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26(1 / 1)

综复杂。就算公主您管得了这一地、这一时,却管不了大清数百数千州县……” 胤祉:“……” 容若这也太悲观了,不,更准确地说,是‘丧’。 梧云珠听得火大,“照你说,我们就不该管了?” 容若不想惹她,“小的听三爷的。” 梧云珠看向胤祉,胤祉反问她:“你想,怎么管?” 梧云珠愣了愣,特别光棍地说:“怎么管?你聪明点子多,你想办法呀。” 胤祉:“…………” 胤祉看向吴尔衮,吴尔衮:“……呃,查查那地方官有无贪墨,让他吐出来?” 容若立刻叫停:“咱们无官身,师出无名,最多只能收集证据,交与知府、巡抚等。” 梧云珠:“那就去收集证据!” 一名侍卫忍不住插话,“小主子,咱们哪里干过这个,别弄巧成拙了?” 梧云珠瞪他一眼,“那要你们何用?!” 侍卫不敢说话。 胤祉这才写字道:‘太麻烦了,收集证据绝不是一两日能办到的,而且其中弯弯绕绕太多,一时也理不清。’ 梧云珠没想到胤祉也是这样的态度,顿时憋住一口气,不说话了。 胤祉:‘但这东昌府赈灾的事情我会管。’ 梧云珠的眸子这才又亮起来,“怎么管?” 胤祉:‘等汤大人来。’ 众人:“……” 所以您的办法,就是这麻烦事让汤大人来做么? 胤祉没做解释,很快赫奕回来了,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问胤祉:“三爷,是不是这个东西?” 胤祉接过纸包打开,梧云珠凑过去看,却见里面是粉色的、像成人手指般大小的—— “虫子?!”梧云珠吓得跳起来。 胤祉噗嗤笑了,赫奕解释道:“这不是虫子,是胶州海边的海肠,晒干后的样子。” 梧云珠:“就是很像虫子啊。” 又问:“就是这个东西让这汤饺子如此鲜美?” 胤祉点头,“磨粉,起锅前、撒入。” 梧云珠摇头拒绝:“如果是这样,我宁愿不要那么鲜,我才不吃虫子!” 胤祉好笑又无奈,把海肠干又给了步山,只说了两个字:“商机。” 步山眼前一亮,“爷您说得是啊!不过这东西是海边都有,还是就胶州才有?” 胤祉:“渤海、一带。” 步山明了,“小的记下了。” 用过早点,众人出了茶馆,又有一群乞丐试图拱上来讨饭。 赫奕厉声一喝:“去,排队领包子,插队的不给!” 包子是方才胤祉让他们多买的,就是为了送给门口的乞儿们吃的。 赫奕威势太足,乞丐们不敢造次,很快就排成长长的队伍。 不过包子不多,方才他们把这一片小集的包子馒头都买完了,也只够给每个人发一个的。 梧云珠看着拿到包子的乞丐那狼吞虎咽,眼冒绿光的样子,又惊惧、又悲悯,“要不,再给他们点钱?” 步山笑道:“主子您信不信,您要真敢这么大方,东昌府的乞丐和流民会满城找你。” 梧云珠错愕,随即搓了搓起鸡皮疙瘩的胳膊,“算了算了。” 可当听到乞丐队伍里有人说家里人生病没钱治,她又起了恻隐之心。 “怎么办?” 胤祉 没有全信,看向步山。 步山道:“这样,爷,您别直接给钱,一会儿让侍卫跟他们去瞧瞧,若是真的,再给点钱买药。” 胤祉觉得可行。 步山又道:“但不能给太多。” “为什么?”胤祉奇怪。 步山不知道想到什么,冷笑一声才说,“小时候的事情我忘了很多,但我一直记得我爷爷跟我说过‘升米恩、斗米仇’。” “什么意思?”梧云珠没听过这句话。 “您看这些乞丐,今天您给他们一个包子馒头他们感恩戴德。但若是您多给几天,再有一天不给了,他们会恨您。” “啊,为什么?”梧云珠想不通。 步山却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吴尔衮道:“可能是给多了,他们觉得你很有钱,没有给够他们的想要的,就觉得你不够好心?” 胤祉表示懂了,转头让吴尔衮安排两个侍卫去办这件事。 等派完包子馒头,侍卫们强制驱赶,乞丐们才散去了。 一行人准备在东昌府逛逛,见多识广的容若成了大家的临时导游。 “可以去城中的光岳楼看看,此楼与古诗中的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等并称十大名楼。” 他这么一说,胤祉和梧云珠都感兴趣了,赫奕便去找人问路看怎么走? “说起来,大清第一位状元傅以渐,就是出自东昌府的名门望族傅家……” 容若话音落,旁边就有个声音接话道:“正是!不过咱东昌还有其余四大家和五小家,诸位爷可要听小的讲讲?” 有人搭讪,侍卫们警觉起来。 胤祉看过去,见是一个端着破碗、衣不蔽体的少年,虽然模样很惨,但眼神很亮,直勾勾地盯着胤祉瞧。 仿佛……盯上了一头大肥羊。 胤祉做慈善,但不是冤大头,他对步山耳语几句。 步山便问少年道:“你带我们游府城,要多少钱辛苦费?” 少年眼神一阵火热,但很快又沉静下去,“十文钱如何?要是小人讲得好,贵人们再看着给点赏钱?” 除了胤祉,所有人都愣住了,就只要十文钱??? 还以为这小子是来宰客的,没想到眼界这么窄。 不料步山听了三爷耳语,还砍人家的价:“五文钱,讲得好再赏你。” 乞丐少年:“没问题!小人姓唐,贵人们叫我小唐就行。” 胤祉笑了,“带路。” 第123章 第 123 章 小唐一迈步, 众人才发现,原来他瘸了一条腿。 一名侍卫顿时皱眉,觉得他在戏耍他们, “你这……” 谁知被胤祉扯了下, 慌忙止住了话头。 “无妨。”胤祉说。 小唐假装不知道, 开始边带路边讲东昌府的历史故事。 “咱东昌府啊,不但出了大清第一个状元郎, 自大清开国以来,出了三十二位举人、十七位进士……” 众人初时不觉有什么, 但随之他讲得越多,众人越是惊异:一个小小的乞丐, 竟能对东昌府志如数家珍? 小唐先把他们带到了铺琼井, 只见这里已经有十几辆运水的车排着队,等着打水。 “这井口和井底皆为白玉所砌, 井中圣泉能求雨, 井水清莹甘甜,能消百病……” 说到这里, 小唐遗憾地咂咂嘴,人太多了。 胤祉看出他其实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