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管,粽棕倒是淘气了点,不过有娘和月牙呢,再者家里这么多佣人,还能累着谁。” 两个人说话间,粽棕跑了进来。 昨天听说不是小妹妹是小弟弟后,他就没了来的想法。 刚才听说娘过来了,他才跟过来看一眼。 此刻他趴在炕沿上,踮着脚往里看小婴儿,还以为是个胖乎乎的小可爱,谁能想到眼睛还没挣开,皮肤揪在一起,红红的,哪里有大人口中的可爱了。 薛彩樱担心粽棕不知道轻重,碰到小婴儿,提醒道:“弟弟还小,你可千万别碰到他。” 杨二妮笑道:“嫂子你这可想多了。” 薛彩樱纳闷道:“我看粽棕淘气的很,怎么是我想多了?” 杨二妮就把粽棕的事说给薛彩樱听:“你别看粽棕淘气,可他心里有谱呢,我这不是怀孕了嘛,自从知道后,娘就嘱咐了粽棕,千万别来闹我,万一碰到我,小妹妹就没了,嫂子你是不知道粽棕记性多好,从那之后,一直到生,他都不上我身边来闹,偶尔过来也老老实实的,比元宵还斯文。” 薛彩樱惊讶道:“真的吗?” 杨二妮好笑道:“这事我还能说谎,你刚回来,娘还没找到时间给你说,等时间长了你就知道了。” 薛彩樱见到粽棕第一印象就是这孩子可真闹腾。 没想到他还有另一面。 忍不住揉了揉粽棕的小脑袋。 问道:“粽棕啊,小弟弟好不好看?” 问完之后她就后悔了,说实话刚出生的小婴儿真不好看,万一粽棕说了实话惹恼了杨二妮就坏了。 却不想粽棕像个小大人似得点了点头,道:“好看,像二婶。” 语毕他飞快的跑出了屋,“娘,姑姑要走了,我去送姑姑。” 听说月牙要走了,薛彩樱让杨二妮好好休息,她也跟过去送人。 路上粽棕拉住了薛彩樱,悄悄说道:“娘啊,小弟弟好丑。” 薛彩樱无语道:“你刚才不说好看的吗?” 粽棕无奈道:“还不是奶奶说的。” 薛彩樱俯身握着粽棕的小肩膀,问:“奶奶是怎么说的?” 粽棕十分不解的说道:“奶奶说啊,不能当着人家爹娘的面说人家孩子丑呢,会打屁股。” 顿了下,他又道:“你们大人一点都不诚实。” 薛彩樱嗤的一下笑出了声。 小家伙想的还挺多。 她解释道:“奶奶说对,不管谁家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呢,在父母眼里都是最可爱最漂亮的人,当着人家父母的面这样说,人家爹娘肯定会伤心。” 粽棕想了想,问:“那我小时候好看吗?” 薛彩樱毫不犹豫的说道:“当然好看了。” 粽棕又问:“那哥哥也好看吗?” 薛彩樱:“也好看啊。” 粽棕:“那爹爹呢?” 薛彩樱没看过赵雪窝小时候的样子,不过想也知道,“肯定好看啊,你们两个都像爹爹呢,所以你们啷个才好看。” 粽棕忽然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他爹爹好看,他才好看。 如果爹爹不好看了,那他也就不好看了。 “所以爹爹是世上最好看的人,我和元宵也是最好看的人……” 粽棕纠结了,“那我们三个谁最好看?” 这孩子问题太多,薛彩樱担心自己绕进去,提醒道:“姑姑要走了,你不去了?” “对哦,”粽棕一溜烟跑了。 月牙去年秋天考进了国子监,如今正在国子监读书。 一晃她都18岁了,这个年纪的姑娘早都嫁人了。 可她一来忙着读书,再者赵雪窝没回来,她一生就一次的大事,不想让哥哥缺席就没急着办婚事。 之前小王爷不急,自从去年及冠,他就仿佛换了个人,恨不得立刻把人娶回去。 可他之前答应过月牙,要等赵雪窝回来再办婚礼,说出去的话又不能反悔,只能等着了。 如今赵雪窝回来了,他盘算着,无论如何年前都要把婚礼办了。 这样除夕夜,就有夫人跟他一起守岁了。 大军班师,后续事情很多,比如军中的将领怎么安置,三十万大军怎么安置,赵雪窝远在边关的时候,就有人多人上折子参他,之前皇上护着没有处理,如今赵雪窝回来了,都要一一解释清楚。 有人参他贪污纳贿,有人参他纵情声色,有人参他鱼肉百姓,甚至还有人参他勾结叛贼。 赵雪窝看得头疼。 如果是以前,他根本不屑于解释。 可如今大将军走了,他没有根基,再者他也不想皇上为难,便把所有的弹劾一一做了解释。 人常说太平本是将军打,不教将军见太平。 他要求不多,只想守着父母妻儿好好过安稳日子。 毕竟他是皇上的救命恩人,皇上也不可能卸磨杀驴,这些事情很快就过去了。 最麻烦的是三十万大军的安置,还有那些立了战功的将领。 三十万大军每天耗费巨大,别说军饷,出征这几年连粮食都断过好几次,要不是他自己找到了办法,士兵连饭都吃不上了。 再说立了功的将领。 军中职位多,有时候为了鼓舞士气,还会临时增设职位给那些立了大功的将领。 可朝廷的职位是有定数的,不可随意增设。 再者这些将领的军功都是用鲜血换来的,大都不识字,就算给他们安置了职位也难以胜任。 更何况他们过惯了那些战场厮杀的生活,如今恐怕不愿意受到约束。 别说那些将领,赵雪窝自己都没有合适的位置。 大将军是一品衔。 回到朝中,职位再降也不能差的太多。 六部尚书没有出缺。 当年雨生出外任回来,皇上都愁了许久,从二品的官职除了尚书也没有匹配的位置。 后来还是皇上成立了内阁,才把雨生招回去。 皇上不可能允许两兄弟都入内阁,赵雪窝心里有谱,也不想被人猜忌,等他整理好所负责的事务便跟皇上提出回乡探亲。 老太太身体不好,他得给老太太养老。 当年皇上觉得雨生懂事,如今觉得赵雪窝更加懂事。 他当即下诏封赵雪窝为平远候,赏赐金银无数。 赵雪窝早晨离开家的时候跟薛彩樱说好了,晚上有时间去接元宵下学。 看着时间差不多便跟皇上告了假。 当年赵雪窝走的时候元宵才一岁多,如今五年过去了,元宵哪里还记得他的样子。 赵雪窝也无法想象儿子的变化。 散学后,孩子们从学堂里跑出来,说也奇怪,赵雪窝竟然一眼就认出了元宵。 其实原因很简单,元宵年纪最小,比同窗矮了一大截,当然好认了。 元宵一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