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凡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盛唐小女官 > 分卷阅读14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40(1 / 1)

其实也在东宫挂着个官职,不过他向来是不必上值的,想去哪便去哪。 去蓝田县的路修得不错,一点都不颠簸,钟绍京下午就到了。 郭家祖父知晓搬来的是钟绍京,第一时间便过去拜访。 钟绍京说话虽然不好听,可是待三娘是真的好,送的那些名家真迹他这个当祖父的都送不起。 郭家祖父不觉得钟绍京是看在他的面子上才这般优待他孙女。 这是三娘自己结下的缘分, 只不过三娘自己事情多,他这个当祖父的当然得帮着走动走动。 钟绍京见了郭家祖父,也没说什么带刺的话。 听郭家祖父说三娘去年冬至已经开始酿酒了,两个好酒的老头儿便一起去看三娘酿酒的地方。 米酒这东西看似简单,实际上七八月就要开始准备,大雪那日开始摊晒米饭,到冬至天气愈发冷了,便可以下缸酿酒。 三娘来的时候正是八月,被人赠了些好酒药,这才生出亲自酿酒的想法。她不是爱说大话的人,要是自己没把握,去岁也不会与李白他们说今年要送他们酒。 三娘回到家,就知晓两小老头儿在酿酒那院子里看东看西瞧了半天,现在都还没出来呢。 她刚寻过去,就听钟绍京一点都不把自己当外人,开口就问:“你怎么才弄这么一点,开春怕是榨不出几坛。” 三娘道:“我又不是要卖酒,能酿出来就不错。酒不在多,好喝就行!” 钟绍京道:“我看也未必好喝。” 三娘:“……” 好气哦。 好端端的一位国公,为什么长了嘴巴! 别听钟绍京说得挺嫌弃,末了他又来了句“榨出酒来先给我尝尝,不好喝就别给旁人送了”。 三娘能说什么,三娘只能随他去了。 多了几位长辈在身边,三娘每日下衙都更开心了。她还把郑莹和两个学生介绍给郭家二老认识,平时她们三个经常跟着三娘,到家里来也是常有的事,还是得相互认识认识的。 郭家二老早就知晓她收了学生,见两小孩只比三娘小两三岁,却心悦诚服地缀在三娘后头当小尾巴,自是很为自家孙女骄傲。 过了晦日,萧戡才知晓新昌公主也在辋川那边弄了个别业,还招呼他逢上假期便过去住上几日。 萧戡忍不住和三娘嘀咕:“她怎地跑辋川去了?难不成是听你老师说辋川那边风光好?” 三娘道:“你娘应该是想多见见你。” 萧戡道:“我有什么好见的,过去十几年不是天天都见。” 三娘和他分辨起来:“就是因为以前天天都能见着,如今见不着了当然会想念你。你要是平时得空了便回家一趟,你娘也不至于琢磨着到蓝田县置产。” 萧戡的情况和她不一样,她有正经官职在身上,等闲不能离开自己任地。 萧戡可是想去哪便去哪,他是能时常回长安走动的。 可惜萧戡压根没有这么细致的想法,一脸敬谢不敏地说:“回家又没什么意思。” 三娘不再劝他。 说萧戡不体恤新昌公主,她自己又何尝不是执意离家,走上这条许多人并不看好的路。 过去很多次母亲拉着她的手欲言又止,她都知道母亲想说什么。 只是母亲偏爱她,不忍把她拘在家中,一直没把“不如别考了”“不如别去吧”之类的话说出口,她便装作不知母亲心中的忧虑与不舍。 说到底,她们都是仗着母亲的偏爱而已! 除了新昌公主的别业落成,李腾空也搬来了,三娘便择了个休沐日过去见自己的好友。 李林甫为她修整了一个环境清幽的道观,背山临水,松竹繁茂,还是冬天景致便很不错了,想来待到春暖花开时节应该更宜居。 观中还有几个原本就在的女冠,俱是品行端正、潜心向道之辈,断没有淫祠野庙那些腌臜事。 李林甫当了这么多年的宰相,又花钱把整个观都翻修了一遍,李腾空搬过来自然没人会为难她,住的院子也是单独的,不管是清静修行还是招待朋友都很相宜。 三娘与李腾空坐下论道半天,感觉整个人都空明了许多。 末了她还一点都不见外地捞过李腾空的琴给她弹了几曲。 “要不你还是回去吧。” 李腾空素来都喜欢清静,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有个话多到永远说不完的朋友。 话讲够了,她还能给你弹琴。 所谓的一个人堪比千军万马,说的可能就是三娘这种人了。 三娘则觉得是自己让李腾空来蓝田县的,怎么都得多陪陪来投奔自己的好朋友。 听到李腾空让她走,她还很有些意犹未尽,坚持不懈地对李腾空说道:“你再给我指正指正,一会我准备去看老师在不在。最近我都没空练琴,怕生疏了,得在你这抱抱佛脚。” 虽然弹琴作画只是聊以娱情,可人准备去见老师前总是觉得自己该做点准备的。 李腾空便又凝神听她弹琴,不时点出她的几处错音。 倒也不是三娘不记得琴谱,只是她有时兴致来了可能会随心地改那么一两处,改着改着就把自己改动的部分记进去了。 这就得让能静下心来分辨每个曲调的李腾空来帮她纠正了。 两人随意地消磨了半天,三娘才溜达去王维的别庄看看王维有没有过来。 三娘一走,整个庭院便静了下来。 李腾空在原处坐了许久,才渐渐习惯平时的清静状态。 最爱说话的人和最不爱说话的人当了这么多年的朋友,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 另一边,三娘去寻王维,得知王维没过来,也没纠结,准备回县城去。 赶巧萧戡也从新昌公主别业中出来了,两人便又一起回。 “我娘刚还问起你,说你怎么不一起过来。”萧戡在三娘面前向来是有什么便讲什么的,从来不藏着掖着。 三娘道:“我与你往来也就罢了,再见你娘就不好了,御史肯定会弹劾我。” 萧戡便不提了。 说到了御史,翌日三娘还真接待了个御史,是要往南边去巡察的王昌龄。 王昌龄已四十多岁了,许是因为如今仕途顺遂,瞧着竟比从前精神气更好些。 当初张九龄罢相,王昌龄心中是很有些愤懑的,与人书信往来时没少抨击此事。 张九龄之所以罢相,明面上的祸首是李林甫,实际上做决定的人还是李隆基。哪怕王昌龄骂的是李林甫,李隆基也会觉得他是在骂自己。 若非太子李瑛从中转圜,他怕是要被贬去岭南吸瘴气了。 这会儿王昌龄也是去岭南,不过是当朝廷使者去的,走到那儿都会被盛情款待,与那些贬谪去岭南的罪官待遇可截然不同。 三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