄色,肥瘦合适。 炉子上小火咕噜咕噜冒泡, 那香味就顺着厨房往外飘。 “安宁,这是做什么呢?我在路上就闻到了了,香死我了。”周书婷的肚子还没显怀,这段时间孕吐严重, 让她整个人看起来苍白瘦削了一点。 姜安宁揭开盖子, 看了看驴肉, 从里面捞了一小块出来, “这是恩瑾弄回来的驴肉, 今天留在家里吃饭, 一会儿把裴姐夫也叫过来。” “正好老裴家里寄了些吃食过来, 一会儿热一热。”周书婷把手里的东西交给安宁, “这是老裴亲戚从港城买回来的进口奶粉和鱼肝油,能够提高婴儿免疫力,你给安安每天吃一点。” “怎么给这么多,三姐你那还够吗?”周书婷给了三罐奶粉和四瓶鱼肝油,这些东西都能放,能吃许久。 周书婷:“家里还有。安安要是吃完了,我那还有。” “谢谢三姐。我正愁每天喂奶不方便。”现在工厂要忙的事情多,她没有办法随时随地喂奶,家里又没有冰箱,母乳挤出来也不能久放。 母乳不方便的时候,安安只能吃奶粉。姜安宁不是那种传统的母亲,非要坚持给孩子喂母乳,牺牲自己的生活。 全喂母乳也非常辛苦,自家丈夫也舍不得,所以安安满月后就是母乳和奶粉交换着来。也不用担心小家伙,有月光花露兑的奶粉,他成长的比一般小孩更健康。 之前姜安宁还有些担心,后来检查过后,发现这小家伙的发育比其他小孩更好,就放心了。 两家住的近,关系又好,晚饭经常在一起吃,两家的粮票肉票什么都没分那么清楚,统一交给刘婶管理。 周书婷走到灶台后,“铁牛,思明你们去院子里玩,三姑姑来烧火。” 铁牛和思明:“谢谢三姑姑,老姑/漂亮姨姨我们出去陪安安弟弟玩。” “等等。”姜安宁把刚才切好的驴肉给他们一人分了一片,让他们出去玩,又夹了一片给周书婷,“三姐,你尝尝味道怎么样?” 周书婷就着筷子吃完,“好吃。盐味也合适,我觉得可以。” “那我就放心了。”第一次做这么卤这么多驴肉,怕味道重了轻了,三姐吃过的驴肉火烧比较多,她说合适,肯定就合适。 “广交会的情况怎么样,顺利吗?” 姜安宁拿起一块青椒切成长条,“挺顺利的。燕窝和荔枝蜜都被订购完了,果干和各种肉罐头购买的商人也多。” 周书婷:“那挺好的。这些日子你们那么辛苦,有现在的成绩是应该的。对了,恩瑾呢,怎么没看到他?” “刚才齐师长的勤务兵小刘来了,说是齐师长那边有事叫他过去一趟。估摸着快回来了。” 炖好驴肉后,姜安宁看着天色,开始做其他的菜。菜做好后,那边刘婶的火烧也做好了。 面粉是刚买的富强粉,经过发酵擀成薄饼,放进面包窖烘烤,口感酥脆,面香浓郁。 姜安宁她们把饭菜做好,又准备了一些小吃和饭后甜点。忙完,周恩瑾差不多回来了,只是他的脸色似乎有点凝重。 姜安宁给他拿了一个驴肉火烧,“发生什么事了?” 周恩瑾:“小橡岛之前运输出去的橡胶,原本打算生产一批橡胶鞋给战士们换上。结果刚收到工厂那边的消息,工人弄错了数据,导致这批橡胶鞋的尺寸出了问题。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现在有一万八千多双胶鞋的码子不合适。” -裴青松闻言面色也不太好,“是码子大了还是小了?”码子小的话他可以找找渠道,看能不能卖给其他地方。若是大了,这个就不好办了。 出于作战和行军的需要,战士们穿的橡胶鞋比普通的橡胶鞋鞋码大一些,一方面方便快速脱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鞋码大一些在面对恶劣的比如泥地等环境时,能更好的行走和站立。 如果这批胶鞋鞋码大了,普通人的脚是不可能穿得上的。 周恩瑾把手上的鞋放到一旁的椅子上,“鞋码普遍大了,部队脚码最大的战士只能穿上最小的鞋,这部分鞋子可以用。但是剩下的一批,还有一万八千多双橡胶鞋,都穿不上。” “这么多胶鞋总不能回炉重造,这可不好办。”周书婷听裴轻松说过,一双橡胶鞋的材料成本大概在十多块钱,加上人工和机器成本一双在二十块。 一万八千多双橡胶鞋损失大概在四十万左右。 就算海沙岛部队靠工厂和小橡岛赚了不少钱,也禁不起这么霍霍。 虽然出错的工人已经被处罚,但如何挽回损失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也有想过要不运到北方,垫个鞋垫,穿上厚袜子,好歹能穿,价格低一点,应该能卖一部分。但这个方法也算不上好。 一双橡胶鞋就算再便宜只卖个十几块,也未必能卖多少。愿意花十几块买胶鞋的人可能更愿意添些钱,买双差一些但合脚的橡胶鞋。而那些更喜欢实惠的人愿意买,未必又拿得出这么多闲钱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