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胤祺吃过最好的席面,却是他吃得最香的一次,“唔唔,百姓的米挺好吃的嘛,百姓的日子也不错嘛……” “不错?”太子胤礽挑挑眉,似笑非笑问:“读书和割稻子你选一个。” 从来读书偷懒的胤祺毫不犹豫:“读书!” “哈哈哈……”众人都善意地笑了起来。 吃饱后,胤祺又有了精神,胤祉都不知道他哪来那么好的精力,拉着哥哥们要去看打谷和晾谷子。 官兵们简单吃了往上后,此时正干得热火朝天的。 原本,这么多稻子一起收割,打稻子都要打很久很久,但有了迟老给的新型农具图纸,加上身强体健、训练有素的官兵侍卫来操作,速度比以往要快上十倍多。 而且因为皇上来了,整个县城的打谷机都被调了过来,应该不用到明日,就能把稻子都打下来称重了。 那些已经打下来的一筐筐的稻米,在晾晒前会称一称重,然后再去打扫出来的晒谷场晾晒起来。 “亩产能有多少?”数据还没出来,阿哥们已经对这个数目很是好奇了。 《少年与御稻》在汗阿玛南巡的同时出版了,正好就连载到了第一批御稻即将收成之时。 故事里,在收成之前,少年和皇帝都各自面对着来自各方的质疑和轻看,读者情绪正被高高地燃起,到了亟需这收成结果来打脸的高.潮部分,然后……上部完。 而阿哥们在得知胤祉就是‘涧中鱼’后,也正好看完了这上半部,如今,即将比书中的读者先一步身临其境,知道结果。 这让他们很有参与感,仿佛自己也成了故事中的人,即将要创造这个故事。 还挺好玩的。 太子逮着那名负责称重的官兵,非要他估算一个数字。 官兵粗略数了数:“约莫一亩能有……□□石?” 说出这个数字,官兵都觉得不可能,所以语气很不确定,怕自己估 错了。 他没当兵的时候是在家里种过地的,那时湿稻子最多也就三石左右,晒干了最多二石。 虽然今天地里的稻子看着特别多长得特别好,但也不可能多那么多吧? 众阿哥对这个数目也没什么概念,不由都看向胤祉。 胤祉默默计算了一下,道:“若如此,又涨、收成了。” “那太好了,”兄弟们把胤祉围起来,“这样你那连环画就能很快画出来了吧?” 胤祉下意识点头,其实,剧本他早就写好,改改这亩产数就行。 胤礽:“那孤要第一个看你的《少年与御稻》下部!” 胤禔:“我是大哥,我第一才是!” 胤禛:“这有什么好争抢的,一起看,对吧,三哥?” 胤祺:“带我一个带我一个!” 这一晚,胤祉无比满足地入睡,仿佛大清百姓都吃饱穿暖的日子就在眼前了。 天还没亮,康熙和阿哥们都醒了,来到了晒谷场。 康熙看到胤祺还有些讶异,平日里读书他就起不来,昨天也是真的累坏了,不到亥时就呼呼大睡了。 “你今儿个怎么这么早?”康熙没忍住问。 胤祺正气凛然:“哥哥们都起来读书了,我自然也要起来读书!” 呜呜呜,因为三哥说,如果不好好读书,就跟汗阿玛说,每年秋收都让他来体验民间疾苦。 康熙猜到了什么,笑了笑没有挑破。 几乎一夜没睡的李英贵,顶着一对熊猫眼,笑容满面地前来见驾。 他如今虽然还怯场,但是说话文绉绉的,行礼也没有差错,有了那么点样子了。 不过这时候大家也顾不上注意这些细节了,看到他的笑容,只想从他嘴里听到好消息。 李英贵:“奴才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御稻——丰收啦!” 第143章 第 143 章 去岁九月底, 李英贵三亩半的御稻田,收了十六石的稻米,康熙只要了一石。 一半试吃, 一半今年开春时, 亲手在在先农坛和丰泽园种下。 剩下的十五石,都让李英贵继续种下, 并按照‘迟老’教的办法, 做了多片‘试验田’。 是以此时, 李英贵回禀时, 不说平均亩产多少,而是说:“亩产最多的一类田地,收上来稻谷亩均九石, 亩产最少的一类田地,收上来的稻谷亩均六石。至于寻常稻种,收成时日尚需一月有余。” 差别竟有三成以上,康熙不由纳罕,对他说:“你且细细道来,种法上有何差别?” 御稻也就是早熟稻种, 于产量上跟普通稻种比没有优势, 甚至最开始康熙自己留种的一批, 舂出来的米也不如普通稻种多。 可康熙今年看着,这些稻穗颗颗饱满、穗粒也多,单棵的产量就比从前多了。 李英贵见皇上感兴趣,却有些慌了, 说起来磕磕巴巴的, 康熙忍不住皱眉。 胤祉提醒他, “笔记。” 李英贵听到这话, 仿佛有了主心骨,迅速从怀里掏出他卷了毛边的一本笔记来。 “皇上恕罪,迟老跟小人说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小的都记在这里了,还请皇上过目!” 梁九功看到那本子寒碜的样儿,嘴角抽了抽,自己上前接过,很仔细地拍了又拍,擦了又擦,上面的泥点灰尘和油印子还在。 “无妨,拿来吧。” 康熙有些意外李英贵竟然还会做记录,看他的目光多了赞赏。 再看到那本子上字体工整清晰,还用的表格和西洋数字,把一切数据都记得清清楚楚,不由更是惊艳地看了李英贵一眼。 记录上,每一种试验田和对照组都清晰明了,让康熙很快就明白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种出的水稻产量最高,或是哪里有偏差,产量就差了多少…… “很好!”康熙大喜,“李英贵,你有功,是大功!” “嘿嘿~”李英贵傻笑着挠挠头,不经意对上阿哥们不赞同的眼神,才反应过来,磕头,“谢皇上隆恩!” 康熙一怔,“朕还没说要赏你,你就谢恩了?” 李英贵:“……” 那他也不知道该回什么话啊? 康熙转向胤祉:“老三你说,我该赏他什么呢?” 胤祉稍一沉吟:“光宗耀祖。” 康熙:“……” 这也太言简意赅了。 不过胤祉说得没错,老百姓图了温饱之后,不就图个光宗耀祖吗? 什么是最光宗耀祖的,应当是做官了?但是一个种地的,能当什么官? 康熙看了看李英贵的字,觉得他就算给他当官,应当也是可以的…… 正这么想着,胤祉却直接呈上来一份奏折。 康熙:“……?” 原来早就等着他呢! 康熙打开来看,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