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结合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去看,鹏城人口数量远低于羊城,基础建设也相对较差,想要开拓对外贸易市场,不是不能,而是困难太大,不是最省时省力的方法。
第二种假设,与沪上的发展规划相类似,以金融经济发展为核心立足点,可现如今的鹏城还是太荒凉了,哪怕人人都知道未来的鹏城前途不可限量,可又有几个资本家敢拿身家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资本家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他们既然能够选择沪上,然后十拿九稳地赚钱,就绝对没人会愿意去赌一个未来极有可能与沪上无比相似的鹏城。
第三种假设,将鹏城定义为科技城市的建设第一站,以高新产业建设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办大事,将鹏城打造为国内第一座科技城。
苏娇杨本人更支持第三种假设,只不过最终的建设规划方案不是她一拍脑门就能确定下来的,需要经过详细地论证。
苏娇杨去找顾书遇时,顾书遇正对着一堆数据发愁。
苏老师,你的直觉没有问题。如果将鹏城定义为科技城市,那我们就完全可以扬长避短,人口基数不足这个劣势将扭转成为优势,科技城市也不要求企业集团的入驻量等等,只不过有一点我们无法保证,那就是鹏城能吸引多少科技企业入驻?我担心一旦押错了注,鹏城就变成一个重工业城市了。
苏娇杨忖了忖,道:我记得滨工大那边研究计算机很厉害,不过受限于滨城的地理位置,理论难以联系实际,你将计算机领域列为鹏城发展的第一注,至于第二注,你将信息产业列进去。
暂时就先定这两注,然后去算鹏城的发展速度,推算一下十年后的经济发展情况,再同沪上发展十年、羊城发展十年相对比,科技发展城市前期的起步过程较为艰难,但科技发展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具体的曲线你是看过的,前面的五年六年可能都毫无寸进,但一旦熬过来转折点,就会迎来爆炸发展阶段。
对了,我们这边也要为鹏城发展加一注,超级列车项目,你也并到鹏城发展规划中去。只要鹏城政府批准,我们的超级列车实验基地就落户在鹏城,以鹏城为起点,以拉萨为终点,修建一条横跨东南与西北的超级主干线出来。
鹏城原本就是苏娇杨规划中的一个发展重点,超级列车落户鹏城也是顺其自然。
顾书遇知道苏娇杨的超级列车项目有多么厉害,听到苏娇杨这么说,他的眼睛立马就亮了,苏老师,您是说真的?要是超级列车落户鹏城,那鹏城的发展规划方案完全可以敲定,只需要到时候再同鹏城当地发展改革委的人沟通确认就好了。
那行,辛苦了,我去看看宋瑮那边的研究进度怎么样。杭城的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难啃。在发展规划方面,内地城市与沿海城市是完全不一样的套路。
苏娇杨转身要走,顾书遇却将她喊住,挤眉弄眼地说,苏教授,咱国防科大有一个大蛋糕,你要不要去分一块下来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