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很多人爱戴他,也有很多人讨厌他,只有席勒能理解他,直率地称赞他的文字,又乐意指出其中的不足缺陷。 他走到一处露天广场,扶着手杖在其中一个位置坐了下来。广场上没多少人,也许因为现在所处的纬度偏冷,大家更愿意坐在室内和人聊天。侍者端着菜单和托盘过来,他点了一杯热可可。 天空是乌云密布的昏暗,让人一望便联想到冬天。谍报局的波德莱尔先生说这座岛会在赤道附近徘徊,有时也在季节合适时去南北极看看。既不属于南半球,也不属于北半球,一座神奇而孤独的岛,一些有家却不能回的人。 热可可被端了上来,他尝了一口,对他来说有点太甜,反衬着可可的苦味尤其鲜明,兑入的牛奶也不够醇厚,没能将两者更好地结合。 他平静地咽下苦涩,发现侍者还端上来了一个放着糕点的盘子。 “今天是节日前夜,我们为每位客人都准备了小礼物,”他斟酌着用词,以免客人因宗教或是习俗问题而愤怒,“这是椰子油饼干。” “谢谢,也祝你节日愉快。”歌德对此不做评价,只是收下了饼干,又点了些其他东西,一直坐到夕阳西下。 与白天的昏沉相反,这是个浓烈的黄昏。某一时刻,落日自云层后猛地出现,将灰白的建筑照得金红交加,像是天地突然为舞台上的每一个人都打下追光。歌德的座位正对着铺满余晖的西侧,他微微闭上着眼,强烈的阳光依然透过薄薄的眼皮照射进眼底。 钟声响了起来,现在是晚上六点。广场另一侧的木偶剧场打开大门,相比起英区那边足以包容数千人的“剧院”,它更应该被称为儿童乐园似的小房间。 它不大,相对简陋,只有寥寥数名木偶师和工作人员,剧目也仅只有两个,中午一场,讲述《欢乐颂》的故事,晚上一场,讲述《浮士德》的故事。 惊人又让人哭笑不得的巧合,当然,后面这篇作品和歌德没有丝毫关系。《浮士德》是个十六世纪就在德国流传的古老故事,几经改编与再创作,歌德小的时候也看过以此为题的木偶戏。走入邪道的炼金术士,为了捷径与恶魔签订契约,最终落得悲惨下场。 可悲可怜的浮士德博士。在恶魔的引诱下,他犯下许多错事,灵魂被攫取去地狱,一切都是罪有应得。 他是为了知识才献出灵魂吗?其中又是否有什么私心,追求知识乃至真理难道是错误的吗? “你们又走近了,飘渺无定的姿影……先我而逝的良朋密友,即使还健在,也已各自西东。” “先生?” “哦,没什么。请问剧场的票据要在哪里购买?” “门口的小厅就是售票处。” 歌德慢悠悠地走到剧场门口,票是免费的,主要是为了计算人数、固定座位。真正需要付费的是相关周边,比如圣诞涂装的木偶,歌德好奇地拨弄了一下一指长的金属徽章,做成木偶形态的徽章关节随意地摆动乱晃,非常有趣。 他买了一个梅菲斯特的徽章,别到胸前,跟随着人流一同进入剧场。 木偶话剧受限于人手操控,舞台并不大,大家基本上是坐在板凳上挤在一起,孤身一人的歌德便显得分外显眼。 他的着装稍显正式,附近也没有像是他孩子或者孙辈的人,在一群兴致勃勃的小孩子中间,突兀到所有人都在明里暗里打量他。 开场以后就更引人瞩目了。木偶戏为了笼络住孩子,表演得非常滑稽夸张,孩子们固然会为之兴奋叫好,但大人实在无法被吸引。歌德怎么看都是博学多才的高级知识分子,应该拿着茶杯酒杯欣赏高级歌剧或是研读古籍,而不是在叽叽喳喳的孩子里看十五岁的孩子都嫌幼稚的木偶表演,还看得格外认真,格外投入。 “爷爷,您也喜欢木偶吗?”坐在他旁边的小女孩压低了声音,好奇地偷偷看他。 歌德微微俯身,跟着她压低声音,微笑道:“不喜欢。” 小女孩呆住:“哎?” “谁会喜欢被人操控的感觉呢?木偶一定也不喜欢。”歌德平静地说,“要被人操控才能笑,才能哭,才能说话,才能思考,每天都上演同样的剧目,想必木偶也十分厌倦。即使被冠以‘浮士德’、‘梅菲斯特’之名,也无法借用它们的力量,不过是徒有其表的空壳罢了。” 小女孩张了张嘴,满面震惊:“…………” 寂静中,小女孩迷惑不解地问:“那为什么还要来看呢?” “就像即使你不喜欢自己正在学习的某个科目,也必须要完成它的作业,我也有一定要完成的作业。” “好可怜。”小女孩的同情立刻涌了上来,“原来即使是大人,也有不得不去完成的事。” “是。所以不用觉得自己喜欢木偶戏是件羞耻的事,人无论在什么年纪,都各有各的幼稚。” “喔,”女孩的眼睛亮闪闪的,“这句话听起来好厉害,我能把它加入我的游记作文吗?” “哈哈哈,我说的话就算了吧,我有更好的句子给你。” 他掏出便签本和钢笔,用德语在上面写下一句话,想了想,又在下面附上英语和小女孩完全不认识的语言。 “这是什么?” “孟加拉语。” “完全不认识,”她小声说,“我最讨厌语言课,包括国文课,它们枯燥极了,但是每天都要上三节。” “这不是你的错,”歌德笑着说,“是大人的错。他们不肯用心编写教材,忘记什么才对社会有益,搞不清哪里才是世界的起点。一心专注于艺术的、大人的工作,只想实现自我的抱负,做出让其它大人惊讶的事业,却把最初的想法和心情抛在脑后,逐渐变得麻木而卑劣。” 女孩皱了皱鼻子:“听起来很糟糕。” “是啊。直至最后一刻,他们才有机会幡然醒悟,停下来休息片刻,重新打量这个美丽的世界。”* -------------------- *“你们又走近了,飘渺无定的姿影……先我而逝的良朋密友,即使还健在,也已各自西东。”,化用自《浮士德》题头献诗。 最后一句,化用自浮士德的遗言(?):“停一停吧,你真美丽”;文炼语音也用了这一句 ↓ 《浮士德》这本书,歌德二十五岁就有了初稿,一直写到八十二岁,写完没几个月他就去世了。与其说是他是一本文学性著作,把它说成歌德的日记本我觉得更合适。他用无数诗句,构成或意向或虚幻的描写,写的都是他自己。比如和正文毫不相干的题头诗就是说,他年轻的时候给朋友们读初稿,现在继续写,很多人已经不在。“听我朗诵最初几幕的人们,他们再听不到以后的