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整理攒下来的票据。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得多给他们换点全国通用布票粮票。况且等小两口有了孩子,布票会消耗得更快。小孩子见风就长,哪怕衣服往大了做也很快就穿不下。 邹致远看似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实则挨家挨户拜访大院里的老战友,见面第一句话就是炫耀邹彦要结婚。 等这批东西和夫妻俩写的信晃晃悠悠寄到怀省,邹彦的结婚申请已经通过部队审查,要换的房子也批下来了。 这一片家属院是今年扩建的,还没人入住过,屋里院里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 邹彦天天晚上训练完就带着许田去新房子,规划屋子里的家具,量好尺寸后找附近的木匠打柜子。 安排好手底下兵的训练计划之后,邹彦一口气请了好几天探亲假。 他拎着许田的口粮去花婶家,拜托花婶照看许田。花婶愿意揽这个活并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邹彦一开始和她说好了,每个月额外给十五斤粮食。当然这件事并没有人会嚷嚷出去,只说送过去的是许田的口粮。 他父母已经将缝纫机票寄过来,结婚申请也通过了,于是他先去郑爱国说的供销社确定了过几天来提缝纫机,然后踏上去温省的火车。 这回既是他第一次上门,也是去下聘礼。他花了半天在市里兜兜转转买齐了东西,接着前往桥明县城的树湾队。 其实邹彦并不知道具体需要哪些东西,他向卖缝纫机的售货员打听了一般人家结婚都置办些什么。 三转一响四大件之中,他准备了自行车和收音机。收音机票是他立功得的嘉奖。工业票他有二十多张,只够买一辆自行车或者一只手表,无法兼得。考虑过后他选了自行车。 缝纫机是送给宋妍的,自行车和收音机就留在宋妍父母家里。 收音机是稀罕物,对农村人来说不算实用。但是他把要人家的小棉袄带走,总该弥补一番精神空缺,长辈们可以听收音机解解闷。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他的安排可以说十分完美。 设计服装是宋妍的爱好,前世这种缝纫机虽然是老物件,但她很会用。宋妍的二哥是农技员,经常要跑到各大队甚至县里参加培训、交流经验,如果有自行车,出门办事会方便许多。 不过,他计划得很好,但这么贵的东西宋志强夫妻俩未必愿意收。 等到桥明县城天已经擦黑。邹彦决定找个招待所安置一晚,第二天再去宋妍家。 这时候的人讲究上午办事,下午上门有的人会不高兴。 邹彦虽不在意这些,但他不想留下不好的印象。 第20章 未来女婿头一次来 第二天。 天还没亮,邹彦眸光清明地睁开眼。多年的训练让他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力就能在需要的时刻醒来。 因为计划在这里待上几天,邹彦没有像上次那样来去匆匆穿一身军装,而是另带了两件常服。 “麻烦称两斤肉,谢谢。”邹彦把肉票递过去。 卖肉的老板顿了一下,麻利地割下一条肥瘦相间的肉。老板过了一下秤,少了点。瞄见邹彦衣着整洁文质彬彬,不像难缠的样子,他果断割下一小块瘦肉搭在一起。 油票供应有限,顾客喜欢买肥肉回家多熬点油,所以老板舍不得用肥肉补秤。 他把肉用草绳穿好递给邹彦,瓮声瓮气地说:“斤两正好。”卖肉的人中气足声音大,惹得邹彦被前排顾客羡慕、被后排顾客怒视。 桥明县的标准是每人每月供应一斤肉票。这一斤肉县城居民们要精打细算分几次吃,有时候还得留一点预备着来客人。 前排顾客羡慕邹彦能一口气剁两斤肉回家,后面的顾客早早起来排了好久的队,生怕因为邹彦多买一斤轮到自己就没了。 邹彦转道副食品店。 他买的东西不少,糕点、蜜枣、罐头,加上肉正好凑齐四样礼。 店老板是老生意人了,有眼力见儿得很。见邹彦又年轻模样又俊,穿得十分正式,还备了四样礼,主动搭讪:“这是去丈母娘家?” “嗯。”邹彦点头。 干这行的有眼高于顶态度不好的,也有爱说话的。老板并不介意这个年轻人性子冷,一边用油纸包糕点一边乐呵呵地说:“去丈母娘家讲究可多嘞。勤快着点儿,眼里要有活,看到能做的事情就主动做。” 见这冷脸年轻人好像听进去了,老板颇有成就感,把糕点递过去继续道:“老话说礼多人不怪,你买的东西多,你丈母娘肯定喜欢。再照我说的勤快点儿,保管没有问题。”老板拍拍他的肩膀。 邹彦接过糕点道:“多谢,等结婚再来贵店买喜糖。” “那我可等着了!”老板脸上的褶子笑出了花,见邹彦提着肉不方便,他又道,“喏,今天高兴,给你张油纸,把肉包起来。” 树湾队属于县城周边比较大的生产小队,邹彦很轻易就打听到了位置。 等过了指路人说的红旗桥,他到了树湾队的地界。红旗桥就架在树湾队社员们洗衣服的那条河上。 路边正好有个半大的孩子,邹彦捏刹车,双脚支地停下。 在树湾队哪有人骑自行车,只有大队和公社的个别脱产干部才会骑车到处公干。这孩子胆子大不怕生,好奇地盯着邹彦看。 邹彦问道:“这位小同志你好,请问宋虎家怎么走?” 被问话的是队里有名的顽皮小子,小时候头上长癞痢,社员们都叫他小赖子。 头一回被人客客气气叫小同志,小赖子难得有点拘谨。 他不好意思地挠头,又有点兴奋地大声道:“同志你好!大虎哥家啊,我知道。不过现在大伙儿都在外面干活,大虎哥怕是不在家,我带你去队部碰碰运气吧,大虎哥有可能在那里。” 他一溜烟跑出去,回头看见邹彦还在原地,连忙招手:“快点,你快点。我跑得可快了,跟不上可别赖我。”小赖子小同志今天必须把这位同志带到大虎哥面前! 邹彦踩起脚踏跟上。 因为职业关系,他心思缜密。见是个孩子,有可能不知道宋妍家里长辈的名字,故而说出宋虎的名字。他和宋妍还未结婚,要是贸然提宋妍,碰到喜欢说闲话的人可能有不好的影响。 不过这孩子虎得跟什么似的,可见他着实是多虑。 从村口到队部要经过不短的一段路,地里干活的人都直起腰,稀奇地看这个骑自行车的人。一辆自行车要一百多块钱,另外还要自行车票或者十五张工业票,不是庄稼人买得起的。 穿得整齐,还骑自行车,这是干部下乡还是哪家亲戚来了?社员们热烈地讨论起来。邹彦人还没正经认识一个就已经出名了。 到了队部,小赖子朝气十足地说:“就是这里了。大虎哥,你家有亲戚来了,快出来!” “谢谢小同志。”邹彦把车放好,从背包里掏出一对子弹壳,递给小赖子。 小赖子好奇地接过,第一反应是放进嘴里咬。 邹彦制止他:“不能放嘴里。这是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