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一面扶着张氏起身,一面笑着回答道。 “倒是我睡糊涂了,”张氏揉了揉太阳穴,笑着说道,“对了,琏哥儿呢?” “您忘了,大哥儿说临走前得多教二哥儿一点,把二哥儿带去读书了。”红豆想起贾琏刚刚被贾瑚带走时哀怨的表情,差点笑出声来。 “是我忘了……” 原来,刚刚又只是一场梦,张氏叹了一口气。 可那场梦,也着实是让张氏有些危机感。 之前,张氏在贾敏出嫁前也教过贾敏家族里的宗妇得想着为家族百年计。 当然,原本,张氏也就是这么做的。这些年里,张氏也联合了隔壁的敬大奶奶,给族里置办了不少祭田。 现如今,族中的四季祭祀和族学的花费也不再是由宁荣两府出了,而是由祭田的出息来支付这些花费了。 而荣国府里头,张氏却是确实没考虑过。 这主要也是,荣国府如今煊煊赫赫,鲜花着锦,这幅假象倒是连带着把张氏也骗过去了。 毕竟,现如今的荣国府账面上是绝对不缺银子的。 不说贾代善和史氏,贾赦和张氏都是有官职和诰命的,每年朝堂都会有俸禄。光是这些钱,就已经够荣国府的日常开销了。 再加上,荣国府还有好些庄子,不说其他,就说平安州的那几个庄子,那些出息也够日常往来的节礼和婚丧嫁娶了。 但授那个梦的启发,张氏突然想到,如今账面虽然不缺银子,可这些开销却还是年年能把账面上的银子都花的一干二净。 现如今,是有贾代善这个国公和史氏这个国公夫人在。 可若是以后贾家以后败落了呢? 而且现如今是家中人口不多,那若是日后家里的孩子多了呢? 婚丧嫁娶都是一大笔钱财。 难不成,真让自家的子弟日后跟贾莅那个亲爹那样靠着吃绝户维持体面? 张氏觉得若是真是如此,那自己怕都是能从坟墓里跳出来。 这么想着,张氏不免为日后多考虑几分,繁盛之家,总得开源节流才是。 节流不是随便能节,可开源却是可以考虑一下的。 当下世家里的钱财来源不过就是为官之人的俸禄和家中庄子和铺子的收入罢了。 子孙的俸禄张氏也没法打算,但是庄子和铺子却是可以再买一些。 “待会儿瑚哥儿带琏哥儿回来的时候,让他来找我一趟。”张氏话音刚落,贾瑚就带着贾琏进来了。 贾琏伙食好,所以长得也是珠圆玉润,要不是贾瑚练了这么久的武,恐怕都不一定抱得动贾琏。 “阿娘找我?”贾瑚闻言,便想把贾琏放下,同张氏讲话。 “哥哥…哥哥…”贾琏双手搂着贾瑚,根本就不愿意从贾瑚的怀里出来,贾瑚一旦想把他放下,贾琏就嘴里胡乱喊着哥哥。 贾瑚叹了口气,只得抱着贾琏坐在了张氏下首的椅子上,刮了刮贾琏的鼻子道,“你这小天魔星。” 张氏看着两个儿子黏黏糊糊的样子,笑着说对贾瑚说道,“他倒是爱黏着你。” “也不知道听谁说了,我要去金陵了,他就他一转眼我就不见了,这会儿搂着我哪里还干放开。”贾瑚笑着抱怨道。 自家弟弟简直就是一个甜蜜的负担啊。 娘俩玩笑完,张氏这才说道,“你去了金陵,若是有好的庄子,便留意着些。” 张氏也是仔细思索过的。 京城这边虽然离得近些,可到底,这边现有好的庄子早就被权贵们瓜分的差不多了。 若是有剩下的也都是那些土地不好的小庄子。 二则,哪怕真是有好的庄子,若是贾家真的败落了,那在京城,怕也是保不住这好庄子。 倒不如买到金陵去,一则江南本来就是鱼米之乡,那边的庄子出息也大多都挺高的。二则,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哪怕贾家真败落了,但是凭着祖上的功德,在江南,必然也没人敢欺负。 “咱们家要买庄子?”贾瑚疑惑道。 “也不是非要买,不过哥儿若是有看好的,倒也不妨买下来。”张氏摸了摸贾瑚的脑袋道。 贾琏确实舍不得自家兄长走,等到贾瑚要去金陵那一日,贾琏就差钻到贾瑚的行李中,跟贾瑚一起去金陵了。 “不…哥哥…不…”看着贾瑚要走,贾琏哭得撕心裂肺。 “平日里也没见你这么黏瑚哥儿,要不你跟着你哥哥一起走罢。”贾赦逗贾琏道。 贾琏年幼,也看不出贾赦这是在逗他,只当是真如此,这会儿开始闹着要跟贾瑚一起走了,一个劲地催着自己的乳母道,“走,跟哥哥…走…” 张氏连忙从乳母手里接过贾琏,又瞪了贾赦一眼道,“大爷也真是的,逗二哥儿做什么?现在好了,他都当真了。” 说完,也不理贾赦,只抱着贾琏同贾瑚说话,叮嘱道,“大哥儿路上千万当心,若有什么事情,只管叫小厮家丁们去干,得闲了多给家里写信。” 贾瑚一一答应下来,又安慰贾琏道,“哥哥没多少时日立马就回来了,等哥哥回来了,给你带礼物好不好?” 贾瑚安慰了半天,贾琏这才抽抽噎噎地止住了哭声。 安慰完贾琏,贾瑚又跟家中的长辈一一告别,这才登上了船。 同贾政他们一样,贾瑚也是事先顾好的大船,一路沿着大运河向南便是。 虽然说贾瑚没带丫鬟,只带了两个小厮。但 因为史氏和贾代善也都不怎么放心贾瑚独自去金陵,所以又特地拨了一些会武功的家丁跟着贾瑚。 所以,虽然说是大船,可船上一人一间,倒也是住的满当。 先开始在江水的时候,贾瑚倒也还是有一些文人墨客的兴致,甚至还想着对着广阔无边的江面吟诗作对。 可接下来几日的路程,面对的都是白茫茫的江面,贾瑚便失去了兴致,也不愿意再去甲板上吹风了,只管自己在船舱里看书。 “大哥儿来了,大哥儿来了。” 却说卢氏心细,自接到京城的信以后,便算好了日子,早早地打发了人在码头等着贾瑚。 贾瑚下船便看到贾政的小厮,带着几个人和运行李的马车等在码头边上。 哪怕是卢氏照着信里说的贾瑚出发的日子算的日子,但到底路上船行驶的时间也不是一定的。 所以,这小厮在这码头上都已经等了四五日了,这会儿看到贾瑚,小厮可不就是高兴的不行么? 他可算是不用再在码头上等着了。 见到贾瑚,小厮兴奋地喊了一声,又连忙迎上去,对着贾瑚打个千道,“哥儿可算是来了,二爷和二奶奶自打接到家里的信以后,便日夜盼着哥儿来呢。” “劳烦二叔和二婶惦记了,”贾瑚点了点头道,又对着小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