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被卖出去。你们真是我家的大恩人,我得带我女儿过来跪下来给你们磕几个响头。” “幸好我家就在这附近,不然我哪有这个机会当面来感谢你们。” 其中有好些家里被拐卖了儿女的,都眼泪汪汪跑来,恨不得把心肺都掏出来以表感谢。 时蔓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她原来帮助了那么多人。 这样的感觉她从来没有经历过,但凌振肯定有,时蔓记得梦境里他出过一次任务,不少感谢的人都跑到家门口来,也是眼前这个样子。 那时候她不理解,但现在,她好像终于明白凌振不求报酬做一些事的原因。 原来,她是会发自内心为这些人感到开心、幸福的。 …… 汽笛声响起,终于到了班车启动,要出发的时候。 时蔓松了一口气,看向窗外那些依依不舍挥别的人们,她露出真挚祝福的微笑。 等到汽车开出省城,一路往安县颠簸而去,时蔓打了个哈欠,头靠在凌振宽阔的肩膀上,很舒服,像枕头一样,而且有大片的地方可以靠。 她闭上眼,找出一个最舒适的姿势,渐渐入睡。 凌振紧绷着后背,感受到脖颈处扫过的她羽毛般的长睫毛,握住拳头,保持一动不动的姿势。 汽车在颤动,她的眼睫毛在颤动。 他的心也是。 车上的两人不知道的是,他们在秦陕省的消息也如同长了翅膀一样,飞回了京北军区。 文工团众人没多久同样拿到了秦陕省报,不可思议地看着上面的内容。 “怎么蔓蔓姐去学个梆子戏,还能学成全国英雄?!” “居然上了省报,还是头版头条!我什么时候能像蔓蔓姐这样,当一回英雄啊!” “蔓蔓姐照的这张相片真好看。” “是啊,和凌团长在一块儿,也太般配了!简直像画里的两个神仙。” “这里面的经历好吓人啊,蔓蔓姐聪明又胆大,太厉害了。” “对!得向蔓蔓姐学习!” “……” 文工团的大伙儿都羡慕又崇拜,很快在内部形成了向时蔓同志学习的热潮。 汪冬云见到谁都星星眼,一脸自豪地说起时蔓的事儿。 崔霞哼着时蔓的歌,还请着创作队帮忙修改歌词,将这次的人贩子事件谱写进去。 一分队其他的姐妹也都围绕这歌进行编舞。 钢琴队的队员们主动伴奏。 唯独不愿意参加的就是江兰芳。 她在家里千方百计终于想尽办法调来钢琴队,趁着时蔓不在的这段时间笼络人心,却没料到时蔓的消息一传回来,钢琴队的其他队员们就将她抛到了脑后。 江兰芳气得牙痒痒,怎么时蔓就能运气那么好,出尽了风头,去学个梆子戏都能意外捣毁人贩子团伙。 她嫉妒得不行,可表面上却不能显露出来。 时蔓现在是英雄,是文工团的骄傲。她能说什么?说什么那都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她就只能谎称手疼,不参与大家的演奏。 这也是她唯一能坚持的事情了。 …… 说回时蔓这边。 班车一路颠簸,终于到了安县。 县城不比省城,远没有那么繁华热闹。 除了车站门口几步路贴着砖,不远处就全成了黄泥地。 有个零落的小摊,上面摆着些针头线脑等玩意儿,就那么两样,单调普通。 时蔓走过去,先打听了县城里唯一的招待所在哪,过去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按着那地址找过去。 安县比她们学梆子戏的县城还要小,统共就三条巷子。 地址上写着的“二条巷”就是中间那条。 走进去,街巷狭窄昏暗,铺着的砖地大多数已经坑洼破烂,露出缺一角儿的泥沙来,要小心翼翼地走,才不至于踩进坑里崴了脚。 巷口的车铃声悠悠响过,时蔓看向凌振,他的表情平静从容,倒像她才是来寻亲的那一个,心脏扑通扑通直跳。 她上前敲那扇斑驳的木门,“你好,有人在吗?” “诶,来了。”里面响起一道苍老的声音。 门开了,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婆婆,拄拐杖,费力地睁着眼,“你们找谁啊?” “婆婆,这里是罗家吗?”时蔓弯腰问。 “罗?”老婆婆摆手,“我儿子姓蒋!” “那您认识一个叫罗成的吗?” “不认识。”老婆婆摇头,“小姑娘,你找错地方了。” 时蔓奇怪地看向手里的纸条,再对了一下门牌号,“安县二条巷192号,没错呀。” 老婆婆身后,出来一个系着头巾穿白褂子的男人,他打量着门口,走过来问老婆婆,“妈,怎么了?” “找错门了。”老婆婆回过身,扒拉着门想要关上。 “等一下。”时蔓连忙挡了一下,不死心地问道,“这位大哥,您认识一个叫罗成的人吗?” “罗成?”男人皱眉想了想,“不认识。” 时蔓眸光紧紧盯着他,“那、那您一家是一直就住在这里吗?” “不是啊。”男人掰出手指头算了下,“我们大概十年前搬过来的。” 时蔓一喜,“那个罗成应该就是以前住在这儿的,您不认识吗?” “不对吧。”男人一拍脑袋想起来,“我是从一个姓‘李’的男人手里买的这套房子,他不姓罗啊。” “姓李?”时蔓皱起眉,也顾不上了,“那您知道他去哪了吗?我再去找他打听打听。” “他去北方了。”男人耸耸肩,“我可不知道他现在在哪。” 时蔓微怔,眸子颤了颤,无助地看向凌振。 ……难道线索就这么断了吗? 时蔓不甘心,拉着凌振往外面走了两步,忽然想到,“我们可以继续查,这房子的地址总归是你父亲罗成当时留下来的,这么多年,他肯定也一直在找你。我们去安县的派出所再问问。” 凌振微抿着唇,不知在想什么。 但时蔓不由分说已经将他拽到了派出所这儿。 二条巷的居民们都登记在册,凌振和时蔓的身份摆在那儿,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而且还是上了报纸的英雄。 所以警察们没什么好怀疑的,当场将给他们把户籍资料调出来帮忙。 不仅如此,还叫来房屋登记处的人,把二条巷192号的房子历年来房屋经手的情况都查了一遍。 皇天不负有心人,最后终于查到一个叫罗成的人,曾经是这个房子的主人。 但这家人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变卖了这套房子。 当时在房屋登记处也有资料备案,只不过年月久远,那时候的资料保存都不太完善。 所以最后工作人员也只能从灰扑扑的档案室里走出来,呛了口,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