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985页(2 / 2)

金色的光斑随风而动,唯独他头顶的金色信仰之力,始终稳稳地浮在虚空中。

老支书今年72岁,精神矍铄身体健朗。被太阳晒得黝黑的皮肤泛着光,岁月在他脸上留下深深的皱褶,一双眼却闪烁着坚定又明亮的锐利光芒。

他说起丘头村这些年的治沙经验,头头是道。罗列出来的种种数据,像是刻在他脑子里,又像是吃饭喝水般平常,信口拈来。

元锦吹着舒服的清风,伸手摘了一颗葡萄丢进嘴里,安静聆听他讲述几十年来,大家总结出的各种让树苗成活的办法。

“我们村的土地原先只有几十亩还能种,每到开春,铺天盖地的沙尘天气一来就是半个月。”老支书喝了一口茶,缓了缓,接着说,“家里的窗户不能开,喝水得到几十里地外去打,草都活不了人更难活。”

打回来的水放一天,底下就会沉积出一层厚厚的泥浆。

搬家也没地方搬,方圆几百里都是这样的情况。

那会大家伙就想着,不能让这沙在继续往前扩,再往前扩整村的人都会没活路。

不让沙子往前扩怎么办,种树种草把沙子挡村外。树苗死了就补,没钱大家伙就一起凑,买新的苗子接着种。

老支书说着说着,脸上的笑容一点点淡去,止不住叹气,“我们种的还不够多,听我爷爷说,原先我们这地方可是草长莺飞,绿树成林。”

这些年国家也支持他们治沙防沙,每年都会给一定的补贴,发放树苗。

实在治不了的就整村整乡搬出去,到已经治理好的地方生活。他们这村子人少心齐,舍不得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也舍不得那些越来越好的田地。

舍不得就继续种树,从一千亩到两千亩一万亩,他们像是愚公移山一样,慢慢的把黄沙挡在了村子外。

老支书又喝了一口茶,拿起自己的手机解锁,找到一张最近拍的照片,笑着跟元锦说,“这两张照片是同一天拍的,一张是一年前一张是今年,你看看变化大不大。”

元锦倾身凑过去,仔细观察两张照片的不同。一张照片上的树苗刚刚种下,周围光秃秃一片,有绿色的地方都是刚种下的树苗。另外一张是浅浅的绿色,树苗成活,一些杂草也冒了出来。

“变化好大,这一片树苗,再过几年就能成长为大片的林子。”她弯起唇角,指着照片上已经长到50多厘米高的树苗问道,“这就是梭梭树?”

“这一片都是梭梭树,树根底下的那个是伴生的中药苁蓉。我们现在种树成活后就种这个中药,人均收入已经到了接近一万块。”老支书一脸骄傲地说,“今年我们准备在植被恢复过来的地方,种上一批无花果,要是能成收入还能往上提一提。”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