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54(1 / 1)

且和皇后那边,也不矛盾。 而宜太妃,是九王爷的母亲,丽太妃,是九王爷的姑母,都是八王一党的势力,和太后关系不错,又上了年纪,抄写《心经》尽尽意思就够了。 人家四个人和她们可不一样。 苏沐瑶抿了口茶,着实无奈了。 没想到啊,这后宫养老的路这么不好走,连抄一本佛经,都得抄出朵花儿来。 第37章 既然《心经》和《金刚经》都抄不得,那只能往那些不是惯常抄的经文上去想了。 说到这个,瑞太常在倒想起一个人来。 “我听说,皇上打算立迦陵性音方丈①为国师。” 众人闻言,不禁竖起了耳朵。 迦陵方丈的名头在场诸人都知道,他是国内极有名的禅师,康熙爷在时,就对他礼遇有加,只是他本性淡泊,不慕名利,时常云游四海,不知踪迹。 找都找不到,见都见不到面的一个人,怎么立为国师? “你从哪儿听说的?” 瑞太常在喝了口茶,道:“消息也不一定保真,据说,皇上在潜邸时,常和迦陵方丈一起讲经论道,二人交情非同一般,所以皇上刚登基,就派人寻迦陵方丈了,前段时间,修缮大觉寺,就是得到迦陵方丈准确回信,所以给他修的。” 听到这里,众人眼睛皆是一亮。 皇上如此重视迦陵方丈,那她们完全可以抄写迦陵方丈编修的经文啊。 一则不与皇后她们那边争锋;二则迎合皇上的喜好,三则有更多抄写的选择空间,不像《心经》和《金刚经》,一个太短,一个太长,抄哪个都不合适。 商议完毕,众人因为还有正事要忙,就都散了。 回去的路上,苏沐瑶和云墨、春兰谈起这位迦陵方丈的生平事迹,云墨忽然脚步一顿。 她想起了被遗忘在角落的一件事。 “小姐,我记得迦陵方丈也有一只海东青……” “是先帝御赐的……” “听说也是白色的,尾羽沾点黑,说不准……” 说不准飞来她们乾西四所的那只海东青,就是迦陵方丈的那只海东青。 接下来的话,她就不用多说了。 经云墨这么一提,苏沐瑶再一想,竟发现许多细节都对应上了。 首先,白色的海东青,没有扣环,来去自由。 因为主人是方外之人,所以不限制它的自由。 其次,那只海东青馋嘴的紧,每天要吃许多肉肉。 因为主人常年茹素,所以连着它也跟着吃苦受罪。 还有,那只海东青将猎物往她们乾西四所叼。 因为主人是和尚,不愿看到杀生,所以它会把猎物叼回别处。 最关键的是,她写的前三封信都没有回信。 因为迦陵方丈刚从外地云游回来,那前三封信兴许是他座下的徒弟收的,收到后不知该怎么回。 所以说,那盒茶叶是海东青自己叼回来的,是她误会了海东青的主人?(大雾) 一环扣一环,所有的逻辑链都意外而巧合的扣上了。 苏沐瑶暗忖:自从她写了那封言辞锐利的信,也不见海东青捎来回信,大约迦陵方丈是世外高人,不会和她一般见识。 这么一想,苏沐瑶就有些愧疚了,是她先入为主的把人往坏处想。 不应该,实在不应该。 苏沐瑶对得道高僧一直心怀敬意,她也是个有错就会认的性子。 回到乾西四所后,当即研墨铺纸,又写了一张字条: 您是迦陵方丈吗? 这次苏沐瑶谨慎了许多,决定先确定收信人是谁再说。 傍晚时,让海东青捎着,将字条带走了。 雍正看到这张字条时,正在和礼部几个机要大臣议事。 最近,户部那边在怡亲王的指挥下,核对旧账,忙的分身乏术,礼部那边却在先帝丧期结束后,彻底清闲了起来。 一清闲,就开始琢磨别的事,想着后宫妃嫔人数甚少,且都是潜邸中的老人,好几位礼部大臣便开始联名上书,请求皇上选秀,充实后宫。 雍正看这些折子看的心烦,索性将几个上折子的大臣叫过来,当着他们的面,将他们的顶头上司张伯行一顿训斥,道:“太后旧疾发作,朕担忧还来不及,哪有心思选秀,亏你身为礼部尚书,熟读礼法,连这点人伦纲常都不懂?” “啪”的一声,那几本“请旨选秀”的折子被重重的甩在御案上。 养心殿里,一众大臣战战兢兢的俯跪在地上,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从上面看过去,乌压压一片顶戴花翎。 雍正越看张伯行,越觉得自己看走了眼。 他刚一登基,晋升张伯行②为礼部尚书,是因为张伯行为官清廉,从不收取贿赂,结党营私,是难得的“清官”和“纯臣”,为此,还受到过先帝的表彰。 但现在看,当臣子的再清廉、品德再高尚,自身没有足够匹配的能力,还不如贪官污吏呢。 至少不会给人添堵。 雍正揉了揉眉心,道:“行了,你们都下去吧,张伯行留下。” 他本有心要降张伯行的职,但才提拔了他几个月,又把他降下去,无疑是承认自己用错了人。 所以只能另走偏路。 雍正回过神,淡淡问道:“朕记得,你今年六十多了?” 张伯行被刚才那一通发作给吓到了,这会儿正六神无主之时,闻言,忙回道:“启禀万岁爷,臣今年六十有七。” 雍正微一点头,道:“这个年纪,需要多保养保养,身子骨可还康健?“ 张伯行倒也乖觉,毕竟是久在官场上的人了,一下子听出皇上的言外之意,眼底划过一丝悲哀,喉间像是被堵着,酸涩道:“臣最近喘疾发作……是该保养保养,皇上,臣明天会上折子,请求回乡养病,望万岁怀悯下之心,允准臣的恳求。” 雍正“嗯”了一声,道:“你的官职朕会保留着,礼部一应职务先由张廷玉兼任代理,你就放心养病吧。” 张伯行磕了一个头,退出了殿外。 苏培盛见雍正脸色回转过来,感叹道:“陛下,其实张大人也怪不容易的。” 当年去济宁赈灾,朝廷拨发的粮款还没下来,他变卖家财,带着家人和下属缝制棉衣,不遗余力的解救百姓的饥寒。 苏培盛说的这些雍正何尝不知道,可他有他的考量,想了想,道:“传朕旨意,命内务府制一副匾额赐给张伯行,上书“礼乐名臣”。” “是。” 接着,苏培盛将海东青携来的字条呈了上去。 雍正万没想到,瓜尔佳氏还会写信过来,他本以为她很生气,不会再理会这件事了。 或者说……这封信又是来骂他的? 雍正打开字条时,微微屏住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