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没记错,柳莲二和我的阅读爱好可以说是八竿子打不着边,每次我在图书馆摸鱼看的那些少女漫无疑都是处于他涉猎盲区的。 “因为这是你的常备物品。”他面不改色:“我认为了解亚希所见也是必要的一环。” 不,不用了解也行的。女同学们虽然偷偷幻想过同社团里同样是文学型池面幸村君,或者柳生君翻看少女漫画爱情电影之类的画面,但是唯独你是被排除了那个画面的,请不要辜负大家的期待。 当时我在听着,实在是很想过去跟她们打假。柳生君是怎样我不太清楚,幸村精市虽然人是少女漫男主一样的外在,实际上他半颗青春萌动之心都没有,比起自己更喜欢八卦部员情感问题。 回想起他说着“真田因为听说莲二在和女生交往,动摇到练习都在催眠自己坚定心志,还是太松懈了”之类的话时的黑心笑容,想必各位网球部正选都是受害者。 虽然心里想着这些跑题的八卦传闻,但是嘴上我还是记得要继续接着刚才的事情。 “毕竟是我一时的意外才把......没处理好的巧克力给了你,”又提一遍这件事,简直是鞭尸我的粗心大意,我硬着头皮继续往下说:“柳不是因为什么觉得我是个好人又关系不错之类的原因才没拒绝我的吧?” 我当然不至于迟钝到他对我有点好感都看不出来,但问题是这些好感能以什么程度界定?所谓“好感”这种说法,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情侣都可以适用。 对于朋友来说,些许的好感就足够了,但恋人之间的“好感”如果不对等,或者说一方过浅,是注定以分手收尾的。 当然好感不足不是说我自己,我很清楚我喜欢他的。毕竟是柳莲二嘛......哪里都很优秀自不必说,他连小细节都很打动人。第一印象是有点冷淡,但是接触就会发现和他相处意外轻松,谈话得体又不会落入尴尬的境地,对关系距离的把控很舒适。 对这样的超出水准的同龄人逐渐抱有好感和敬佩之心也不足为奇吧。所以和他剖白内心的时候才会很紧张,担心有没有表达清楚。 “……原来如此,是觉得当时我告白的时机太凑巧,反而像顺势而为的举动吗。”他抵住下巴略微思考几秒,握住我的手腕向他那边拉过去。 我被带着走了好几步,两人的距离一下就被拉进,最后他在一拳之隔时精准收力。 “那么这样的说法如何?” 然后我被柳莲二接下来的话砸了个晕头转向。 “‘请以结婚为前提,考虑和我交往’……听起来会正式一些吗?” 我大脑当机。 柳莲二,柳同学,正不正式我不知道,但是真的挺震撼的。 他刚才有笑吗?笑了吗?这句话到底是不是在开玩笑的?这话是柳莲二说出来的吗?我,我该怎么回答啊?? 大概是此刻的表情太呆滞,这次我确切听到了他压抑住的低笑声。 “你现在处于混乱状态的几率是99.2%,在思考怎么回答我的可能性则是85.3%。”柳莲二刻意放慢语速,诱哄般引导着我张嘴: “但其实没那么复杂。亚希,这里只要回答肯定……或者否定即可。” 为什么在上演告白复刻的剧情,不是已经交往了吗?现在再答应一次之类的意义在哪里,是为了表现你在面对感情沟通也毫无死角吗? 等会宫崎亚希。说话前你要想清楚,别随便就被带跑了,这里要保持冷静啊!! “我,”我反复吞咽好几下,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交往是可以……但是结婚,结婚为前提什么的不考虑也可以,这种承诺太……” 太沉重了。因为柳莲二是言出必行的人所以才更要重视。人的感情和想法都是会改变的,时间久了也许会变成关系的枷锁和他的负担。 “如果你有更好的选择,或者改变了想法都没关系的。”为了能够在语句组织不清的情况下也说明白,我一字一句地说:“我很珍惜我们现在的关系,不过希望柳更重视自己一些。” “那是我的台词,我们之间反而是亚希对自己不够重视吧。”他无奈地勾住我的小拇指:“我本没有说到这里就停的打算……你很懂得如何动摇他人呢。” ……所以我到底说了什么让你有动摇的感觉了。你看起来也不太像有被动摇的样子。 “我很喜欢亚希。”为什么有人能一本正经地说着这种让人心动不已的话:“但如果亚希自己感觉不到,只有我自己觉得足够的程度是不行的。” “那么——” “从今天起我会尽量用你能明白的方式直接表达。也请你不要多虑,一切对我直言就好。” 因为距离过近,我没穿长袜的小腿只要一动就能蹭到他的西裤,因为冲击过大站不稳的时候还被拉了一把,约等于直接被抱在怀里了。 到这个地步,我只剩下能用单音节回答他的能力。 我有气无力地应声:“啊?” 我隐约记得我一开始是为了和他印证关于幸村精市说的那句话……这个展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哇……”午饭时间,刚撕开食品包装袋一角的人一口都没开动,张着嘴惊叹了半天:“不愧是柳君,我都想鼓掌了。” 鼓个头。 “美纪,你现在的表情很傻。” 我相当头疼:“感觉到了现在事情已经超出我的预料了,明明从哪方面来看,柳莲二都不应该会说出那样的话的。” “不,很明显这就是柳君吧?”中岛美纪对我的想法持否认态度,“是你自己太相信那些女生的传闻了,只关注现实里的本人不就好了。” 那不是因为本人太忙,现实里我们基本没机会见面吗……我又不可能直接对他说“把你的时间空一点出来给我”,不如说他在社团学生会和班级间三方转换还能均出给我发消息的时间就已经感受到被重视程度了。 “比起相处还是更希望他多点时间休息吧,他是人类又不是永动机。” “而且我很关注他好不好,”我为自己伸冤:“这不是在和同班同学关心他的近况吗?” 但最近发生的事情还是说明只靠对校园名人抱有远观憧憬之心的同学们的消息是不够的,尽是些滤镜满载的说法和优秀事迹,平时的小事反而难听到。因为她们只会说“柳同学好厉害,今天又很完美地答对了问题”之类的赞叹,完全没讨论他到底说了什么细节嘛。不过如果话题中心是数学解题步骤或者古文释义,倒也不像是课余聊天了。 想到他这几天完全出乎我对他个人预料的言行,我不禁问道:“他平时在班上也是和普遍的传闻不一样吗?” “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