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557(1 / 1)

黄歇反问道:“为何不是我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只是朱襄让我看清了自己。” 他深呼吸,站起来指着自己的胸口道:“我虽重富贵,也看得见庶民的艰辛!” 他双手平端,躬身与地面持平:“项将军!歇用五座小城借项将军的兵一用!” 项燕再次叹了口气,起身将春申君扶起来,道:“不是我不愿意借给你兵,实在是上次打败,楚王对我有诸多不满。我不敢轻举妄动。” 项燕被楚王冷落了。 不是因为焚城迁民,也不是因为溃兵成匪患。 这种事很常见,不会有哪个国君会为这点小事生气。 虽然有士人怜惜楚民之苦,也有人写文章抨击项燕,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战乱,庶民之苦太多了,多得大部分人习以为常了。 若不是现在有个体恤平民,也出身平民的朱襄公横空出世,连抨击项燕的声音都没有。 楚王冷落项燕,只是因为项燕战败了而已。 其实项燕虽然没有攻下广陵城,但拔除了长江北岸除了广陵城之外所有城池,功大于过。 但楚王早就忌惮项燕声势过大,此次只是借题发挥。 项燕一边被士人抨击残忍,身为楚人居然残害楚人,一边又面临楚王的故意打压。所以回到陈都后,他闭门不出,低调避祸。 不过项燕仍旧紧紧攥着兵权,项家的精兵仍旧是楚国最强的一支,即便是楚王也不敢夺。 春申君为支持楚王,改封地为郡县,只管理行政和财务大权,交出了自己的兵权。 楚王不愿意动兵帮助收割,春申君只能来求项燕。 但即使春申君承诺将封地割据一部分给项燕,项燕还是拒绝了。 春申君以袖掩面,哭着上了马车。 项燕送春申君车驾离开,表情有些难堪。 项燕身边的族人都面露不满,说春申君怎么学了庶民朱襄那点见不得台面的仁慈,居然让士人下田帮农人收割,简直丢尽了封君的脸。 但项燕的心却动摇了。 他想起了在战车上东倒西歪,狼狈不堪的长平君。 世人都称赞长平君,连广陵城的楚人都愿意为长平君赴死。他真的能否认长平君那些丝毫没有贵族体面的行为吗? 项燕静坐一夜,第二日点了三百奴仆借与春申君。 只是奴仆,不算丢了贵族的身份。项燕想。 春申君驾车在陈都哭着“乞讨”了好几日,眼睛肿得都睁不开了。 碍于春申君脸面,这家借一百奴仆,那家借两百家丁,太子启还向楚王求了一千奴隶。春申君凑了五千人,终于能成行了。 太子启送春申君离开时,递给春申君一块令牌,道:“凭借此令牌,春申君可在楚国任意郡县粮仓获得粮草补给。珍重!” 春申君知道太子启为在楚王面前求得这块令牌,在宫门前跪了一天一夜,跪得晕厥过去。 他有一种吾道不孤的畅快。 “交给微臣。”春申君拱手躬身,“太子珍重。” 春申君领着杂牌军离开,去帮楚人抢收稻谷。 虽然已经晚了几日,许多稻谷可能都已经生芽,但只要去做,亡羊补牢,总比袖手旁观好。 楚国的饥荒在春申君的奔走下暂时压制,又暂时归于平和。 南楚国继续混乱,但贵族却过得更好了,得到了许多土地和奴仆,充实了军队和家丁。 虽然有大批楚人流离失所,但这些楚人都涌向了广陵城,没有给南楚国君臣造成太大麻烦。 麻烦都被自诩仁德的朱襄公吃了。 这让南楚国君臣在大败之后,终于找回了一点场子。 …… 朱襄忙着安排流民垦荒时,得知了春申君的事,立刻派人将抢收经验和能用上的新农具图纸,快马加鞭送给春申君。 “朱襄公,你将扇车等新农具图纸写信交予春申君,会不会有人抨击朱襄公私通楚国?”李斯十分担心。 韩非说得更直白:“朱襄公,增强楚国实力,对秦国无好处。” 朱襄摇头:“我已经派人给秦王写信,秦王会同意。春申君此次帮助楚人抢收稻谷,做得越好,他就越危险。我助他成功,不仅救了无辜楚人,也……” 朱襄停顿了一会儿,叹气道:“他包揽此事,恐怕心中也知道结果。待春申君被楚王责备,他现在对楚人的仁慈,都会变成插往楚人心口的刀。” 政治小白韩非和李斯十分疑惑,异口同声问道:“为何?” 朱襄道:“因为公子启。公子启太优秀了,与春申君配合默契。楚王在忧患中,会欣喜自己已经成年的儿子回到身边。但现在楚国危机解除,楚王看这个过于优秀的成年太子,心里恐怕滋味不好受。原本只能依靠楚王的春申君,居然得到了太子的看重。这在楚王眼中,可能会认为春申君背叛了他。” 朱襄叹了一口气,继续道:“春申君清楚这一点,所以在项燕崭露头角的时候,他故意低调,并且交出了兵权,竭力降低存在感,以求保全自身。” 李斯的脑海中破开了一丁点的迷雾:“现在春申君为又将陷入饥荒的楚人挺身而出,他做得越好,获得的声望越大,楚王心里就越不能容他?” 韩非皱眉:“楚太子难道不知道楚王心结?他为何要掺和进来?” 朱襄再次叹了口气,道:“据吕不韦留下的暗线信中所说,楚太子为保全春申君,本已经故意不与春申君结交。但抢收和赈济楚人之事,楚王不松口,春申君不能成行。春申君迎回楚太子,原本站在他这边的楚后深深厌恶他。能为春申君在宫里说得上话的人,只有楚太子。” 春申君知道此行危险,仍旧去做了;太子启知道此举会让春申君陷入危险,仍旧帮助春申君。 若太子启成为楚王,说不定他与春申君真的能共谱一场明君贤臣的鱼水情,令楚国焕发第二春。 如果没有秦国在的话。 李斯和韩非不由有些敬佩楚太子和春申君了。 即使两人是秦国的敌人,但敌人也可以值得尊敬。 朱襄则有些疑惑,历史中的春申君似乎更执着于自己和家族的富贵,与现在的春申君判若两人。 但朱襄转念一想,春申君流传后世的最大成就,是在战乱中也兴修水利,治理洪涝,鼓励开垦,进行了江东早期的开发。这也是“申城”一词的由来。 春秋战国时代封君无数,会治理开发自己封地的封君寥寥无几,这说明春申君比其他封君的视线略低一些,能看得见黎民。 哪怕只看得到一点,那也是看见了,比睁眼瞎好。 春申君本就有这样的潜质。 他现在看得见更多的黎民苍生,是因为自己吗?朱襄看着好感度列表,春申君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