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凡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望阙台 > 分卷阅读36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63(1 / 1)

,今日威风,不由得意,挥手同百姓示意。一旁跟着的纪鸿舟提醒道:“殿下,行于马上,不要多举动。” 李晔临惶恐地放下手,吞了一口唾沫,怯懦说道:“是。” 但百姓以为太子殿下亲人,格外仰慕,许多人追随者迎亲队伍好远,直到寇宅门口才停。 亲迎按礼行,又到李晔临为难的时候了。 左庶子请皇太子出,李晔临跟着引的人走,心里默背着要说的那几个字。他有些忘,回头看了赵敛一眼,欲问。赵敛小声说:“某奉制亲迎,敢不恭承。” 李晔临记下了,说的时候还是撇了嘴,将‘恭承’说成‘承恭’。但好歹是糊弄过去了,后也不必他说话了。 早晨经历一遭,这回又经历一遭,他早就汗流浃背,疲惫不堪。但他还想着去看太子妃,接亲的时候不方便看,同牢时却可以。想到这儿,他就有力气了,笑都欢喜。 太子妃闺名寇从英,但李晔临还不知她的名字,只在心里唤她寇三娘。同牢的时候他看见三娘了,长得确实好看,身高而匀称,眉眼英气,比宫里那些宫女漂亮。 李晔临移不开眼,合卺时,连匏瓜都拿不稳,总在想一些龌龊心思。但寇从英是很有胆量的,她虽不说话,眼里却流露出不快,把李晔临一吓,再也不敢发呆了。 漂亮有个屁用,得听话才行呢!李晔临想。他还是觉得宫里那些人听话。 * 亲迎后,臣下也差不多该散了。 赵敛和纪鸿舟骑马回家,说起今日太子纳妃,都有话要说。 纪鸿舟先说:“官家这日子选的不好,明知冬天身子不豫,何必要把婚期定在今天?你瞧,反而让皇后出了风头。” “圣躬万福,皇后是等这一句。” 赵敛温柔抚摸照夜的鬃毛。现在照夜年纪大了,走不快了,是时候要养老了。他想明年就让照夜致仕,安享晚年。正开小差呢,纪鸿舟又说:“你说,皇后是想和先太后学,还是想和吕后学?” “或许她是想和武后学。”赵敛想到太子妃,说,“皇后给太子殿下选的太子妃也非常厉害,将门世家出身,不会柔弱的。” “怎么,难不成还想让太子妃治一治太子?” 赵敛无话,继续揉照夜。他想起秦书枫和他说的“太子殿下不贤”一话,今日见,已经有些了解。或许“不贤”已经是赞赏太子了,连“臣谨奉制”和“奉制亲迎,敢不恭承”十二个字都背不上来,能叫不贤吗?那叫痴钝。 “你说,大周就注定逃脱不了女主称制的命吗?”纪鸿舟揶揄,“太宗时的德宪太后,本朝的德圣太后,都是垂帘听政的太后。” “管他是什么太后呢,别诛我,我就谢天谢地了。”赵敛说。 “可是按官家的心,皇后做不了武后。除非……” “除非什么?” 纪鸿舟笑笑,指了一把天,说:“走,喝酒去。” 【作者有话说】 [1]、[2]、[3]、[4]:皆出自《政和五礼新仪卷一百七十三》。 皇太子纳妃有参考古制,但很多是作者想象虚构,宋制应当不如此~ 第211章 六五 屋漏在上(二) 为了皇太子纳妃时皇后代陛下行醮戒礼之事,朝廷一直吵到腊月底都没停。 辛明彰起初还解释,说是官家实在不能起床,又不想皇太子的婚事有遗憾,便主张让她代行。显然,这些话是完全不能让文官们满意的。 本来这些官员们是要把弹劾皇后的札子递给官家看的,可李祐寅近日身子不好,别说札子,连床都起不来,那些如雪花一般的札子就全部上到辛明彰那里去了。 辛明彰非常恼火,却又不能直面同这些谏官说什么,只好忍气吞声,装作不知。她退让了,朝中大臣就以为弹劾有用,更加肆无忌惮。 腊月二十八,是今年最后一次上朝。早朝时大臣们还在吵,又一次当面指责皇后逾矩,还要求撤帘归政。 辛明彰问:“陛下都不能起身,撤帘后军国大事怎么做?” 兵部尚书罗量说:“自有宰执定夺。” 辛明彰听他如此说,勃然大怒,随即以“妄言悖逆”罪将罗量贬出珗州,限腊月三十之前出城。 此举引百官哗然,还有胆大的想要驳回,辛明彰直接在紫宸殿上说:“众卿不让吾过好年,你们也不要想过。谁再在殿上说狂悖之言,也同罗兵部一样,永不复用。” 话都说到如此份上,还能再辩驳什么呢?官职最重要。于是纷纷把嘴巴闭住了。 福宁殿内。 过了中午,李祐寅总算有些清醒,但还是虚弱,气长而浅,常喘不上气。内侍来给他洗漱,他屏气时咳了很久。 门外辛明彰闻声而来,急忙说:“放着我来。” 王求恩便把盥盆留给辛明彰,她顺势接过,欣慰说:“官家醒了。” “醒了。”李祐寅倚在床头,面色苍白,手脚无力,说话都飘得听不清晰。 御医说这病是寒病,换季时会发作,平日带暖,不要烦神,休养调理好就能痊愈。李祐寅也怕自己驾崩,御医叫他如何,他就如何,这是朝也没上了,奏疏也不看了,尽服药、丹药,几天下来,确实是好了不少。 他刚醒的时候听韦霜华说了,朝中大臣都在因皇后醮戒的事闹个不停。他不知道这些人想要闹出什么结果,反正太子已经出阁了,再闹,太子也不能再回来。又说文官要求皇后撤帘,宰执处理国政,辛明彰将为首的罗量罢官之事,李祐寅觉得她做得对。这些人就是不能惯着,稍一软,他们就要骑到头上来。 “官家,妾叫人熬了粥,近日官家吃些粥会好受些。先喝药,再喝粥。”梳洗毕,辛明彰转身端来药碗,盛了一勺药,放嘴前吹凉了,这才把药喂到李祐寅嘴里。 李祐寅尝了药味,拧着脸说:“真苦。” “良药苦口,官家吃了药,就能好得更快些。” 辛明彰说罢,悄悄叹了一口气,又来喂药。 李祐寅察觉她的疲惫,问道:“怎么,又怄气了?” “妾哪能怄气。” “韦霜华已经和我说了,这几天我没怎么管朝政,你辛苦了。” 辛明彰笑道:“我不辛苦,只是想为官家分忧而已。”她又喂了一勺药,说,“官家,我罢了罗量的兵部尚书。” “我知道。”李祐寅咽下苦药,后劲消了,才说,“是该以儆效尤,若不罢,以后还有的闹呢。他们哪是在闹你醮戒,其实是在闹太子出阁,各个心里都有鬼。” “妾倒是不怕他们说妾什么,和我吵一吵就罢了。可国事,是官家说了算,怎么能把军国大事全权交给宰执呢?我实在是不放心。若这时纵容,他们将来再惹什么乱,连储君都敢轻言废立,可就晚了。”辛明彰故意漫不经心地把话说出来,说完,还继续舀药给李祐寅,但李祐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