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瑚的吩咐,鸳鸯虽疑惑,脚下却是一点都不迟疑,连忙道,“奴婢这就去。” 看着鸳鸯去请贾代善了。贾瑚这才带着赵知文进了内室。 原本贾琏等人都在椅子上安安静静地吃点心呢,看到贾瑚进来了,这三人连忙站起来。 贾琏等人向来是黏贾瑚得紧,看到贾瑚,元春和贾珠连忙就从椅子上跳了下来,一人一边往贾瑚身边来,贾琏年纪已经大了一些了,倒是不好再跟幼弟幼妹们抢兄长,只站在边上,眼巴巴地看着兄长。 赵知文到底也年纪小些,骤然进了荣禧堂,又看到这些人,到底是有些紧张,只亦步亦趋地跟在贾瑚后头,倒是让元春等几人都没看到他。 直到元春和贾琏一人一边抱住了自家兄长的大腿,,这才看到,自家兄长身后竟然还跟着一个人。 这人不会也是来跟他们抢大哥哥的吧? 元春和贾珠顿时就生出了一些警惕心来,双胞胎一边搂着贾瑚的腿不肯松开,一边默契地盯着赵知文看,妄图从赵知文身上看到点什么。 赵知文原本就有些紧张,再加上被龙凤胎盯着看,越发紧张了两分。 在这荣禧堂里,赵知文最熟的就是贾瑚,当下又不由自主地靠近了贾瑚两分。 就这靠近地两步,让元春和贾珠顿时警铃大作,这人果然是来同他们抢大哥哥的,两人异口同声道,“大哥哥,他是谁?” 原本,几个孙辈们和睦,史氏自然是乐得看到的,所以也没怎么管元春等人黏着贾瑚,只跟着赖大家的几个管家媳妇们闲话,这会儿听到元春和贾珠的话,才抬头看到贾瑚身后还跟着一个小乞丐呢。 “瑚哥儿,这是……”史氏没想到,大孙子不过是出门去买个书,怎么就带了一个小乞丐回来了? “祖母,等祖父来了,孙儿再解释吧。”贾瑚对着史氏作了个揖道。 “你不许跟我们抢大哥哥……”元春看着原本最疼自己的自家祖母,都没帮自己赶走这个抢大哥哥的坏蛋,当即,决定自力更生。 说着,元春还想着扒拉开捏着贾瑚衣角的,赵知文的手。 “元姐儿,别胡闹,他是……”贾瑚原本正要劝元春,就听到贾代善的声音从外头传来。 “瑚哥儿是有什么事情,还得喊我回来?我正跟那些清客们讨论要如何布置梨香院呢。” 贾代善既然已经退了下,那下一步便想着要将荣国公的爵位传给贾赦了,那倒时候他与史氏便是府里的老太爷和老太太了,再住在荣禧堂这个正院里便也有些不合适了。 所以,贾代善便想着收拾收拾梨香院,作为他和史氏的养老之所。 甚至,贾代善都想着,当即就将爵位给了贾赦算了。 只是如今的皇帝,敏感得很,贾代善也懒得再去刺激皇帝一回,这才决定将爵位这事再拖上一拖。 “祖父,这个小孩是孙儿在外头捡回来的……” 贾瑚只说到一半,便被贾代善打断道,“捡了个小孩回来就捡了个小孩回来呗,又不是你在外头生的,这还要叫我回来作甚。” 贾代善有些不耐烦,这又不是什么大事。 “这孩子说他的母亲,是您的女儿……” “什…什么?老子的女儿?”当下不仅仅是贾代善楞了,连带着史氏都愣住了。 “所以他跟林家表弟一样?”元春年纪到底小一些,也不懂其中的道理,只换算出来,眼前这个跟自己抢大哥哥的,等同于林家表弟。 所以,这是表弟? 第172章 “什么表弟,他比你大,应该是表哥。”贾琏下意识地反驳了元春一句,“祖母是不是?” 史氏这会儿可没什么心思来给贾琏和元春分辨到底是表弟还是表哥,这会儿,史氏只觉得脑子嗡嗡的。 瑚哥儿向来就不是那种不靠谱的人,既然瑚哥儿能将眼前这个人带过来,那就意味着至少这个小乞丐不是那种来碰瓷或者打秋风的。 再加上这小乞儿的脸上还是能略微看到一些贾代善年轻时候的痕迹的,所以史氏心里就已经信了七八分,这小乞儿真的就是贾代善的外孙。 可贾代善这明面上的几个女儿,哪怕嫁到不好如同大姑奶奶一般,但也不至于家中贫困成这样,让家里的孩子还得沿街乞讨。 除非根本不是贾代善明面上的女儿,而是外室所生。 史氏年轻时还爱吃几分闲醋,但哪怕是爱吃醋,可到底还不是贾代善早早地有了个庶女,还都是生在她前头的。 更何况到了如今,孙儿都快娶妻了,史氏更是连醋都懒得吃了。 只是,这外室所生那就不是吃醋不吃醋的问题了。 而是,事关贾家和史家的脸面的问题了。 把贾代善这样的大丈夫都逼到置外室的地步了,这史氏得有多小气能吃醋。 史氏向来就是要面子的人,史氏都能想象出,出了这样的事情,到时候旁人会如何在背地里笑话自己,笑话史家和贾家。 这般想着,史氏就恨恨地瞪了贾代善一眼,这都叫什么事啊。 “你是平安侯府家的?”贾代善莫名其妙地被老妻瞪了好几眼,他还一脸懵逼呢,“叫什么名字?” 贾代善也不是管不住自己下身的人,而且还在这上头吃过一个小亏,贾代善自然也是确定得很,自己没什么流落在外头的女儿。 贾代善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那个不怎么靠谱的大女儿。 难不成是她在平安侯府嫉妒成性,导致平安候只能将庶子养在外头,还流落成了乞丐,所以这才没法子找上了荣国府来了。 毕竟,作为庶子,那也得喊嫡母一声母亲,说是荣国府的外孙,倒也没什么错。 “什么平安侯府?”赵知文后退了一步,这实在是不在他的认知范围之内,再加上这会儿满屋子的目光都是看向他的,他越发紧张了几分,只喏喏道,“我叫赵知文。” “姓赵?”虽说是多年不曾往来了,但到底女婿家的姓氏贾代善还是知道的,“你是从平安州来的?” 当初因为一些事情,二女儿嫁给了平安州一个姓赵的戍边校尉。 这莫不是二女儿家的孩子? 这实在是不怪贾代善根本没往自己那个二女儿那方面想,实在是,早在多年前,他们的父女情分就已经断了。 依着二姑娘那个性子,怕是连荣国府这个字都不会提起,又如何会让自己的儿子找到京城荣国府来。 更何况,从平安州到京城,那可真真算得上是千里迢迢。 眼前这个小孩实在是难以想象,是如何孤身一人千里迢迢来京城的。 这般想着,贾代善不免皱起了眉头,“你爹娘呢?怎么让你一个人来了京城?” 赵知文这些日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