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凡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秦始皇真不是我爹? > 分卷阅读43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438(1 / 1)

挑刺选择奏章的事,无人再反对。 张婴:…… 这就是赵文说的好消息? 这得被007pua成什么样,才会觉得这是好消息啊! 他呆滞地看着放在案几上的四份厚厚的奏章。 张婴粗瞟了一眼四份卷轴的开篇,每一张纸上的字都写得很漂亮,他没有急着翻阅,还想为自己抢救一下。 他扭头看向嬴政道:“仲父,我对大秦律法大秦制度都不甚了解,这要如何挑刺?” 嬴政很淡定道:“与现存律令律法关系不大,你想到什么说什么。” “可是……” “你当初如何用大饼点拨王丞相的,现在也一样。” 嬴政很平静地打断张婴的话,“阿婴,我让你挑刺,并不代表要你判断对错。你要知道,政策无对错,只有合适与不合适。 你只需要挑出你认为不足的地方就行,正确与否,目前的大秦能否做到,都不重要。你就挑剔点,百无禁忌,畅所欲言。” 张婴没想到仲父会说得这般认真。 他好像有点点领悟对方的意思,但也不敢深想,但仲父另外一个意思他还是抓住了,那就是挑刺,毫无理由地找茬。 他虽然不通读历史,但对古代的科举制度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只是挑刺。 不,应该说是当个随意发挥的杠精,问题不大。 思及此,他也不再多说,低头,胸有成竹地翻开第一卷 。 张婴一点一点地慢慢扫过去,微微蹙眉,然后再从头看了一遍。 半晌,他抬头道:“唔。敢问这一份提议的是,用军爵选拔文官吗?” 他说完,姚贾忽然起身,走了过来道:“准确来说,是先对大秦军爵普及律法,由各个军团的将军从军中举荐一批熟读律法的人,按其军功的大小,向朝廷举荐。 相对应,朝中文臣也应当有强悍的体魄,一份军中履历……” 姚甲在这边详细的说。 他的大意就是,可以培养军人读律法,然后按照军爵大小向朝廷举荐人才当官,另外一方面,他们认为纸张文化普及后会导致学律令的人极速增加,为了筛选,以前从吏而师后就基本可以混个小吏的朋友们,现在不了。必须也要有一份从军的履历,或者家中有爵位让你继承。 张婴:…… 艾玛,草率了。 这好像和科举制度没一毛钱关系啊! 怎么不按套路来。 第171章 偏殿安静了一会。 嬴政看向张婴,眼眸带着鼓励,道:“阿婴,不论对错,畅所欲言。” 张婴抬头看向嬴政,道:“仲父,只能挑刺,不能说优点吗?” 这个提议乍一看。 核心差不多是给大秦军爵一次转业机会,同时强调入咸阳的文臣必须拥有强健的体魄,以及军事素养。 抛开“选拔渠道狭小、拉帮结派”等问题,对于一个知道“重文抑武”历史,以及“外行指导内行”导致的战场悲剧事件的人而言。 张婴对这种建议并没有太大的恶感。 “哈!”嬴政轻轻一笑,目光落在张婴期待的眼神上,平淡道,“不行。” 张婴耸了耸肩,好吧,看来仲父就是要看看他杠精的功力了。 他想了想,道:“仲父。我不反感这个,但我有三个疑惑。 大秦并未给士卒发放军饷,也不提供衣物。但大秦士卒之所以愿意浴血沙场,是因为杀一人,就可以立功,改变命运。 现在告诉他们,军中提供纸张,读书能够离开秦军,前往咸阳当官。那么是不是聪明的人会选择读书离开,军中却多只留些不会读书的莽夫?我们大秦军的将官战斗力会不会直线下降。” 嬴政微一挑眉。 姚贾立刻道:“你这是诡辩。” 张婴双手向下压了压,道:“我知道!不要激动,我也只是提出一个可能性。但你不能否认这个可能性,毕竟人趋利而避害。越是聪明的人,越能抓住机会!姚郎官,你不也是这样吗?!” 姚贾一时哽住。 张婴继续道:“第二个疑问,这个制度和军功爵制度,是单方面依存的关系。 但这么多朝臣聚在一起,应该不是只想讨论出一个军功爵制度的附属品吧。 今日的议题,多半是想借着普及纸张的能力,找到一个,当战场不够时,能取代军功爵制,成为大秦黔首们平等晋升机制的议题吧。 这个军爵举荐制度,几乎完全和军功爵制度绑定在一起。百姓们还是得经历战场之后才能改变命运。这有什么区别呢?” 姚贾一顿,一时哑口无言。 嬴政目光扫了一遍朝臣们的表情,微微颌首,然后看向张婴道:“很好,阿婴继续看下一份奏章。” 张婴一顿,默默咽回刚刚想的第三个条杠精语录。 他翻开第二份奏折,细细的看了一遍,忽然一笑。 嬴政的目光始终落在张婴身上,见张婴笑容灿烂,故意调侃了一句道:“怎么?又是阿婴欣赏的制度?” 其他朝臣们也看过去。 张婴摇了摇头,开口道:“不是不是!这个制度没有多吸引我。但仲父之前让我挑剔军功爵举荐制,我还有些想法没说完,本来以为会浪费。但现在一看到这个郡守举荐制,嗯,换汤不换药,之前想的内容可以直接用上。” 嬴政微微挑眉,饶有兴趣的开口道:“哦?这两个制度在你看来是换汤不换药?” 张婴点了点头,为了保险,补充了一句道:“挑刺方面是这样。” 这时,司马欣拱手道:“敢问婴小郎君对郡守举荐制有何高见?又为何说他与军功爵制度的缺点如出一辙?” 奏章上的这个郡守举荐制是这样的。 大秦郡守每年可举荐人才去咸阳。 一方面是举荐廉吏能吏。这些人才来到咸阳后,由丞相向他们提出几个政治问题,丞相在看过他们的对策后,再决定是留任咸阳,还是送回当地当官去。 另一方面是嘉奖民间的孝子、名士,郡县每年可举荐大孝子、或有德望的人前往咸阳,擅武的可以去皇宫做卫 尉、郎官等。 擅文的可以拿牌他们去博士学宫、四大学室学习,根据他们的才能,分回原籍贯地区工作。 这个制度怎么看都和汉朝的乡举里选制度差不多。 乡举里选制度当然是有优势的,否则也不会用那么多年。 但要对它挑刺,对于杠精而言,真的是分分钟的事情。 张婴道:“高见谈不上。只是我有两个困惑。 首先是举荐廉吏能吏,还是那句老话,我们要的是一个能让大秦黔首,也就是白身能参与的公平选拔的制度。 但能在大秦当廉吏能吏,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