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藏了很多书的许明。 这两人都没被征召入伍,肯定有自己的人脉。 但蔺相如选择了假装没看见。 为了赵王愚蠢的贪婪,赵国的平民们已经失去了大部分他们辛苦种植了一年的粮食。蔺相如担心,当这场战斗结束,或许赵国士兵们留在家中幼子会饿死大半,赵国平民的下一代会少一大半。 在朱襄的帮助下,平民们藏了些“草根”果腹,赵国平民的下一代才多了一些长大的可能性。 蔺相如在天气不错的时候,也会拄着拐杖跟着朱襄去田地里转悠。 他也看到了平民脸上的凄苦,但他同时看到了平民望着朱襄的眼睛中带着感激和希望。 他还听到了一位老者悄悄对身旁的孙儿说,“朱襄公路过的时候,你去摸一摸朱襄公的衣角,朱襄公会保佑你长大,保佑你活到见到你阿父回来的那一天。” 朱襄推广土豆,并欺瞒赵国征收粮食的官吏的事传了出去,又没完全传出去。 附近的平民只知道朱襄公能让他们不饿死。至于具体怎么做的,乌合之众的平民们居然守口如瓶,没有泄露半分。 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当然,也有人认为,平民们没有智慧,他们或许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如何得救。 朱襄的名声再次远播,从上党逃来的平民也聚集在邯郸城周围的荒郊野外,希望得到朱襄的指导。 种植粮食的时令已经不重要了,只要朱襄说能种,他们就会把自己珍藏的种子撒进泥土里,勒紧了裤腰带耕种,等待着收获的时候。 无数流民中流传着传说,只要见到了朱襄公,就能活。 朱襄也听到了这个传言。他终于撑不住,借口去山上寻找能救荒的植物,独自坐在山中树墩上,将脸埋在双臂中,痛哭了一场。 他根本没办法让这些人都活下去。就算是救荒的土豆,也救不了每一个失去了田地的流民。 事实上现在每天都有人在被征收粮食后饿死,但没有人因此而责备他。还活着的人仍旧相信那些虚无缥缈的传言,将他当做能活人无数的神灵。 朱襄以为自己是独自上山。曾经主动保护他的游侠儿,都已经被征召入伍了。 但墨家人和农家人正跟在他身后百米处不说,甚至荀况和蔡泽都有些不放心他,亲自上山偷偷跟着他。 嬴小政吵着要找舅父,蔺相如牵着嬴小政的手,在扈从的护卫下也上了山。 他们在不同的方位躲藏着,可能发现了其他人的存在,也可能没有发现。 他们都静静地听着朱襄的痛哭,听着朱襄痛苦地自言自语说着自己的没用,然后悄悄在朱襄整理好情绪下山时,跟着一声不响地下山,并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嬴小政再次来到了梦境房间中,想起了自己看到的这一幕。 他抱着双膝,小脸有些无精打采。 “舅父心肠太软了,这样不好。” “就算朕当了皇帝,也不可能让天下每一个人都不饿肚子。舅父怎么会做得到?” “舅父就不能过得自私一些,多想想权势财富这些令人高兴的东西吗?” “而且赵国迟早会被朕灭掉,舅父对赵国平民感情这么深厚,到时会不会与朕敌对?” 嬴小政自言自语,语气有些委屈。 舅父对自己好、对舅母好就够了,怎么连不相干的人都要放在心上?还要为那些人哭泣? 舅父这样,会不会伤心病倒? 嬴小政戳了戳自己的虚影:“你不是功过三皇,德高五帝吗?能不能帮我想个办法保护好舅父?” 虚影根本不会说话,只是一个数据库。 嬴小政气鼓鼓地又戳了戳自己的虚影,并骂了一句“真没用”,然后下线睡觉。 什么皇帝的智慧啊,还不如我等会儿给舅父一个抱抱呢。 离开梦境房间后十分“聪慧睿智”的嬴小政,果真给了朱襄一个爱的抱抱蹭蹭。哭过一场后已经调整好心情的朱襄果然很高兴,笑着与嬴小政玩了半天的举高高。 现实很无奈。朱襄知道自己不是什么神灵圣人,救不了所有人,仍旧像以前一样做力所能及的事。 他优先帮助自己的邻里乡亲,然后是邯郸周围有地、有劳动力的农户,再之后是普通的赵国平民。至于流民,他假装没看见这些人的存在。 人的精力有限,人的感情也有亲疏远近。理想是一回事,但朱襄是个能看清现实的人,他不会因为理想而影响手边该做的、能做的事。 朱襄的情绪和努力,在七国中,甚至在赵国中都是微小的涟漪,无关大局,也不会影响国事。 唯一的变局,大约就只是廉颇在长平尝试种土豆,以替代部分军粮了。 廉颇所做的事传到了秦军那里。 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就将秦国上下变成了一个耕战机器。在秦国,平民只能选择种田或者打仗,如果擅自做别的事,比如经商,都会被罚。 秦国如此重视耕战,秦将王龁一听到赵将在营地里种植没听说过的粮食作物,立刻警觉起来。 哪怕王龁现在还在攻打上党,离长平还很远。他也派斥候去打探消息。 斥候付出了一半的人,成功挖来几株土豆。 王龁和一群将领围在土豆旁抓耳挠腮。 “这个怎么吃?” “据说是吃根。” “我看这个有些像芋头!”一个来自巴蜀的将领道,“它是不是种在水边?” 斥候道:“种在旱地。” 来自巴蜀的将领道:“能种在旱地的芋头?这是好东西啊,虽然不能替代粮食,但饥荒的时候能果腹!” 王龁皱眉:“赵人在营地种植土豆,恐怕这个土豆不仅能果腹,还有能不经过精耕细作也可以结果的本事。” 一个副将道:“赵人补给本就比我们更容易。廉颇擅长守城,再加上土豆,粮草更不缺,恐怕会成为大患。” 王龁何尝不知?他就是敏锐地察觉了这一点,才会派斥候去偷土豆。 秦国攻打韩国上党,已经打了两年多,消耗极大。赵人突然横插一脚,在军势上就是以逸待劳。如果赵人要靠着充足的粮草和坚固的城墙且战且退,死死拖住秦国的兵锋,以秦国目前的补给情况,恐怕会被拖得不败而败,无奈退兵。 廉颇在军营中悠悠哉哉地种起了土豆,这很明显不是要出兵和秦国决战的架势,而是要和秦国打持久战,拼补给了。王龁想想就觉得头大如斗。 “写信回咸阳,请君上定夺。”王龁最终选择放弃思考。 他只会打仗,打仗背后那些复杂的事,还是交给朝中其他人吧。 最好把他家主将,武安君白起将军派来继续给他当主将。他多想什么都不思考,武安君说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