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得密不透风,确保只有台阶那里一个出入口。 赵家昊拎着保温桶的盖子,李安轩斜斜扶着空桶。 “我敲了啊。”赵家昊提醒道。 众人捂着耳朵点了点头。 赵家昊气沉丹田,双手拿着金属盖用力往桶身上挥去。 哐地一声,别说兔子了,捂着耳朵的江暮云都被惊得一激灵。 簌簌一阵响动,几声重物落地声传入了几人耳中,速度快得惊人。 蓄水池台阶的位置,也是他们晚上烧炭时留下的通风口,这群兔子大概率就是从这里钻进蓄水池的。 现在骤然受惊,几只兔子下意识地想要逃开,选择从老路往外跑,也是很正常的事。 只是没想到外面居然有一个冰窟窿在等着它们。 “掉进去了?”江暮云低声问。 “里头有动静。”王清清小声回。 楚不闻小心翼翼地掀起膜布一角往蓄水池里看,里面确实空了。 江暮云摆摆手,几人蹑手蹑脚地从蓄水池边退开。 “这要等多久才行?不会一不小心把它们冻死吧?”秦时文离开了蓄水池边,总算舒了口气,说话的声音也正常起来了。 江暮云算算时间:“要是今天雪不变大的话,我们洗完衣服就差不多了吧。” 再久她怕那几只兔子直接就被雪埋没了半条命。 “对了。”说到兔子,江暮云又想起来了:“咱家那些菜能搬回来了吗?” 不太耐寒的土豆和红薯早就被他们搬回山洞了,但是其他根系耐寒性比较好的菜都还放在雪地里。 周影说以现在的温度,完全伤不到韭菜这种植物的根系,把土放在雪地里冻一冻,还可以预防虫害。 “晚上搬吧。”周影考虑到植物叶片的耐寒性,还是决定把它们提前搬回来:“等把菜收成了再放出去继续冻。” 江暮云建议:“其他土也最好搬出来翻一翻,我们多养一点竹节草,不然兔子没法喂。” 前世兔子养殖业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有三个,要么是拴不住兔兔的身,要么是留不住兔兔的心。二者都做到了,还未必能喂饱兔兔的肚子。 兔子生得多吃得多,要入口的肉也不能用乱七八糟的植物瞎喂。 一旦没法喂饱兔兔的肚子,荤素不忌的它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对自己兔下手。 不过凭江暮云对野兔的认知来看,以这群兔子的暴脾气,就算吃饱了也未必会放过自己兔。 毕竟在末世前就是独居动物,有同性相遇先打一架的习惯,吃自己的幼崽也算不上新闻。末世之后它们脾气和个头一样见长,对同类下手就更正常了。 这些兔子野性难驯,抓回来之后繁殖几代都是暴脾气。家里兔子的数量一旦多了,就算把它们用不同房间隔开,都可能有兔子为了和墙那边的同类打一架而往墙上撞。 这也是江暮云前世没听说过有基地大批量养殖野兔的原因之一。 当然,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成本问题。 兔子生得多幼崽死得也很快,每一窝幼崽从出生到出栏都得有人精心照顾着,不然就它们就能让人类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优胜劣汰。 外加末世后也不是什么季节都能找到大量草料的,想大规模养殖就更难了。 最后好不容易养成了一批,没有调味料的时候做出来的肉还难吃,也就起个果腹保命的作用。 反正都是吃着保命的,有这人力物力不如挪出来养蘑菇养虫,产量可比兔子高多了。 不过江暮云末世之前就囤了不少调味料,其他人搜物资的时候也没少往家带调料,他们现在养兔子也不求扩大规模,够自己偶尔开荤就可以了。 有生命力堪比野草的竹节草在,再加上山上其他植物,喂饱几只兔子应该……不难吧? 下午,费劲浑身解数洗完所有棉被棉衣,并把它们全部塞进山洞里烘干的几人,抱着满怀希望去迎接他们的养殖业基石二号。 留给他们只有两只倒在血色冰碴堆里的大家伙。 江暮云心痛万分地接过李安轩递上来的兔子。 这两只大家伙的眼睛半睁不睁,看着有气无力,任由几人摆弄。 江暮云把它们身上的冰血碴都给拨弄开,发现它俩耳朵都被咬得缺斤少两,身上还有不少磕磕巴巴的伤口。 只看坑底那一堆染血的毛就知道这些伤口是谁干的。 江暮云边往这两只神志不清的兔子后腿上拴绳子边哀叹:“就一个下午的时间,四只就只剩了两只,还不知道这对渣爹渣妈能不能熬过那俩逆子留下的伤。” 王清清还是第一次见野兔,她一边探头往坑里看一边吸冷气:“天生一家子,真是天生一家子。” 捆好了兔子最有力的后腿,江暮云看着它俩那奄奄一息的劲儿,打消了把它俩吊着走的想法。 “我听说兔子味儿挺大的,我们在大山洞外头圈块地养它俩吧。”江暮云怜惜道。 原本他们是准备随便找个山洞,先把这两只放进去的。 反正兔子在这个温度下冻不死,而且腿都被绑了,把绳子另一头往石头上一栓也不怕跑,它俩还能空口咬断11芯伞绳吗? 现在看这两只的模样,要是再折腾折腾,恐怕他们就真的得吃兔肉火锅了。 还是放到大山洞外面吧,反正他们这几天烘衣服都得烧炕,山洞附近温度高一点,它俩能挺过来的几率也大一点。 两只兔子的窝就被按在出烟口不远处,那里的山壁被山洞内的温度带得微微发热,温度比周围都要高。 向下挖出个洞给这两只做窝,再把之前搭架子剩下的金属杆固定在地里,围上膜布挡雪,再把连接着兔子后腿的绳子拴上金属杆,赵家昊宣布占山为王野兔养殖场初具雏形。 周影薅了两把竹节草,一部分放在这两只兔子嘴边给它们当食物,一部分砸碎了涂在它们的伤口上。 剩下的就只能靠它俩顽强的生命力了。 蓄水池里的意外来客已经安家了,蓄水池也该发挥它真正的作用了。 防水层已经铺好,蓄水池就不需要再盖膜布。 这几天的雪下得不大,往往一天一夜过去之后才能积上二十公分左右。 几人按照之前的计划每天早晚都往蓄水池里倒热水,倒完之后再用长杆搅动,尽量用热水的温度融化积雪,让底层积雪被融成水后再凝成冰块。 受限于积雪数量,目前蓄水的效率很低,但至少证明他们的想法可行。 而且能趁现在雪不大的时候在池底先攒一层冰也不错。 如果一夜之间雪就积上个一两米厚的话,他们可能还化不开那么多。 只是现在大家为了烘干棉被棉服,大山洞里的炕一直都没停过火,烧热水也就是捎带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