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 为什么一向胆小怯懦的三阿哥变得这般嚣张放肆,还敢用小宠轮番捉弄万岁爷? 为什么万岁爷明明看起来很生气,但是见到三阿哥就啥脾气也没了? 为什么他完全猜不透圣心了? 康熙一直睡到快到午时,才晕乎乎地被生生热醒了。 只不过他一睁开眼就懵了好一会儿,自己这是在哪里? 过了一会儿他才想起来,哦,他早上心疼胤祉,陪他睡觉来着。 嗯? 康熙一低头,就看到胤祉枕着他的手臂,整个人贴在他怀里,好像个小火球一样,热得他全身都是汗,自己也是满头大汗。 房内早就被梁九功给放上了不少的冰盆,父子俩却睡得谁也不舒服。 康熙哭笑不得,可看到胤祉恬静的睡颜,他还是没有马上推开这个小火球,而是缓缓地抽走自己酸麻到差点没知觉的手臂,轻声喊梁九功进来伺候。 梁九功动静极轻地走进来,看到皇上僵硬的动作,心里又是一阵惊诧:恐怕连当年的太子殿下,都未曾被皇上这般小心对待过。 ——当然了,皇上还是最宠爱太子殿下的,只是也对太子殿下极为严苛,是绝无可能允他睡懒觉的。 康熙又被伺候着洗漱了一番,就在梁九功以为勤政的康熙要回乾清宫去处理堆积的奏折时,就听到他说: “你去,帮朕把奏折搬一些来。” 梁九功一时愣住:“(⊙o⊙)…” 康熙瞥他一眼:“快去。” 他已经答应了胤祉,让他十二时辰跟着,除非胤祉自己放弃,他不能言而无信。 要回乾清宫,也要等胤祉醒了。 却没想过,直接把胤祉叫醒或者抱走,他现在正心疼着这孩子,以为他跟自己一样昨晚没睡好呢。 结果梁九功刚把奏折搬来,胤祉醒了。 他不习惯自己的私人空间被陌生人占用,于是康熙问他要在这里还是跟他去乾清宫的时候,他果断选择乾清宫。 康熙就知道,他是个懂事的孩子,不会耽误自己的朝政。 为了亲近自己,竟然愿意克服怕生的心绪,跟自己会乾清宫? 回去的路上,康熙故意问他:“你盯着汗阿玛,不怕生人了?” 胤祉摇头又点头,最后写:‘汗阿玛不是生人,汗阿玛会护着我的。’ 有汗阿玛在,胤祉相信没有谁敢对他指手画脚的,也没有人敢盯着他看。 他相信,在这个时候汗阿玛应该还沉浸在昨日的愧疚之情里,绝对是会护着自己不被其他人再刺激的。 胤祉知道,这愧疚之情维持不了多久了,所以当然要在这份愧疚消失前,趁着汗阿玛没有对自己失去耐心,折腾汗阿玛讨回本了,不然他被骗了半年的事情,真的气不过! 为这,他努力克服社恐也要在康熙的底线上来回蹦跶,以后说不定就没这种机会了呢。 等到真的触及汗阿玛真正的底线,自己到那个时候再认怂好了,反正认怂这种事情,自己再熟练不过了。 康熙不知道他心中所想,只觉得自己在胤祉的心目中地位居然这么重要,胤祉如此孺慕他,相信他,他当然是会护着他的。 于是胤祉跟着康熙回了乾清宫,却不是去勤政殿,而是先去了南书房。 这里是康熙和内大臣们议政的地方,平时连太子都不会让他来。 然而今天三阿哥却来了! 还是皇上自己牵来的。 众人完全愣住,皇上这是什么意思? 抬举年仅六岁的三阿哥,那太子怎么办? 不等大家胡思乱想发散,康熙已经直接跟大家论起了国家大事,其中不乏各种机密之事。 其中最惊诧和多思多疑的,当属纳兰明珠和索额图了。 索额图是太子母族,纳兰明珠虽然跟大阿哥明面上并不亲近,但在别人眼中跟惠妃同属那拉氏,跟索额图又一向不和,会被人认为,两人是分别支持两位皇子的不同立场。 三阿哥母族马佳氏,虽有图海,但他最近重病,已经是退出南书房的趋势了。 所以……皇上就让三阿哥,自个儿来了? 而南书房的汉人大臣,是立嫡子为储君的坚定支持者。看三阿哥就坐在一旁,‘默默听着’大家议政,还写写画画的,最终还是没忍住出了声。 最先出声的是德高望重的大学士冯溥,“皇上,您让三阿哥在此听政,是何意啊?” 康熙一怔,“听政?太傅误会了,朕只是让三阿哥在此伴驾而已。” 冯溥直言进谏,“皇上,恕老臣直言,南书房所议乃军机大事,此举不妥。” 康熙不以为意:“太傅多虑了,三阿哥才六岁,且在尚书房读书不足十日,能听懂什么?” 康熙觉得,如果胤祉聪明,想要独善其身的话,是绝对不可能将南书房里面的事情给透露出去的。 这些事情关乎大清国祚,但却并没有关乎胤祉自身。 但是大臣们可不这么想,他们并没有因康熙这话安心,“不如请三阿哥于偏殿等候?” 康熙看向胤祉,胤祉望向窗外,康熙也跟着他看过去。 接着就对上乌鸦‘虎视眈眈’的视线。 康熙:“……” 康熙:“朕言尽于此,尔等快些想对策,莫要顾左右而言他!” 康熙暗自叹息,这些大臣,知不知道,朕可是为了你们不受‘暗器’之苦? 满汉大臣皆面面相觑,最后被康熙威严的视线一扫,不敢再置喙。 胤祉在心里偷笑。 不过,连他自己都没有发现,在汗阿玛身边,自己竟然没有因为被大臣们议论而感到社恐,反而很自在。 胤祉其实无心听他们说什么的,但今日他们议论的正是台wan的局势,胤祉想到后世的局势,瞬间好奇起来。 因为他记得清朝时期,康熙是收复了台wan的。 他不由便竖起耳朵听了。 原来,去年郑经病死、郑经长子被杀,袭延平王的是十二岁的次子郑克塽,如今正是攻下台wan的好时机。 今日商议的就是由朝廷出兵,应当由谁来统领军队。 有趣的是,满人支持的是满人官员,汉人支持的是汉人官员,也有和稀泥的,说是多人同心合力,定能平定海疆。 胤祉一个不懂军事的人听了都觉得好笑,在领兵的事情上,哪有什么同心协力会更好的事情? 果然,汗阿玛一直拧着眉,最后他点了明珠的名,让他一个人说。 明珠一直都没发表意见,此时被点名,察言观色回禀道:“多人共同统兵反倒会互相牵制或互相推诿,不如由一有才能之人,统一指挥。” “那端范认为,谁是这最有才能之人?” 明珠:“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