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凡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盛唐小女官 > 分卷阅读12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20(1 / 1)

弹劾的,到时候我这少府可就当不下去了。” 她还给老妪举了个例子,说御史那可是什么都弹劾的,比如以前有个官员路上买了特别香的烤饼,揣在袖兜里准备上朝前后吃,结果那烤饼实在太香了,香到了隔壁的御史。 御史二话不说把他弹劾了,官都没得做啦! 老妪听得一愣一愣的,没想到在御史面前脸吃个饼都不行,当即说道:“那……那就按行价吧。要是雕出来的成品您不满意,可以不要。” 三娘道:“您这样做生意是要亏本的。” 老妪道:“我们也不做啥生意,就是卖手艺的。” 三娘与老妪商定好用料和价钱,眼看天色不早,便邀老妪一起出去吃喜酒。 老妪犹豫片刻,起身跟着三娘往外走。 夕阳西下。 天边金灿灿一片。 老妪看着满天的霞光怔了怔。 多久了啊。 她多久没好好看过这样的黄昏了。 记得以前每次遇到这种云霞烂漫的日子,她那老伴就会高兴得像个孩子,跑进屋把她拉到屋外一起看天边的云,看天边的山,看天边那红彤彤的落日。 那时候她总要回一句“这有什么好看的”,却还是陪他坐在屋檐下看着那轮红日缓缓没入远山之中。 “姑姑!” 不远处一个中年汉子惊喜的呼喊声拉回了老妪的思绪。 老妪抬头看去,发现是自家子侄。 她朝对方点点头。 中年汉子欢喜地引着她和三娘一行人入座。 自从姑父去世以后,他姑姑就总一个人待着,别人和她说话她总不搭理,这次他们劝了好久都没把她劝出门,大伙心里都挺担心的。 没想到郭少府居然能把她劝出来! 中年汉子满脸笑容:“二郎要是知道姑姑你愿意来吃他喜酒,一定高兴得很。”他是新郎的二伯,也是张婆婆的侄子,自然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的。 接下来张家人对待三娘的态度就更殷切了,直接把她的座次安排在最前头。 不仅因为她的身份,还因为打心里感激她。 第85章 花大半天参加了一场完整的农家婚礼, 于三娘而言也算是种格外新鲜的体验。 吃饱喝足,三娘便与郑莹她们一起骑马回城。 中秋将近,一路上月明星稀, 萧戡喝了好几轮酒,都有些醉了,坐马上说要给三娘唱歌。 一行人便踏着萧戡那鬼哭狼嚎的歌声归去, 萧戡那匹承载过迎亲重责的马儿忍不住时不时抖抖耳朵,似乎想把钻进自己耳朵里脏东西给抖出去。 三娘听得乐到不行,等萧戡惊天地泣鬼神的醉歌吼完了,笑眯眯地说道:“那该轮到我了。” 她也趁着微醺的酒意哼哼起新学的歌儿。 郑莹虽然时常在县衙做事, 却从不曾在外头待到这么晚, 更没见过夜深人静时分悄寂寂的原野与山林。此时有三娘清朗悦耳的歌声相伴,茫茫的夜色瞧着似乎都不那么吓人了。 众人且歌且行, 很快回到县城外。知晓是新来的郭少府回城, 守城门的人麻溜把门打开、恭恭敬敬迎她们入城。 三娘多看了眼全程唯一一个认真查验她印玺的守卫,没马上说什么, 挥别萧戡一行人回了自己住处。 一夜好眠。 崔县令等人都从各自的仆从那里听闻三娘夜归的事, 还有人甚至已经知晓三娘昨天都在那张家村做了什么。 崔县令屏退来通风报信的下人,摇着头笑了笑,心中不免感慨:到底是少年人啊,做事就是放纵肆意、不拘小节。 左右县中也没什么大事,崔县令也没寻三娘过来说话。 倒是三娘吃过朝食后找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份文稿。 崔县令微微讶异。 “郭少府坐下说话。”他客气地招呼。 三娘也不拘着, 在崔县令对面落座,把手中的文稿呈给崔县令。她说道:“下官在城里城外转悠了两日, 有些粗浅的想法想和明府商量商量。” 崔县令眉头一动,边接过文稿边询问:“都是县衙里一起办事的同僚, 谈不上什么上官下官的,郭少府但说无妨。” 三娘浅浅一笑,颊边露出两个笑窝,为她平添了几分亲和力。她娓娓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只走了这么两天,便听闻县中有许多善人善事、能工巧匠。不如我们整合有唐以来蓝田县的情况撰写一本《蓝田县志》,详细记录县中的善男善女,以达到树立标杆、移风易俗的好效果。还有蓝田诸里的有什么能人异士、能工巧匠以及各种名产特产,也可以一并整理归整出来。” 当然了,历任的县官也是要记录在案的。 这样一来,作为《蓝田县志》的编纂班子,她们这批县官肯定是会列名其上。 崔县令乃是世家出身,世家最看重什么?最看重的就是名声,最看重的就是面子,要是让他们觉得没面子,官他们都不当了,不稀罕! 可要是能赚名声的事就不一样了。 即便有再大的困难、要再大的投入,只要是于名声有利的事他们都愿意干。 时人并没有修撰地方志的习惯,不过三娘曾在禁中读过《华阳国志》《水经注》《括地志》等等著作,都是介绍各地风土人情以及地理风貌的书籍。 如果把范围划定在蓝田县内,那么工作量应该会小很多,耗费的时间也会短很多,说不准能在崔县令任期内修完。 这种书是不能私自修的,须得上头首肯了才行。 像郑虔当初在协律郎位置上负责采集风谣,自己一时手痒写了八十几篇文章点评当代风流人物,结果被人举报“私撰国史”,硬生生被贬出去好些年。 三娘一个九品县尉当然牵不了这个头,所以她得说服崔县令参与进来,由他上报修纂《蓝田县志》的计划。 崔县令耐心听着三娘讲述关于编修县志的计划,越听越是心惊。 只在县里走了这么两天,这郭家三娘居然就拿出这般完善的计划来,着实让人难以置信。 尤其是她已经把过去各种方志的精髓都归纳总结出来,搭建出整本县志的框架——他们要做的,只是往里头填充相关内容而已! 难怪贺监他们都对这小娘子格外偏爱,她做起事来真是又快又利落。 甚至还有把控全局的能耐和魄力。 崔县令道:“我会拟个奏本上书朝廷禀报此事,郭少府这几天可以继续出去走走,有什么想法都可以与我们讲讲。” 他算是看明白了,人家真不是来走个过场的,而是真的想在县尉任上干点实事。 你说修《县志》能算什么实事? 那肯定是算的! 想想看,谁家要想上咱县志,总得对县里有贡献吧?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